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内蒙黄河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旅游 |
分类: 游记 |
去拦河闸之前,我从网上查阅相关资料,见一博友文章里有段话:“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很出名,知道黄河就应该没有理由不知道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的,这样说是有理由的。”在内蒙生活了几十年,小时候同大人去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过多次,那时候一说起拦河闸老少都知道,但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就未必每个人都很清楚了,用后套话说“闹裘不清了。”二十年后,我和同学驱车100公里再次来到这记忆中著名的拦河闸。
三盛公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境内,是中国唯一的一首制自流灌溉节制闸,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航远、公路运输、发电及工业供水,渔业养殖综合利用的闸坝工程。拦河闸全长309多米,巍然屹立在波滔滚滚的黄河上,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成为八百里河套独特的人文景观。
“三盛公”是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的一个历史地名,黄河三盛公因座落于此而得名。自三盛公水利枢纽起,顺黄河水流下,便进入了广阔富庶的河套平原。
我站在桥头,身下是汹涌澎湃的开闸水,卡车通过时感觉桥在发颤,实际是我的腿也在抖,准确说应该是在哆嗦
闸下黄河水咆哮着、气势磅礴,卷起千层碎浪
为此认真查了资料:在很久以前,黄河水并不怎么黄,它的名字不叫黄河,而叫大河。到唐代,人们看到的大河是黄色的,就给它取个“黄河”的外号,没想到外号竟最终代替了它原先的名字。
在周秦时,黄土高原大半是森林,黄河水也较清澈。随着黄土高原的开发,山上的林木被逐渐砍掉,每逢下雨,雨水夹带着毫无抵抗能力的泥土,由山上流到山下,由小河流进大河,这种情况愈演愈烈,使得黄河水的含沙量日益增大,最终造成黄河河水浑浊变黄。这就是黄河水变黄的根源所在。
黄河水惊拍堤坝
黄河水再肆虐,也抵不过人类的伟大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中唱道:“你晓得
斑驳的印迹见证着黄河水的历史
你能看出这平静的水面在过了闸后即刻就会变了脸吗?
秋水伊伊
草渐黄,显适意
我用镜头记录下这咆哮与温柔的万里黄河第一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