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用韦伯定律解释的一点生活现象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人生 |
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一个人右手举着300克重的砝码,这时在其左手上放305克的砝码,他并不会觉得有多少差别,直到左手的砝码加至306克时才会觉得有些重。如果右手举着600克,这时左手上的重量要达到612克才能感觉到重了。也就是说,原来的砝码越重,后来就必须加更大的量才能感觉到差别。这种现象被称为“韦伯定律”。韦伯发现同一刺激差别量必须达到一定比例,才能引起差别感觉。这一比例是个常数,用公式表示:△r(刺激差别量)r(刺激量)=k(常数),这就是韦伯定律。即,如第一次受到的刺激较大时,以后再次突然遭受的刺激带来的伤痛便不会如第一次那么深。 “韦伯定律”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比如5毛钱一份的晚报突然涨了50块钱,那么你会觉得不可思议,无法接受。但是,如果原本500万的房产也涨了50块钱,甚至500块,你就会觉得价钱根本没有变化。有头脑的人会利用“韦伯定律”为自己减轻做事情的阻力。小至商家的产品价格的调整,他们会先小幅上涨价格,在人们都接受了以后再加价更多;大至谈判技巧,一般有经验的谈判专家都会在谈判临结束时提出一些棘手的条件,而对方被一开始的优厚条件诱惑,也就不怎么在意后来才知道的那些缺点了。 有些人总抱怨恋人对自己不如刚认识时那么好,其实这也是“韦伯定律”在作怪。在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对方给你一点关怀你都会觉得情深似海,而当你们相恋许久之后,与原来相同的那些关爱你也会觉得平淡如水了。 这就好比护士给患者作臀部注射时,会事先拍打扎针部位。这并不是因为患者的臀部长得性感或诱人,而是为了用拍打时的疼痛来减轻后者扎针时的痛苦。 其实变了的不是事实,而是你的感受。抱怨只能证明你的失败,除此之外就是自寻烦恼! 其实在恋爱中也可以“活用”这个韦伯定律。比如一方犯了什么错误,不要一味地只知道先向对方表白、求得原谅,不妨先给她一个大大的惊喜,然后再要求原谅,效果往往会更好。 比如: 女:咦,这是给我的礼物吗? 男:恩,是啊,突然想起你了,就买了! 女:真的吗? 男:当然。给你,这里还有一件。 女:哇,好高兴啊! 男:不过…… 女:怎么了? 男:其实我做了一件对不起你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