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英语习语典故探源

(2009-03-01 14:41:04)
标签:

英语习语

to

of

莎士比亚

英国

分类: 英语教学

                   英语习语典故探源

                              作者:齐   

 英语习语是英语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鲜明的民族特征

。习语典故主要来自于文学创作、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来自于风俗习惯、不同

行业和不同工作、以及体育娱乐活动。了解其来源有助于理解、记忆和运用英语

习语,避免望文生义。

英语习语 典故 来源

英语习语(idiom)包括比喻性词组(metaphorical phrases)、俚语(slang)、

俗语(colloquialism)、谚语(proverb)等,是英语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具

有民族性并含有各种修辞手段,是语言中的某些部分经过长期反复使用后自然沉

淀形成的形式固定、简介明快、寓意深刻的短语或短句,是语言的核心和精华。

习语是相沿已久、约定俗成、具有完整而独特意义的词语,它与一个民族的地理

环境、历史背景、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等方面

有着密切的联系。习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不能按字面意思来理解,因为很多习

语的意义往往借助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典故而形成,约定俗成地构成整体意义,有

些习语是很容易望文生义的,因此了解习语的来源有助于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

景,有助于理解、记忆和使用特定的习语,有助于与西方人更好地交流,防止产

生歧义。英语习语的来源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来源于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包括的范围很广,寓言、童话、神话、其他文学作品,甚至包括基督教

的经典——《圣经》。

1.寓言 。寓言起源于民间口头创作,以后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中的一种体裁。它篇

幅短小,情节简单,主人公或者是人,或者是其他生物、非生物,多采用以小喻

大、借古喻今的创作手法,把复杂深刻的道理寄寓在浅显的故事中。

(1)fish in troubled waters混水摸鱼;趁火打劫

出自《伊索寓言·击水的渔夫》,渔夫在河里拦河张网捕鱼,用麻绳缠住石块,

再不停地打击河水,吓得鱼群仓皇逃窜,都钻进了他的网中。附近的一个人见到

后,指责他这样把河水弄浑,大家都没清水喝了。渔夫回答说:“若不搅浑河水

,我就非饿死不可。”因此,人们常用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s 比喻趁乱去

为自己捞取好处。在英语中,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s 也可写成to fish i

n the muddy waters。

(2)Pull the chestnuts out of the fire。火中取栗;替别人冒险

出自十七世纪法国著名的寓言作家让·德·拉封丹的《猴子与猫》,一只猴子和

一只猫看见炉子里烤着栗子,猴子叫猫从火中取栗子吃,结果栗子取出后被猴子

吃掉了,猫不但没有吃到栗子,反而把脚上的毛烧掉了。比喻替别人冒险,白白

吃苦而自己得不到好处。

2.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

括现实中的人事关系。

(1)Grin like a Cheshire cat。咧嘴傻笑;露齿嬉笑

出自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Lewis Carroll)创作的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Alice's Adventure in Wonderland),书中说“柴郡猫(Cheshire cat)慢

慢地消逝,开头消逝的是尾巴,最后是咧着嘴笑,一直笑到整个身体消逝为止”

。后来人们用Cheshire cat 形容“咧着嘴傻笑”。

(2)a fairy godmother 意想不到的恩人;危难时提供帮助的救星

出自德国的格林兄弟在十九世纪初搜集、整理的《格林童话》中的《灰姑娘》,

这是我国人民非常熟悉的一个故事。原指故事中帮助灰姑娘参加舞会的具有魔力

的人物。

3.神话。神话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认识受到限制,不可能

了解并掌握自然界的规律,因此,他们把引起自然界各种变化的力量都归于神的

意愿和权力,一切自然力都被人们神化、人格化、形象化。随后,他们在生产劳

动中根据英雄人物的形象,创造了许多神话故事,通过口头广为流传,于是,“

神话”就诞生了。

(1)希腊罗马神话是世界文化遗产,对欧洲文艺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西方文

化是在神话和文学艺术相互推移促进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诗人文学家都纷纷用

神话故事为创作素材。此外,希腊罗马神话在英语中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形象生动

、寓意深远的习语。如Achilles’heel (阿基里斯的脚踵——唯一致命的弱点)

