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牛的“教育高地”
2010年元月的某一天,我们县的主要领导,召集了县内各界的几十个精英,召开了一个所谓的教育工作座谈会,专题讨论秀山教育发展的问题,提出了“把秀山建设成为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高地”的口号。其中也给我们单位定了位:要把县教师进修学校建设成“渝东南教研高地”!县主要领导针对我们单位,放出豪言:要争取两块牌子。由县政府分管领导同志和县教委主要负责人负责,在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上争取尽快拿到两块牌子。一是争取成为重庆市教学研究院(市教科院)渝东南分院或者直属教科所,率先在渝东南和武陵山区多出教研成果。二是争取成为重庆市教育学院渝东南分院,力争把渝东南的教师培训放在秀山。
http://s15/middle/5edf1fbax7d684cbcf95e&690
几句豪言,彻底把我给“雷”晕了。众所周知,我们县的教育近几年在县相关领导的努力折腾下,下滑得很快,已经垫底了,高考上重点的人数全县总数还不及别人的一个班,就是初中和小学,我们县也差别人一大截。如果像这种状况都可以称作教育高地的话,那一定是世上最牛的教育高地!再来看看“教研高地”,首先,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教师进修学校还没有通过市上的“合格教师进修学校”验收,换言之,我们单位目前连合格的教师进修学校都算不上,这在整个重庆市范围内是绝无仅有的,怎么突然又将要成为“渝东南教研高地”了呢?凡稍懂行的人都知道,要想成为名校,必须要有强大的名师队伍作为支撑,正如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那句话:“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们单位要想成为渝东南教研高地,就要打造一支(至少有多位)在渝东南响当当顶瓜瓜的教研员(名师)队伍,县相关领导做这样的工作了吗?非但没做,在调进人员的时候还只是照顾关系,不讲求素质和能力,给学校工作带来无尽的阻力。对于已然存在的少之又少的名师,既不予以培养提高,也不充分发挥其作用。现如今,我们教研员队伍中大多是领导的家属或亲戚,有一些甚至连合格教研员都称不上,何谈名师队伍?其次,争取牌子不是上街打酱油,那是要凭实力的。要“争取成为重庆市教学研究院(市教科院)渝东南分院或者直属教科所,率先在渝东南和武陵山区多出教研成果。”这话要反过来说才行,只有率先在渝东南和武陵山区多出教研成果了,才有资格去争取成为重庆市教学研究院(市教科院)渝东南分院或者直属教科所。这里顺便给更正一下,“市教科院”是“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简称,不是“重庆市教学研究院”的简称,连别人名字都没有搞清楚,就想去嫖窃别人的名份,想出名想疯了吗?“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渝东南”的范围都很大,不是前自洪安后到妙泉这个概念。像黔江、酉阳等县都同属于“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渝东南”,他们不仅教育教学质量高,教研工作和师训工作也搞得很好(本来教师教育工作和教育教学质量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向他们学习的地方很多。我们县要想“争取成为重庆市教育学院渝东南分院,力争把渝东南的教师培训放在秀山”,这无疑是让黔江、酉阳的老师到学生这个地方来学习,不是痴人说梦吗?或许是县上的领导搞行政搞成惯性了,不晓得业务单位(学术单位)争取牌子不能靠行政命令,更不能凭领导想当然。打个比方,我现在就是县委书记,我现在就是要把妙泉小学改成“妙泉大学”,行不行?不行嘛!所以,饭还是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还是要一步一步地走!
当然,如果说参加这次教育工作座谈会的人对教育都是外行,都不懂,这绝对是屁话,因为当中确实有不少是教育界的精英!县领导因为日理万机,再加上吹牛皮吹惯了,免不了把话说大!座谈的时候,为什么没人吭声呢?为什么没人提出些务实可行的建议呢?会上碍于面子,或者座谈会上根本就没有话语权,下来之后总该认真思考一下吧!一些个为什么还要狐假虎威地拿这个会议纪要来唬弄下面的人呢?我们单位已然开始了声势浩大的“我与学校发展”大讨论活动,要求广大教职工必须参与此项大讨论,每人必须撰写一篇心得文章,必须写明学校发展了自己怎么办?又不能是抄袭的,又必须符合发展精神,这跟惩起公鸡要下蛋有什么区别?更为可怕的是,学校将此项工作纳入教职工工作考核,对讨论不积极,提出意见或文章观点不符合要求者,年终考评降一级评定,扣发其绩效工资。如此一来,如果不说违心话可能连过年的钱都没有了!
其实这当中有很多问题值得深思——是因为要开两代会了吗?是因为要换届了吗?是因为都想要高升了吗?不然的话,为什么一个个揣着明白装糊涂!不管怎么了,他们这样做是很恶毒的——因为他们只说不做,因为他们睁起眼睛说瞎话,因为他们不顾现实地说大话官话套话,为的是给自己揽政绩,其他的人则是瞎起哄,乱鼓动,拍马屁……全是为了个人升迁或一已私利,受害的却是全县的老百姓!
(2010年元月18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