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汇文书院医学[道]馆(金大医科前身)设在何处

标签:
金大医科金陵医科学院汇文书院医学馆1886年 |
分类: 老照片 |
根据《金陵大学史》》P11-20相关信息:
医科本是金大的传统学科,马林、师图尔、美在中等人均有贡献。但自师图尔离开后,金大医科颇见衰落。据浸礼会的宝珍三医生回忆,1911年医学迁入本校,由本校划出房屋,为医学教室及膳宿舍。(宝珍三著,金陵大学医科之过去与将来,《金陵光》1914年第二卷第一期)
金大医科,前身即汇文书院医学[道]馆,溯源创建于何年呢,是福开森(1888-1896)办学初期呢?还是1896年师图尔(1896-1908)开始掌校时呢?汇文书院医学[道]馆又设在何处呢?
与金大医科相关信息整理:
1885年,美国西北大学医学博士比必(Robert Case
Beebe,1855–1928)在南京汉西门创办金陵医院(Methodist Hospital,
Nanking)。
1888年,在南京干河沿创办的汇文书院开始设有圣道馆、博物馆(即文理科)。1896年设医学馆。穆尔为西文总教习,恒谟(William
F. Hummel
,1884-1976)为西文教习,师图尔(George A. Stuart
,1858-1911)为医科总教习,马林(William Edward
Macklin,1860-1947)、比必为医学教习。李自芳为国文总教习,周歧山、李鉴堂为国文教习。师图尔在马林和比必的帮助下,大力建设汇文书院的医科。
1891年,美国基督会传教士美在中(Frank E.
Meigs,1851-1915)在南京鼓楼南侧坡下创办了基督书院(Christian
College)并任院长至1907年,与美北长老会于1894年创立的益智书院(Presbyterian
Academy)合并为宏育书院(Union Christian
College)后,继续任院长。1910年宏育书院并入汇文书院,成立金陵大学。1892年,美在中在中国人景观察夫妇、庄效贤的帮助下,又在鼓楼创建基督医院,并建有一座4层楼房,1893年开始收治病人,马林为院长。
汇文办校21年,大学部共毕业学生80名,其中圣道馆11人,博物馆56人,医学馆13人。知名毕业生有黄荣良(毕业后留学美国,后驻澳大利亚总领事、德国公使,金陵大学最早的中国董事之一);韩安(毕业后留学美国,曾任绥远实业厅厅长,金陵大学最早的中国董事之一),刘伯明、陶行知是中国教育史上大师级的人物,陈裕光担任金大校长24年。早期金大校友为董事的有5位:黄荣良、韩安、陶行知、程湘帆、许源。
上图为宝珍三著《金陵大学医科之过去与将来》(刊载于《金陵光》1914年第二卷第一期)之“金陵医学之缘起”中内容,从中可见金大医学第一期毕业生2位(黄荣仁、刘钟元)于1896年毕业。说明汇文书院医学[道]馆(金大医科前身)创办早于1896年。
根据1898年江宁府城图,1909年之前,汇文书院位于干河沿,到位于汉西门的金陵医院或位于鼓楼的基督医院距离差不多,汇文书院医学[道]馆也许就设在这两处。要证明此推测,要么找到档案文献,要么有相关老照片。
巧的是,斯坦福大学数字化的师图尔家族档案文献中就有这么一张照片(https://purl.stanford.edu/vd254vs0968),数字化著录信息为:“Methodist
Hospital, Nanking and Robert C. Beebe, photographs circa
1886”。照片反面标注信息为“Rear of Philander
Smith Memorial Hospital. Nanking ,
China”约1886年,拍摄于汉西门的金陵医院一栋建筑的后面。
搜索信息,还真有文献上列出了比必(Beebe)在1886年创立西医学校。
1907年是个时间节点,这一年,师图尔(Stuart)离开南京到上海任职,包文(A.G.Bowen,1873-1944)接任汇文书院第三任院长,并促成1910年与宏育书院合并成立金陵大学。
1910年,金大在鼓楼之西南坡购得大片土地作为新校址。新校舍从1911年开始设计,1915年科学馆落成。金陵大学自1916年起,便陆续迁入新校舍,干河沿旧址改设附属中学。浏览鼓楼医院官网历史沿革,1914年元旦,金陵大学医科董事部与大学理事部会商,出价27000元金洋购进基督医院,更名为金陵大学鼓楼医院。
1915年也是个时间节点,这一年比必(Beebe)离开南京到上海工作,美在中(Meigs)去世。而在四年前的1911年,师图尔(Stuart)也在上海去世。
根据“金陵医科学院”这条线索继续检索文献,获得两条重要信息。
1. 金陵醫科學院年總小記——《申报》1888 年11月29 日 [0003 版]
文中明确记载金陵医院建成于光绪十一年(1885
年),位于金陵候驾桥之右,有西式楼房两座,小而方者为医师住所,大而长者曲折分隔男病房、女病房、贮药房、诊病房、候诊所、礼拜堂、学生肄业房、士宦就医房、众房(供应病人饮食和仆役住宿之所)......余地则遍种竹树花草......全院位置之大......“金陵医科学院”按其命名之义,“金陵”者识其地也,“医科”者重其事也,“学院”者集徒以授其术也。
2. 郭锋著. 福开森在华五十六年[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9:126-133
综合上述信息,汇文书院医学[道]馆(金大医科前身)在1888年学校创建时,就已由1885年建成的金陵医院奠定了基础。因此,在1910年之前,它应该就设在汉西门金陵医院( Philander
Smith Memorial Hospital)里面的那栋“金陵医科学院”楼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