;a Pandora’s box(潘朵拉的盒子——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a Hercul

ean task(艰巨的任务);Mercury fig(墨丘里的无花果——获得的第一批成果

);Augean stables(奥吉亚斯的牛圈——极其肮脏的地方);Golden Fleece(

金羊毛——众人历经艰险觅得的宝物)等等。

(2)其他神话传说rain cats and dogs(狂风暴雨,倾盆大雨),出自北欧神话

,古代斯堪的纳维亚人(Norsemen)的主神是奥丁(Odin),狗(dog)和狼(w

olf)象征“风”,猫(cat)象征“雨”,所以rain cats and dogs 就象征“狂

风暴雨”。

4. 文学作品。一个民族的文学语言往往是该民族语言的精华。它来自民间,经过

文学家的锤词炼句,又通过文学作品的流传被人们广泛诵读,进而促进了民族语

言的发展。文学巨匠们的精彩词句更是在民间流传,最终成为习语。

(1)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

家和诗人,也是世界文坛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语言丰富广博,灵活有力,

生动优美,有不少晶莹如玉的佳句成为英国语言的精华,经常被人引用。莎士比

亚是对英语习语影响最大的文学家。如green-eyed monster(绿眼妖魔),这条

习语出自莎士比亚剧本《奥赛罗》(Othello)第三幕第三场伊阿古(Iago)的话

:O! beware, my lord, of jealousy; it is the green-eyed monster whic

h doth mock, the meat it feeds on …(啊,主帅,你要留心嫉妒啊;那是一

个绿眼的妖魔,谁做了他的牺牲品,就要受他的玩弄……),现喻指嫉妒别人的

人。其他的诸如:one’s pound of flesh (某人的一磅肉——指分文不能短少的

债务);a Cleopatra(克里奥佩特拉——指绝代佳人)出自莎士比亚戏剧《安东

尼和克里奥佩特拉》;a Shylock(夏洛克——指贪婪、残忍、追求钱财、不择手

段的守财奴)出自莎士比亚戏剧《威尼斯商人》;out of joint (关节脱臼——

喻指情形杂乱)是《哈姆雷特》中的名言;good wine needs no bush(好酒不用

灌木枝——好酒不用幌,好东西不用招牌)出自莎士比亚的喜剧《皆大欢喜》。

(2)其他作家的作品

a Sherlock Holmes(歇洛克·福尔摩斯——指有非凡才能的侦探或敏锐精明的人

)出自阿瑟·柯南道尔的著名侦探小说。the real Simon pure(真正的西蒙。普

勒——货真价实,地地道道)出自英国女戏剧家:苏珊娜。圣特利芙著名喜剧《良

缘难结》A Bold Stroke For A Wife);a nine days’wonder (九天的新鲜——

指轰动一时的事件)出自英国诗歌之父乔叟的诗作《特罗勒斯和克丽西德》(Tr

oilus and Cressid)。

5.《圣经》。《圣经》不仅是基督教的经典,还是一部重要的文学著作。《圣经

》的语言在英语形成过程中也占有一席重要之地。今日英语中使用的词汇,有许

多来自《圣经》。《圣经》中的典故变成习语进入英语语汇的例子,更是比比皆

是。《圣经·路加福音》第十五章记载了耶稣说的一个故事:有一个人要父亲分

些财产给他,拿着财产去了远方花天酒地。不久,钱都花光了,他很后悔的回到

父亲身边,父亲高兴得不得了,马上叫仆人“把养肥的小牛牵来杀了,让大家吃

喝取乐,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复得的”。现在,人们就用kill the

fatted calf(把养肥的小牛杀了)这成语来说设盛宴热情招待回家的游子或来

访的宾友。the golden calf(金牛犊——指为了物质利益而放弃原则或崇拜金钱

)出自《旧约·出埃及记》;the scapegoat(替罪羊——指代人受过的人)出自

《旧约·利未记》;a lion in the way(拦路虎——喻指可怕的困难)出自《旧

约·箴言》;the daughter of the horse-leech(蚂蝗的女儿——指吸血鬼,贪

得无厌之徒)出自《旧约·箴言》;cast pearls before swine(把珍珠丢在猪

面前——对牛弹琴)出自《新约·马太福音》。

来源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社会历史的发展对语言的影响是巨大的。随着时代的变迁,旧的语言逐渐衰亡,

行的语言不断产生。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历史文化的痕迹主要残留在习语当中

1.历史事件

(1)源于战争leave no stone unturned(一块石头也不留地翻起来)出自公元

前五世纪的希腊、波斯战争期间,指“千方百计、想尽办法”。keep one’s p

owder dry(保持火药干燥)出自十七世纪,英国独裁政客奥利弗·克伦威尔(O

liver Cromwell)出征爱尔兰,渡河攻击前对部队说“Put your trust in God;

