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帮女郎》新书出版了,这是我在书里的一篇文章。)
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多半越来越愿意相信宿命和缘分这回事。所以我总是乐此不疲地与人提起这样一个事实:《帮女郎 帮你忙》开播的日子,恰是我本命年的生日。这是一桩多么幸福的捆绑!而当这本饱含温度的书面世时,我将悄然迈过四分之一人生,迎来26周岁。在寂静的深夜敲击下这些文字和数字时,我深深意识到我正处在一个女孩最棒的年华里——我有没有在自信地生活,快乐地工作,用心地成长?墙上的时钟滴滴答答地走着,寂寞而沉稳,不觉间把我带入一些记忆的碎片。
2008年10月18日 虽然是节目开播首日,但我们的团队已经韬光养晦整整五个月。 5月19日,是我们的团队组建第一日。之前近两年的新闻编导经历,让我对新闻本身的节奏感和生命力极其崇拜,对新闻采访和制作本身也十分熟悉,成为一名记者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冲到最前线,获取最烫手的新闻,哪怕要面对最棘手的人和事。新闻是一种理想,我终于等到这一天,和大家在一起。 朝八晚十,是我们整整五个月培训的时间表。只留了不足以睡个好觉的时间。 晨练是千字时事命题作文;白天练习出镜和采访并组队带回新闻;傍晚开始观摩各台民生新闻,开会讨论,挨个发言…… 一个漫长的夏季过去,一批新鲜的新闻人成长起来。我们试着用故事的方式说新闻、以新闻的态度讲故事;我们仔细琢磨编辑软件,反复试验各种特技效果,努力给观众营造身临其中的氛围;我们前往一切可以前往的现场,顺着观众的口味调试自己的大餐……做记者艰辛,但若做不好记者,将会更艰辛,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把刀磨得够利。 2008年10月18日是我的24岁生日,这天上帝给了我一份无与伦比的礼物——《帮女郎 帮你忙》开播了,正式和观众们见面。我们的团队根本来不及庆祝,就从此开始了战斗一般的生活。我开始经历,第一次暗访,第一次拒收红包,第一次被采访对象感动得泪流满面,第一次受到人身威胁,第一次亲临爆炸现场,第一次抱起老虎,第一次在工作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2009年4月20日 第一次主播。直播,还没有题字器。 我叫不紧张。 当红灯亮起,我张嘴说话,脑袋一片浆糊,手心出汗,痛失做记者出像时的那股底气。一条新闻结束,画面切回演播室,我的手还毫无知觉地按在哑音钮上,说话声音送不出去,当意识到错误时,我只好满脸慌乱重说一遍。 这段视频我给自己留了一份,每次回看我都是同一感觉:不堪回首。 我大学里学的是英语,我虽热爱语言学科,但从来没有经历过声音的培训,镜头感也是仅凭一点点天赋和艺术感觉,火候还欠得很。我是因被信任而被派到主播岗位,不辜负别人的信任,是一种责任。我不停找来各种节目看,哪种风格的主持更有观众缘;隔一段时间我就会总结一下,我最适合走往什么方向;妈妈也一期不落地收看我的节目,不断给我提意见。一个月,两个月,半年,一年,我愈发自如了,观众的反应更是对我的不断激励。 我是幸运儿。往往我中午还站在事件现场,下午就在机房创作、写稿、编片,晚上又坐在了主播台前,和观众娓娓道来我的亲身感受。当一个人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实现价值时,越忙碌,越幸福。尽管国庆长假甚至春节我都要守在岗位上,但遗憾很快就被幸福感冲刷了去,得失之间而已,爸妈还是可以在电视机前看到他们那个健康平安,享受幸福的女儿。 女人的魅力不止是美丽,还有成长蜕变给他人的惊喜,还有来自心底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还有暗含孤芳自赏之意的执着与坚定,还有格外区别于男性的那份柔韧的感恩与善心,还有对生活和工作的那份讲究、那份认真、那种选择、那种大方向感。 偷偷告诉你,一个主持人的的内心,观众都能看得见。
