歌剧《奥赛罗》赏析

标签:
杂谈 |
分类: 歌剧与音乐剧 |
http://s12/mw690/5ee14c7dgda3efdc852db&690
http://www.ncpa-classic.com/yyclts/75/index.shtml
纪念威尔第诞辰200周年
今年适逢威尔第诞辰200周年,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等世界知名歌剧院将纷纷推出《奥赛罗》,中国国家大剧院也将与世界同步,为中国观众奉献这部经典。国家大剧院表示,威尔第的《奥赛罗》是歌剧改编经典文学的一座丰碑,即便是文学爱好者,也能从中体会出莎翁原著震撼人心的力量,因此该剧被认为是莎士比亚戏剧在歌剧体裁中最完美的体现。
此外,该剧无论是音乐演奏、合唱、和声还是主角演唱难度都很大,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意大利“最难”歌剧。同时,这部剧对管弦乐团的要求也极高,其上演频率远不如威尔第的《茶花女》,在国内更是难得一见。在演出阵容上,本次大剧院邀请到了“中国最好的奥赛罗演绎者”魏松、美国男高音弗兰克·博雷塔,以及中国歌唱家张立萍加盟。
http://s8/mw690/5ee14c7dgda5f1f6db727&690
http://s3/mw690/5ee14c7dgda497b6df812&690
http://s3/mw690/5ee14c7dg7c3a8fa0bc92&690
说“我父亲马里奥·德尔·莫纳科是上世纪50年代以后的世界第一奥赛罗,他一生唱了427场《奥赛罗》,所以,这一次我是怀着高兴的心情来‘折磨’我的中国同行的,因为我对这出戏的所有细节都会有精确的要求……”
解读《奥赛罗》:
创作背景:
歌剧《奥赛罗》是“歌剧之王”威尔第所有歌剧作品中最成熟最完整的代表作。威尔第晚年本打算趁着《阿依达》的风光就此退休,但他内心的“莎士比亚情结”促使他不得不再度提笔,酝酿16年之久才推出了这部作品。
故事:
《奥赛罗》的脚本是著名诗人博依托根据莎翁同名悲剧改编而成,讲述了威尼斯黑人将军奥赛罗听信小人谗言挑唆,在嫉妒心的驱使下亲手掐死了自己无辜的妻子苔丝黛蒙娜,最终拔刀自杀。剧中深刻地探讨了人性的弱点,展现了人心善恶的激烈交锋,爱情与嫉妒、信任与怀疑的生死角力,对人心赤裸裸的描写更可谓是直抵灵魂。
趣闻:
威尔第当年创作《奥赛罗》始终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直到最后阶段,才有一些好奇的记者报道关于这部歌剧的小道消息。当年该剧首演时,乐池里一位年轻的提琴手听得如痴如醉,从此下定决心做一名指挥家,这就是享誉世界的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
而由于“奥赛罗”这个角色难度极高,不仅需要有辉煌的英雄式的高音,还要有十分消耗体力的极强戏剧性的表演,全世界能胜任的男高音屈指可数,就连帕瓦罗蒂都不敢尝试整剧的演出,只留下一版音乐会版传世。
四幕剧情:
http://s4/mw690/5ee14c7dgda498e487833&690
http://s6/mw690/5ee14c7dgda49824e06b5&690
http://s12/mw690/5ee14c7dgda498257fcbb&690
http://s3/mw690/5ee14c7dgda49825a9e22&690
歌剧《奥赛罗》看点:
●“暴风雨大合唱”
歌剧《奥赛罗》没有设序曲,一开场就是“暴风雨大合唱”,如暴风骤雨般牢牢抓住观众的心,是意大利歌剧中最让人透不过气来的时刻,它从一开始就奠定了整部歌剧的基调:暴力、冲突和恐惧。
●海的元素贯穿始终
舞美设计威廉姆·奥兰迪表示:“故事发生的地点就是波提切利名画《维纳斯的诞生》中所描绘的塞浦路斯海岸,因此在舞台上,海的元素将贯穿始终。”
舞台呈现:
http://s7/mw690/5ee14c7dgda4978385286&690
http://s12/mw690/5ee14c7dgda49784e288b&690
http://s11/mw690/5ee14c7dgda4978572e6a&690
http://s10/mw690/5ee14c7dgda49785969d9&690
http://s3/mw690/5ee14c7dgda4978666fb2&690
http://s1/mw690/5ee14c7dgda4978746930&690
抡先试听:
“万福玛利亚,满有恩典”
http://ncpa-classic.cntv.cn/2012/10/16/VIDE1350390278582992.shtml
http://ncpa-classic.cntv.cn/2012/08/02/VIDE1343910244428376.shtml
“坐在柳树下”与“圣母颂”
http://ncpaclassic.cntv.cn/2012/03/22/VIDA1332410230800290.shtml#71bac7a31a81430f93be57f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