but be sure to keep your powder dry。”(对上帝要有信心,但不要忘记,火

药必须保持干燥),可译为“枕戈待旦”。block-buster(街区炸弹),block-

buster在战时指“能摧毁整个街区的巨型炸弹”,后来指“像重磅炸弹那样的了

不起的人或事物”。

(2)源于其他历史事件to fiddle while Rome burns(罗马大火时弹琴作乐)出

自罗马大火事件。据说,罗马暴君尼罗(Nero)曾经纵火焚城,一边观火一边弹小

提琴(fiddle)。喻指对人民灾难漠不关心,仍然寻欢作乐;对大事漠不关心。pa

n out(淘出来),出自十九世纪美国的“淘金热”,当时淘金惟一的办法是用金

盘(pan)在小溪了捞起沙子,不断地用水清洗,淘走泥沙,幸运者可以得到一小

粒金子,淘出来的金子就叫pan out。后来,这种人工淘金的办法被淘汰了,但p

an out这个习语却保留下来,演变陈“成功”的意思。

2.历史人物

(1)John Hancock约翰·汉考克——表示亲笔签名

出自美国,北美洲十三个大英帝国殖民地造反,发表《独立宣言》,第一个在宣

言上签名的就是约翰·汉考克。这位富商是独立运动领袖,他的签名比《独立宣

言》起草人杰斐逊、著名政治家富兰克林等的签名都要大两倍左右。他解释说:

“这样,英国国王不用戴眼镜都可以看见我的名字了。”独立战争胜利之后,汉

考克做总统的希望没有实现,不过,他的名字却流传到今天,成了“亲笔签名”

的同义词。

(2)Hobson’s choice无余地的选择;无可选择

出自十七世纪剑桥的马匹出租商托比厄斯·霍布森(Tobias Hobson),他总是让

客人“挑选”最靠近马厩门的那匹马,否则就不出租。

来源于风俗习惯

习语与民族的风俗习惯紧密相关。pipe of peace(和平烟袋),出自北美印第安

人的风俗习惯,印第安人喜欢用自己的旱烟袋敬外来的朋友,以表示亲善。如果

双方打架后表示媾和,则用一只烟袋轮流吸烟,因此有“和平烟袋”之称。喻指

“言和;和解”。mustard after dinner(饭后上芥末),出自欧洲人的饮食习

俗,芥末(mustard)是欧洲人用餐时常用的佐料,芥末通常和其它食品一同摆在餐

桌上,如果等大家都吃完饭后,才把芥末端上桌,似为时已晚,无此必要了。因

此,mustard after dinner的含义与汉语中的“雨后送伞;马后炮”意思相近。

来源于不同行业和不同工作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术语,更有很多习语来自于不同的行业,它们与本行业的日

常劳动及劳动工具有关。

1.不同行业。batten down the hatches(做好准备迎接困难或麻烦),来自航海

业;压条(batten)是暴风雨来的时候用来封舱(扣紧船舱口盖)的长木条。al

ive and kicking(活蹦乱跳),来自捕鱼业;这条习语形象地描绘出鱼贩卖鱼时

,鱼儿活蹦乱跳(alive and kicking)的情景。喻指“生气勃勃”。carry coa

ls to Newcastle(运煤到纽卡斯尔),来自采煤业;英格兰东北部的泰恩河畔纽

卡斯尔(Newcastle upon Tyne)是英国的著名煤都,如果有人要运煤到纽卡斯尔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就可谓多此一举了。喻指“徒劳无益的行为;多

余的举动”。much cry and little wool(叫声大,羊毛少),来自畜牧业;有

的羊叫起来声音很大(much cry),却剪不出多少羊毛(little wool),这样的

羊当然不受欢迎了。与汉语习语的“雷声大,雨点小”意思相近。

2.不同工作。a busman’s holiday(照常工作的假日),来自十九世纪的马车夫

;他们不工作的时候常常作为普通乘客坐自己的车,以防替换他们的车夫虐待自

己的马。have your finger on the pulse of sth。(对一切了如指掌;了解最

新的动态),来自于医生把脉以诊断病情的作法。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

ot。(趁热打铁;勿错失良机),来自打马掌;铁匠须趁铁通红的时候把铁打成

马掌的形状。

来源于体育娱乐活动

体育娱乐活动与民族文化紧密相关,那么作为社会文化生活的一面镜子的习语就

必然会反映出这方面的内容。hit below the belt(用不正当的手段打击别人)

,来自拳击;指拳击比赛时打对方下身的犯规行为,转意为在比赛或与人打交道

时,用不正当的手段去伤害对方。a dead ringer for sb。(酷似某人的人),

来自赛马;ringer是冒名顶替其他马出场比赛的马。follow suit(仿效某人;照

样行事),原指打牌时跟随上家出同样花色的牌。jump the gun(抢跑),比赛

中运动员在发令枪响前抢跑,喻指“过早行动,提前行动”。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习语来源于动物、来源于其他语言、来源于近现代的日常生

活和事件。总之,英语习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背景,反映了本民族的生活,渗透

到各个领域,数量巨大。囿于英汉文化背景及语言的差异,英语学习者正确理解

和运用存在较大困难,所以了解其来源有助于理解、记忆、运用习语,避免望文

生义。英语学习者应博览群书,注重积累,才能达到熟练运用的目的。

 

 

 

 

[1]胡文仲 平洪 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英汉语言文化对比,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3]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4]牛津英语习语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2005.

[5]朱生豪等译,莎士比亚全集,新世纪出版社,199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