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为他的生命埋单?

(2012-05-22 16:09:32)
标签:

杂谈

安徽电视台

主持人

吴婷

专栏

分类: 专栏

本月,安徽媒体圈传来噩耗:赴疆采访团在皮山县赛图拉镇采访途中遭遇车祸,两名采访团记者,安徽日报陈巍、安徽广播电视台周全报殉职。他们的身后都还有父母妻小,其中,陈巍的妻子怀孕四个月,周全报的孩子刚刚半岁。他们的人生刚刚开始,他们的幸福刚刚开始,他们的责任刚刚开始,刚刚开始,就突然告别。

若是把他们的角色代入到自己的生活——想想他撒手而去,所有他至爱的人在深渊里哭泣、永远等不到天明的滋味;想想他不告而别,那些未完成的事、未怒放的微笑、只属于他的物什,从此随他一起干枯却无法消逝——谁都受不了。听说,陈巍是为了妻子,只身来到异乡合肥。现在他又只身去了,留下妻子和未出生的孩子。他的妻子用他的账号发了一篇微博原谅我,不能去看你最后一眼,为了你给我留的唯一,我会在这边好好养胎,保护好你的孩子,我不会再依赖你,我会坚强,我会是个坚强的妈妈!相信我老公,因为我爱你!”而周全报是我的同事,虽然不熟悉,但听说他是个憨厚的人。如果他还在,或许有一天我们还会在电梯里遇见,因为彼此孩子年龄相仿而聊到一起。

朋友,同行,路人,无不为他们的匆匆离去扼腕叹息。身为媒体人,我也无法置身事外。这个夏日的夜晚风雨骤起,电闪雷鸣,好像记者的一生,随时待命爆发,全身心地投入,任务结束后一切归零,再随时扎进下一场。旁观者或认为战果光鲜漂亮,其实战斗犀利琐碎,高危险,却无法为加官进爵、享受人生去积累战果。记者的工作之所以称为“一线”,就是因为他与战士一样,需要受命冲锋,需要舍身忘我。新闻随时随处发生,记者可能在战地遭袭,可能被野生动物致命,可能因为永远“在路上”而导致自己永远结束在路上,可能被曝光对象殴打软禁,可能因完成一项项工作需要而导致个人和家庭时时受到盯梢威胁。仅仅我的同事,就经历过几乎可能的一切情况,车祸、人身威胁、殴打。仅仅我自己,也有过各种不堪的采访经历,比如在一次正常采访中,我意外被某国家机关强抢设备、扣留软禁、抢去手机,而我所能做的,就是抗住强压,拼命保护机器和磁带。我们为了完成工作,或者抱着那点理想,只能一往直前去做,而个人受到重创却是常态,有时,还会影响到家庭——就像这两位一去不回的年轻记者。而谁会在之前汽车屡屡爆胎时就给他们做好安全考虑?谁为他们的生命埋单?谁为他们家庭的残缺负责?

尽管记者的职业辛苦和危险,但遭遇误解和委屈也是常态。有些老百姓会说,你们只会说假话,身边还有许多不公平你们怎么不来管管;有些老板会说,不就是个小记者么,看我怎么找人摆平你,毙你的稿,要你不好过;有些政府官员说,你们要有政治觉悟,不要把自己真当个新闻工作者。甚至这次二位同仁出事丧命,还有网友冷嘲热讽、恶语相向。记者们压力几重,冷暖自知。

我留意到,最近汪洋视察“三打”工作时提出来,“要鼓励新闻媒体记者选择打击制假售假典型案例进行暗访必要时还要安排公安人员进行保护对记者而言,这是进步的消息,终于有一天,我们的人身安全可能被保护,我们的采访工作可能更顺利地进行下去了。新闻立法,我们伸长脖子等了好多年,不仅为了能更顺利地完成一个采访、做好一个监督、拍到一张图片,也为自身有一个起码的生存保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后儿童节心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