2009年5月21日 一开QQ,众头像闪的猴急:“姐们,你火了!”一帮在美国读书的小弟小妹告诉我:“婷姐,咱们这边的人都认识你了!”死党同行呈同情兼羡慕状:“这叫‘贾君鹏门’,炒作炒作,你就腕大了!”百度猫扑天涯西祠优酷合肥论坛,到处都充斥着我那截27秒的小视频,相信各位都看过了,该笑的笑,该喷的喷,各就各位坐好,我来回顾一下整个事件。 话说本同志不算圡,涉网于八年前的那个酷暑,论坛上当过版主,课余以写博为主;偏偏近来家事公事繁缛,弃网不顾,谁料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独善其身没好处,节目里边笑破肚。5月21日一条短信飞来呼:“贾君鹏,你老婆快生了,别看电视了快去医院吧!” 这位贾兄可能还不知道这等喜事,恭喜你要做爹了,赶紧去医院……”一下节目,知情同事捂着肚子告诉我真相:“贾君鹏乃#¥…%*#¥@!(此处略去N字)人!”我笑了,笑这位观众颇有责任感,看起来是涮媒体涮观众,其实他也知道金融危机大家都不容易压力大辛苦了笑一笑十年少。 三天内,网上迅速爆炒开来。“爆贾君鹏内幕,其实不是他妈叫他吃饭,而是他老婆要生了,有视频为证”“贾君鹏别去,那是个圈套,其实你妈妈正端着饭碗在医院门口等你”“哈哈我一口水喷显示器上了”“主播mm真无辜”“人肉人肉”……标题和回帖五彩纷呈,我乐了,乐大家真有喜感,太“油菜”了。生活原本寂寞,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将其调理得有滋有味! 说什么的都有。庞大的网民群体中当然也不乏上纲上线者。面对那些“无知真可怕”之类的言论,我囧了,原来这种信息还需要作为常识掌握啊,据说大家都寂寞着呢,怎么看着却这么忙不迭呢?有了网络,咱老百姓的人生也开通了些许歪门邪道;像我这种踏踏实实工作、一点一滴积累、一心一意做良民的,怎料被山寨炸弹雷了个半嫩半焦。淡定,网络之外,还是蛮清净。 我想好了,如果有人要采访我对此事的感想,我会说:贾君鹏老婆生的不是孩子,是寂寞!咱们非诚勿扰!
2010年5月31日 一条新闻:《离婚已十年,你为什么还赖在我家不走?》。 作者:李志灵,何士华。 内容:曹大姐前来求助,她与前夫王某离婚十年,王某一直不肯搬出。帮女郎李志灵参与其中,前往采访对象家中劝和,却遭遇危险状况——被王某单独反锁家中……最终,派出所出面调解,曹大姐的境况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我要说的不是新闻,而是作者。 这是帮女郎李志灵在节目里发表的最后一条稿件。发稿当天,她已远赴新加坡,和爱人开始一段新的生活。 一直以来,全栏目对她最一致的印象就是:她永远是最早起的鸟儿,每天都是她为我们打开办公室的门。 临行一天,栏目组织送行宴,我们一年多来的第一次大聚会。席间我没有料到自己会那么厉害地流泪,那样失声痛哭,周围同事也是如此。 志灵是中文系研究生,写得一手好文章,做人有原则,做事爱较真。最初有些编导不太习惯与她搭档,因为她总会冒出各种各样的想法并坚持己见,导致一次采访显得不那么默契,还多费口舌。“路遥知马力”,一年多来,当我们开始在每天的奔波间露出倦态时,志灵依然以不变的节奏,勤奋思考,并认真地投入到每一场工作。 她的代表作《拿什么拯救你》,刚刚获得安徽新闻奖。太恭喜了。这条新闻她做得很艰辛:一个小信贷员拿走一笔巨款,供男友挥霍一空,再回头已百年身;志灵的任务是帮她找到失踪男友,并劝她投案自首;自首的后果只有一个,信贷员心知肚明,所以纠结,所以退缩。勇敢如志灵,和她同吃同住,要知道这是种冒险;耐心如志灵,苦口婆心真诚相劝;聪明如志灵,和警方巧妙配合,把信贷员送上仅剩的正确道路。新闻人,不仅是及时客观传达信息,也需要引导事件的进展,这起事件的成功完成是艰难的,不是每个人能做到的。志灵干得漂亮。 我们的生活就是工作,我们的工作是忙碌的,我们的忙碌是风风火火的。同事间,没有太多沟通私人感情的机会,也没有静心欣赏彼此赞美彼此的机会,但送行那天我突然发现,心怀同样追求的人总会有无言的默契。所谓志同道合吧。并且上文我写下的,都是她的闪光点,多数人所难以坚持的,值得学习的。 临别,志灵也落泪了,她不舍大家,不舍这份挚爱的事业,也不舍爱她的观众。 如果你觉得这本书好看、可读,请别忘了这里有李志灵的一份功劳。
2010年9月16日 写在今天。 我们总是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 一回头, 却发现自己正被仰望和羡慕着。幸福常常在别人眼里;其实,我们这一生多么幸福。
|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