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内蒙】 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2013-03-26 16:48:27)
标签:

博物院

休闲

分类: 文化
离家十分钟车程的中国河套博物院落成于2012年9月,是中国首个以文化丛命名和展示的博物院,在内蒙生活多年,却对河套文化历史了解甚少,直至走进河套文化博物院,那气派犹如进了国家博物馆,一点不夸张,我当时对身边工作人员讲了这种感觉,在小姑娘一脸的茫然中,我拿着相机步入展厅......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暨内蒙古河套文化艺术中心,占地面积为4.9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47万平方米。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第一篇:文化生态(恐龙景观)

 

河套地区在距今6500万年前的新生代,广泛分着大批古哺乳动物化石,在内蒙古的巴彦淖尔市乌中旗前沿,鄂尔多斯市萨拉乌苏河流域、满达呼和查布苏木,宁夏灵武及甘隶与内蒙古交界的马鬃山等地,均因盛产恐龙化石而为世人瞩目,得到世界古生物界专家学者的首肯。尤其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巴音满都呼地区发现了大批的原角龙化石,被古生物学界誉为世界角龙祖源之地,在这个神奇的地方,依然埋藏着大量的恐龙化石和海生物化石。
 
昨日,刚看完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株罗纪公园》,今日,置身恐龙展厅,仿佛又回到了中生代。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6500万年前,地质历史发展到新生代,人类开始步入历史舞台,内蒙古的萨拉乌苏河等地发现了许多哺乳动物化石。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恐龙景观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恐龙化石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中生代绘龙景观。绘龙是一种四足行走的植食性恐龙,生活于地史时期的白纪晚期,在内蒙古的巴彦满达呼和蒙古境内多有发现。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恐龙景观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龟化石(白垩纪时代,内蒙古巴彦满都乎出土)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孩子们饶有兴致地观看恐龙蛋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恐龙蛋

 

第二篇  岩刻春秋

 

岩画分为涂沫绘制和刻画、雕凿多种,被后人誉为“文字之前的文字”,“逝去的人们已经沉默,然而岩石还会说话”。在河套文化生成地区氏族先民创造的岩刻几近十万幅,在世界岩画大家庭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些内容丰富,形态各异的岩刻是人类早期图形文字,也是华夏大地的无墨天书,是河套文化的主体元素,也是河套人文历史的最好佐证。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岩刻展厅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人面图腾与圆穴组图岩刻

岩刻基为六度以上的花岗岩。该岩刻作品发现于内蒙古巴市乌拉特中旗韩乌拉沟东南,2000年从现场移至博物馆保护,为国家一级文物。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羊群(青铜时代)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巫师祈雨图(青铜时代)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桌子山岩画和遗址体现了河川人宗教崇祭风俗。 河川耕猎人的历史创造,他们是河套地区原始农耕业的最早开拓者。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世界岩画---全世界有140多个国家拥有岩画,有数千个著名岩画点,如北美岩画、法国拉斯科洞窟岩画、欧洲岩画、南非北非岩画、西亚岩画等。这些岩画呈现了早期人类的万千世界,它记录了人类精神历程的不平凡,是杰出的世界文化遗产和重建人类历史的源泉。

 

 第三篇   先人演进

 

河套人生活在距今14万至7万年,考古学上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那时河套人的体貌特征与现代人很接近,河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环境以草原为主,在这片广阔的天地里,采用打制石器的工具,河套人过着采集渔猎的生活。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生命的诞生---河套人的生活场景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从远古走到今天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灰陶瓷(新石器时代)

 

 第五、六篇  青铜铸史、长城嬗替

 

河套人宜猎宜农宜牧,活跃于河套地区的中国北方氐族,在新时器时代驯化羊牛马的基础上,进入青铜时代,从最初最多的猎牧氏族邑落,逐步发展为游牧部落,建立了匈奴草原王国,游牧业兴盛,青铜冶炼业发达,骑兵勇悍善战,是民族迅速崛起和强大的动力,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对河套文化的产生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古代霍各旗铜矿矿石开采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青铜甲衣、胡人骑驼饰件(战国)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青铜扁壶(汉代)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鸡鹿塞---是汉代为抵御匈奴内侵,修建于阴山地带的一座军事要塞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青铜行军釜(汉代)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龟首青铜灶(汉)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官帽.花翎(清代)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磁州窑铁花双凤纹大罐(元代)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第六篇  水利开拓

河套平原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阴山之北高原广阔、牧草兴荣,河套成驰名北国的塞上粮仓。加之南北经济交汇碰撞,农牧互补,尤其农业尽得牧业支撑之力,推动河套地区社会经济代代繁荣发展,随着时代变迁发展,构成河套地方文化特有的社会基础,推动河套文化的形成不断走向成熟。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民国时期农业加工工具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彩绘陶龙纹茧形罐(汉)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戏曲故事广彩荸荠瓶(清代)  河套地区征集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河套地区黄河中上游水上交通工具:羊皮筏子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德国相机(抗战时期缴获的日军装备)---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马坝人头骨化石(旧石器时代)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瓷棘藜(西夏)

 【内蒙】 <wbr>中国河套文化博物院(图)

 

后记:中国河套博物院是河套文化的一部立体百科全书,此去收获颇丰。每次博物馆回来,整理便是件辛苦耗时的工作,有句话说的好:“不是学这个,就是学那个;不是在这里学,便是在那里学。”整理也是重复学习,反正都是学,好吧,继续整理......直至出炉[可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