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韩二代笔问题进入新的深入讨论阶段,网络公开板块存在的各种“韩寒”手稿真迹极多,故尝试对此进行细致的笔迹分析,以下为分析结果以供群众参考。
由于本次笔迹鉴定检材均来自于网络图象资料,因此对受检对象的书写纸张、书写材料不进行分析,仅对书写特征、习惯、比较检验、综合判断进行分析判断。
韩家父子书写笔迹相似度极高,目前尚无确切的对象资料以供比较,根据公开的信息资料可以确定的是韩二《杯里窥人》手稿为韩二亲笔书写。因此,本次笔迹鉴定以该检材为参考对象。
中文字体以字体结构与独立笔画组合而成,即使是完全相似的二个不同人书写的文字,均存在运笔自然、书写规律、笔画转折处理等等方面的不同特征。
韩家父子书写的文字间架结构均以柳体为主要模仿对象,区别在于:韩仁均由于经过一定程度的软笔(毛笔)临摹,反应到其书写硬笔字必然习惯使用扁平笔尖,其笔画处理存在明显的转折与收顿藏锋习惯,起笔与收笔均有回锋停顿笔意,模仿柳体字意比较成熟;韩二字体结构形似柳体,但由于缺乏软笔(毛笔)临摹经验,习惯使用硬笔书写工具,判断应属于经过长期硬笔字体模仿训练,因此尽管二人的字体结构相似度较高,但笔画处理缺乏软笔字的收笔藏锋笔意;二人在书写运笔习惯、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处理上存在较大区别;
以下为笔迹受检对象的特征分析:
一、
笔划短撇:“'”:在字体“的”的第一笔处理上,韩仁均以毛笔书法书写习惯处理,下顿起笔,缓慢下撇连至第二笔的“竖”,而韩二均以简单的一小横处理,然后再飞笔连至第二笔;尽管韩二也有过极少数的下撇,但均缺乏起笔的停顿笔意,因此在该“的”字的书写习惯上,二人存在巨大区别;
二、
笔画走之“辶”:韩仁均书写该笔画时收笔有回笔动作,而且略显弧度,笔意饱满有度;韩二书写该笔画则一划到底,弧度失常,长段不一形成走无定势;
三、 偏旁“心”:
韩仁均书写该偏旁时以短促的下顿起笔,下弓收笔及时,形态独立完整;韩二书写则无此修养,长短不一,形态失真;
四: 笔画长撇“丿”:
韩仁均书写该笔画习惯角度较直,稍显力度,收笔及时;韩二书写则以简单的一撇为主,处理潦草,毫无章法;
五、
笔画“勹”:在书写“韩”字上,韩仁均处理该笔画时中规中矩,一丝不苟,弓背转折分明饱满;韩二在书写该笔画时简单地一笔圆过,略显妖媚潦草;
六、
字体“我”:此字为最为常见字体,也最体现书写特征;韩仁均书写该字时的右侧长捺略显外弓近乎直线,收笔有度,形态饱满;韩二在书写该字时长划到底,形态不一,但具备明显的内弓笔势,柔弱无力,有漏笔现象;
七、 笔画“尢”:区别程度同以上第二条;
八、
书写文字的整体判断:韩仁均书写文字整体匀称,字与字联系程度较为紧密,常见飞笔连笔,间架结构整齐,运笔熟练自然,搭配比例协调,书写动作规律性较强,可以认定为正常书写笔迹;韩二的手稿笔迹则不具备以上特征;
九、
根据以上特征分析,经过详细的笔迹比对,归纳出如图片所示的韩仁均与韩二的书写手稿以供参考;
十、
韩二的《三重门》手稿:书写过程跳跃性较为明显,字与字之间显著缺乏飞笔连笔特征,整体连贯性不足,多处出现断笔停顿现象,书写时没有兼顾已完成字体的相互呼应关系,字体高低不一;多处出现其主观思维与书写动作分离现象。如第190页第19、20行。估可判定此手稿为抄写临摹书写成品;
以上为韩家父子手稿书写笔迹分析成果,仅供参考。
附受检笔迹分析检材图片资料,以供比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