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花接木与顺水推舟——《三重门》的前世今生

分类: 杂谈 |
先讲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让读者长点儿智商优越指数:
通讯市场的手机店里进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从兜里摸出一只iPhone 5:“老板,这手机收不?”老板问:“小鬼,这是你自己的手机?”少年答:“那当然,我自己挣钱买的,现在想卖了打游戏。”老板顿时肃然起敬:“真是英雄出少年啊,好好好,我一定给你一个好价钱。”
如果有闲工夫,研究《三重门》出版路线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1998年底,署名“韩寒”的《三重门》手稿经《故事会》杂志编辑吴仁推荐,到了上海文艺出版社副主编郏宗培手里,经编辑们审稿,书面要求“韩寒”修改,未果;
1999年4月,经萌芽杂志社主编赵长天推荐,《三重门》手稿到了深圳海天出版社,不久也遭退稿;
1999年6月,赵长天将《三重门》手稿推荐给上海人民出版社,未果;
1999年12月,北京的作家出版社编辑袁敏得知这一消息,拿到《三重门》手稿,并与作者韩寒多次当面沟通,2000年春向韩寒提前支付了一部分稿费,2000年5月,《三重门》由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看上去《三重门》手稿的出版路线非常清晰,也符合存在争议作品的基本特征;
但是,如果把萌芽杂志社主办的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时间与上述路线做个简单的叠加,或许就能感到巧合:
1999年5月,萌芽杂志刊登了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名单,韩寒获得了社会组一等奖;
再叠加一个信息:
1999年4月12日,上海《新民周刊》刊登了记者沈嘉禄采编的报道文章《让孩子们写点真的——“新概念”苹果挑战中国语文应试作文教育》,其中用了168个字描写了韩寒获得一等奖的简要经过;
继续叠加信息:
1999年12月17日,上海《解放日报》刊登了记者陈茜、庄玉兴的文章《长篇小说作者=高一留级生》,其中有这样的描述:“如今,他的暂定名为《三重门》的长篇小说也已“出炉”,近21万字,即将由作家出版社付梓出版。”
这是韩寒的高中轨迹:
1998年9月,韩寒因体育特长被上海松江二中特招进入高中学习;1999年3月韩寒在没有得到学校的组织自行参加萌芽新概念大赛;1999年9月因成绩问题留级;2000年1月主动退学;
如果您缺乏耐心,我可以为你解释上述信息的蹊跷之处:
1、
2、
3、
作家出版社的编辑袁敏在其2003年11月12日撰写的《我编辑《三重门》的前前后后》中,有这样的描述:“我将《三重门》的核红样交给韩寒,韩寒阅后带着掩饰不住的惊讶和欣喜对我说:袁老师,你几乎没有动我的。我没有想到。”
事实上,袁敏和韩寒大概都忘记了,在2012年出版的韩寒《三重门》手稿中,开篇就是一大段关于“苏联”的议论以及“师德”的评价……共212个文字。但是在正式出版的《三重门》中,这段开篇文字不见了,这在我们看来几乎等于剃了个头……
现在,你大概能猜到本文前那小故事中的手机店老板和那孩子是谁了吧?
呵呵……
…………………………………………
图示:(由@城乡结合部的民工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