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司马3忌
司马3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917
  • 关注人气:39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24,是对公民社会自我纠错机制的一次检验

(2014-07-11 20:34:41)
标签:

娱乐

分类: 杂谈

 

前言:本文中,@韩寒 为特指首届新概念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新浪博文以及署名“韩寒”文学作品的作者;韩寒为特指上海籍赛车手、电影《后会无期》署名的导演。

 

随着7-24的临近,中国青年报等传统媒体也忙得不亦乐乎为《后会无期》宣传,这些方式多为渲染该电影导演韩寒的“地下情”绯闻,或者国民岳父之类的八卦……稍有社会经验的人都知道,在媒体上整出这么大的动静是需要花不少钱的。奇怪的是之前坚决挺韩的基层各地团组织以及南方系媒体,却不见动静。大约是换了轿夫了。

 

二年多来的方韩大战,@韩寒的文学创作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以及新概念一等奖的成色早已被公众看得清清楚楚,如果现在还有人会把只见文字不见其人的@韩寒与赛车手韩寒联系到一起,恐怕只能是才从火星上旅游回来的“旅行者一号”的宇航员了。

 

那么,《后会无期》还能用什么元素或者因素吸引观众?

 

剧本?如果投资人试图以@韩寒的文学作品吸引受众,去年署名韩寒的《一座城池》就是一个样板:票房惨不忍睹,单人包场屡次出现。虽说《一座城池》并非韩寒导演,但至少对署名韩寒的文学作品的影响力是一个真实的检验。无论《后会无期》的剧本出自谁人之手,想必不会是惊世骇俗之作,其次,没有经过市场化检验的剧本作品,谁敢说一定具有市场经济价值?

结论就是:《后会无期》的剧本完全没有卖点。事实上,投资方在宣传策划上也没有拿剧本做主要宣传方向。

 

导演?赛车手韩寒从未接触过电影行业,甚至没有干过职业演员。俗话说:球踢好了当教练,婊子当好了做妈咪,戏演好了当导演……显见的当导演也是需要历练和经验的。哪个观众会去期待一部生手导演的电影?否则斯皮尔伯格的电影卖给谁看?

结论就是:《后会无期》这样的小成本制作,完全没有导演的发挥余地,哪怕是国际大导演。以韩寒这样一个生手,估计最多扯着嗓子喊几声“开工啦”、“收工啦”……

 

参演的明星?如今的商业化电影,哪部没有几个明星大腕?虽说明星具有一定的票房号召力,但制约因素实在太多。否则所有的电影投资人就不必纠结于大腕的出场成本和票房的回报了,对于电影投资人来说,这是一道复杂的高等数学题。(至于那些洗钱玩偏门的电影制作,不在正常讨论之列)

结论就是:对于《后会无期》来说,出演的明星也不是投资人的主要卖点。

 

@韩寒品牌的知名度?对于投资人来说,投拍《后会无期》应该是着眼于@韩寒品牌的知名度。值得注意的是,投资人决定投拍这部电影的时间是2013年的下半年,此时@韩寒尚具有一定的社会美誉度和号召力,经过最近大半年的折腾,国民岳父、小野出镜、公证处档案事件等等,@韩寒的社会美誉度与去年不可同日而语。如果放在今天,恐怕不会有投资人愿意往里砸钱。这从最近投资人对《后会无期》的宣传力度上即可探知一二:署名韩寒导演,原本就是投资方试图充分利用韩寒的知名度罢了,招徕韩寒的粉丝,同时也可节省大笔的宣传费用。如果还需要花费如今这样的宣传费用,请谁导演不好?何必多此一举冒此风险?

 

虽然最近投资方对《后会无期》加大了宣传力度,甚至不惜拿韩寒与郭敬明捆绑做宣传,再让演员们集体对着山坡掏出小鸡鸡拉尿,各种触及底线……显见的是投资人在认真观看了《后会无期》的样片之后,绝望之下万般无奈,只得乖乖的再次掏钱做宣传弥补。挣钱的念头估计是早就没有了,指望捞回点儿本钱就算不错了:六月天的庄稼里闹水灾,能收多少算多少罢了。

 

在我看来,7-24的《后会无期》上线,其实也是一次对我们这个公民社会自我纠错机制的一次极好检验。虽说在当今社会,多数公众对于那些与己无关的公共事件的冷漠已是常见的状态,但公众也有最后的底线:用脚投票。

 

对此,我怀有最大的信心。

 

这也是我对7-24的期待,就此打住,咱们7-24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