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金女大教授刘麟生先生

标签:
捐赠文献关联数据 |
分类: 金陵女子大学 |
他所遗赠予南师大遗书遗物中有书籍33种,另外还有手稿、字轴等物。其中他个人的著述有16种,包括《茗边词》(1966年刘氏手稿影印本)、《春灯词》、《春灯词续刊》,以及手稿《茗边词续集》、《燕居賸语卷十三至卷十五》(1967年至1979年手稿)、《应酬聊语集腋》(1966年至1979年手稿)、《春灯词续集手稿》(民国二十九年至民国三十八年手稿)、《茗边词续集》(1967年至1979年手稿)等。刘麟生所赠稿本是研究其词学创作、词学观念的第一手资料,且其中孙人和编选的《宋词选》中录有刘麟生手批语数则,如周邦彦的《玉烛新》刘批曰:“晕酥砌玉高甚,生新未详出处。”又《宋词续选》中录吴文英词《三殊媚·过都城旧居有感》,刘麟生旁批曰:“清语,有清真遗意。”这些珍贵的批语是研究刘麟生词学批评思想的主要文献。
刘麟生 (1894—1980),字宣阁,笔名春痕,安徽无为人。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政治系。曾任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编辑、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著有《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概论》、《骈文学》、《中国骈文史》、《骈文研究法》、《清代骈文作家》等,译有《朗伯罗梭氏犯罪学》、《乌托邦》等。
信息一:校园先锋人物
来源于《约翰年刊》1920年21页
《弁言》
学校者,胚胎之社会也。学校有良好之生活,斯社会有模范之人格。易言之,欲涤除此恶浊之社会,在先改造学校之生活而已。吾当谓学校生活,乃一最高尚最纯洁之一物。身入其境者,宜觉其乐,而不宜识其苦。而主其事者,尤当促进改良之,而不可摧残束缚之。吾当与友朋论今日教育,以为学校之设,非专注意于学科课绩,即游戏之微,饮食之细,交游之道,亦莫不有研究之价值,进化之可言。近年学术思想,昌言解放,于是改进学校生活,益觉急不容缓。故谈改良教育者,不可不注意于学校之生活。察学校内容者,尤不可不审视其训练之精神。西人立学,每岁必有出版物一册,即本斯恉。非仅谩留纪念,侈谈成绩也。然西方美术事业,讲求有素,故刊印之精美,装潢之雅洁,得未曾有。吾国此种事业,方在萌芽,实未易望其项背。特既有是物,亦未尝不可藉作观风之用。吾校年刊之设,独得风气之先。增刊华文,于今四载。范围既狭,撰述遂难。今兹所作,仍以记载校内生活者为多。尚无溢美之词,惟冀陈言之去。批评指导,是所望于读者。
民国九年六月一日
刘麟生
信息二:护校壮举
来源于《中国摄影学会画报》1927年第3卷第108期1页
信息三:教授带货
信息四:摄影爱爱好者
以笔名春痕赠《国闻画报》1928年第8期刊载其拍摄的金陵女子大學女生宿舍。从下图中可见,建成于1923年的金女大宿舍400和600号之间已建有可避风遮雨的回廊了,方便学生往返于宿舍与食堂之间。
以笔名宜阁赠《图画时报》1928年第447期,刊载其拍摄的金陵女子大學之運動會。从金女大的这个运动场可见小仓山余脉,袁枚的随园就在图片左侧山脉之东。
《图画时报》1928年第445期刊载其拍摄的北极阁
拍摄的金女大教职工浏览紫金山时的合影照,想必是赠送给商务印书馆黄警顽先生的那张,分别刊载于《北京画报》1930年第3卷 第108期、《上海画报》1930年第591期。照片左三是时任金女大历史系老师兼任图书馆主任即将赴美留学的张肖松先生。
拍摄的金女大教職員在中山陵園野餐的照片。比较以下两张照片,同一角度,远近的信息量稍有不同。前面一张刊载于《上海画报》1930年第591期,后一张刊载于《大亚画报》1930 年第251期。
信息五:先生的金女大情结——三载幽居成久忆
金女大的人文关怀:校刊的纽带作用
作为联系师生校友和母校的纽带,《金陵女子大学校刊》一直关注他们的工作、生活状态,分享喜悦
金女大的人文关怀:受邀参加学校喜庆活动
从《旅行杂志》1935年第9卷第1期刊载的先生的一篇散文“陶谷秋兴”可知。1934年11月初,先生回南京参加金女大校庆暨两栋建筑(图书馆行政大楼、大礼堂音乐楼)的落成典礼。故地重游,必有一番感慨。文中附了三张图片,应该是先生自己拍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