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缺心眼”到“缺德”——与@严锋 探讨先决条件和必要条件

本人不是“血统论”的推崇者。但是许多时候,血统论的影子在现实中却常常闪现着诡异的笑容,以至于我们很难忽视它们。
远在澳大利亚陪儿子游学的复旦大学中文教授严锋,依然担忧着祖国的文化事业发展,尤其是关注着首届萌芽新概念作文大赛韩寒的获奖事件。
对此,群众们很欣慰。唯一感到遗憾的是,严锋教授常常显露出不太靠谱的短板。这不,严教授新发一贴,针对群众们质疑首届萌芽新概念韩寒获奖的问题,罗列出完整的组委会、评委会、工作委员会的大名单,要求我们证明韩寒的父亲韩仁均是如何“全部搞定”他们的。
这就明显有些为难我们了,震撼中,一时有些语塞……
尤其是严教授列出的这份大名单,几乎代表了半部当代中国的文学史。
严教授的这个坑,用力过猛,挖得有些过于大了,有些扎眼。
看来咱们还先得给严锋教授科普这样一个基本的逻辑常识:先决条件与必要条件。
具体文义建议严教授自己去百度,如果感到实在难以理解,我可以给严教授打个通俗的比方:若想拉尿,扯裤链掏JJ属于拉尿的先决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您大可以尿在裤裆里。但您的膀胱里必须有尿,这才是您拉尿的必要条件。
如果严教授能够看懂上面这个比方的逻辑关系,就会明白自己的帖子是多么的缺心眼。
尽管首届新概念大赛的组委会评委会是评审权利机构,但是,在韩寒是否获奖的问题上,韩父韩仁均完全不需要“全部搞定”大名单上的所有“文坛大佬前辈”。即使是面对央广网记者的电话采访,李其纲也只是谨慎地表示:韩寒的获奖大概有五位评委的同意。
事实上,根据群众们对公证处的档案查阅,以及萌芽杂志社的座谈会纪要,均证明了韩寒并未获得过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任何奖项。至今为止,也没有十四位评委中的任何一位出面证明韩寒的获奖。
也许严教授还记得评委中有@方方和@叶兆言 曾经口头做过说明。确实如此,那只能证明那二位比您严教授更加缺心眼。建议您不妨私下问问那二位评委,他们在评审记录上签名了吗?那份他们签名的评审记录上有“韩寒”的名字吗?
我们很高兴看到严教授虽然与首届新概念大赛并无交集,但长期关注着韩寒获奖问题的事态发展,我们可以耐心地和严教授探讨这样一个问题:
在首届新概念大赛上,任何一位获奖者,是否必须具备以下必要条件:
一、参赛报名表格;附有参赛者一寸近照,推荐学校、指导老师、联系电话等信息;
二、参赛投稿作品;附有评委们的评审打分记录(标注五角星);
三、初选参加复赛名单;
四、复赛作品;附有评审委员记录;
五、评审委员会的获奖者名单;
六、上海黄浦公证处的公证档案;
七、最后一项,也是萌芽杂志社至今仍试图往当时的组委会主席、上海作协党组书记徐俊西身上推脱的,颁奖大会上宣读的获奖者名单;如今在哪里?
八、韩寒的获奖证书;
无论萌芽杂志社的编辑李其纲给公众描绘了一个多么离奇的故事,也即是韩寒的获奖经历如何惊险奇特,哦,还有破格。相信严教授不会怀疑上述八项必要条件其实缺一不可。
现在,请严教授好好发挥一下想象力和逻辑思维,看看是否有可能再编几个故事情节,把上述必要条件减少几个?建议尽量采用不可抗拒因素,比如地震、战争、自然灾害等等,那些邮路不通,黑车超速、一时疏忽什么的理由就不要再用了,省得让群众们感到智商受辱引起情绪反弹。
我们相信,以严教授的智商,不可能把上述七项必要条件减得一条都不剩吧?那就不仅仅是裸奔了,而是直接赤裸裸地耍不要脸的节奏了。
其实,严教授的这个帖子中的提议,上海作协副主席陈村早就提出过了,本人也有详细的回帖长微博对陈村做了严厉的批评:拉大旗作虎皮、拖人下水、打翻狗食盆——大伙儿吃不成……
联想到插队落户的陈村副主席和童年在农村成长的严教授都有着几乎相似的青少年苦难经历,俺总会不由自主的再脑海中浮现出血统论或者先天不足的阴影,挥之不去。
这已经是缺德的范畴了,咱们宁可相信严教授只是缺心眼,还不至于缺德。
严教授,您上回提议的让咱们和韩寒一起坐下来喝喝茶,量量身高,谈谈文学的事情就不用放在心上了,我们知道您也就是这么随口一说,咱们也就这么顺风听听罢了。
信口开河的言论,咱们一般都不会当真,免得您左右为难,两头不好做人。
……………………
本人批评陈村副主席的帖子链接在此,供您批评指正,并希望在语法错别字等文学技巧方面得到您的指点:
《你可以为老不尊,但不可以阴毒如斯——与@陈村 不友好地聊聊萌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df2c940101srpr.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