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门圣花昙花

标签:
文以载道 |
佛门圣花昙花
鲍志成
优昙花,又被叫做优昙钵花、乌昙跋罗花,在梵语中为祥瑞花的意思。该花产于喜马拉雅山麓、德干高原和锡兰岛等处,我国云南也生长,极其稀少,佛教把它作为圣花。佛经记载,昙花三千年才开一次。
“昙花一现”这个成语原来的意思是比喻事物稀有或极难得出现。后来常用“昙花一现”比喻转瞬即逝的事物。同这个后起的意思相应,原来属于无花果类的优昙钵花被“移花接木”,转换成了仙人掌科植物昙花了。一般所说的昙花,属仙人掌科植物。原产于中南美洲的热带沙漠地区,现在我国各地都有栽培。昙花株高 2米至3米,茎、叶都已发生了变态,老茎呈圆柱形且木质化,茎上有一层蜡质;叶子已退化成很细的针状。昙花的开花季节一般在6至10月,开花的时间一般在晚上8~9点钟以后,盛开的时间只有3~4个小时,非常短促。昙花开放时,花筒慢慢翘起,绛紫色的外衣慢慢打开,绚丽夺目,幽香四溢,然后由20多片花瓣组成的、洁白如雪的大花朵就开放了。开放时花瓣和花蕊都在颤动艳丽动人。可是只3~4小时后,花冠闭合,花朵很快就凋谢了,真可谓“昙花一现”!故别名“月下美人”。
相传昙花原是一位花神,她每天都开花,四季都灿烂。她还爱上了每天给她浇水除草的年轻人。后来此事给玉帝得知,玉帝于是大发雷霆要拆散鸳鸯。玉帝将花神抓了起来,把她贬为每年只能开一瞬间的昙花,不让她再和情郎相见,还把那年轻人送去灵鹫山出家,赐名韦陀,让他忘记前尘,忘记花神。多年过去了,韦陀果真忘了花神,潜心习佛,渐有所成。而花神却怎么也忘不了那个曾经照顾她的小伙子。她知道每年暮春时分,韦陀总要下山来为佛祖采集朝露煎茶。所以,昙花就选择在那个时候开放。她把集聚了整整一年的精气绽放在那一瞬间。她希望韦陀能回头看她一眼,能记起她。可是,千百年过去了,韦陀一年年下山来采集朝露,昙花一年年默默绽放,韦陀始终没有记起她。昙花一现,只为韦陀,所以昙花又名韦陀花。
我移植昙花一本于盆三年,几经搬迁,终于戊子盛夏移于西溪路上将军山麓之浙大科技园单位天台,栉风沐雨,但求存活而已。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在碧玉翠绿的叶片齿缘,冒出紫色的米粒般的花骨朵,不到个把月就长出长长弯弯的曲柄,前端撑着硕大的含苞欲放的白玉色的大花蕾!我天天上下班的第一和最后一件事,就是给她浇水,扶枝,或者就是纯粹看她一眼。为增加营养,我把青春宝溶化在水里施肥。果然,9月18日晚上,当我参加了在杭州大剧院举办的著名交响乐大师谭盾的音乐会后,满怀欣喜地深夜赶到一看:但见两朵洁白硕大的昙花寂寞地盛开在黑夜中,沁人的异香让我迷醉,仿佛是天外来客,带来了西天的神采。我想我不能独享这难得的人间胜景,就发信邀来了同修李鹤一起欣赏,赞叹不已。为了昙花物尽其用,完成她与生俱来的使命,我在午夜时分狠狠心摘下昙花,回家以美如翠玉的瓷盆,供养在佛前,心里着实欣喜了好几天。
本以为昙花开过了,就不会再开了。然而,到10月早秋,那昙花居然又长出了七八个花骨朵,难道要昙开二度吗?果真如此,岂不幸哉!我小心侍侯,天天关照有加,除了继续稀释青春宝浇水外,摘除了大多数小花苞,只保留了2个,主要是担心肥力不够,天气转凉,怕她开不了。我的这个办法还真的是对了,昙花果然在10月27日的晚上,在烟雨迷离中如期开放了!我邀请了陶金波、俞雪娇、李鹤、钱铭同修花友,举办了一个小小的露天赏花茶会,或弹琴,或奉茶,或摄影录象,或合影留念,搞得不亦乐乎。雨声在夜色中如更一般,而洁白的花朵宛如尘世的仙子超然入圣。我即兴撕纸为笔,蘸水濡墨,作了张水墨昙花图,让大家都意外惊喜了一阵。
圣花二度,我均赋诗记盛:
遗憾的是,那天早晨,2朵花中的1朵不知被谁给折断了,大大的花蕾被一片连着曲柄的皮连着,倒挂在高耸的叶片上。我想,那个折断花的人,大概不知道昙花是佛门的圣花,能际遇昙花盛开,欣赏她的芳容异香,是人间难得的福分。但愿是不知者无心而为,否则得了报应,岂不是我的罪过?
生如夏日之花,死如东逝之水。人生百年,犹如昙花一现。莫执着过去现在未来,莫计较功名利禄得失,莫在乎人间天堂地狱,当下一念才是真如,才是实相。人生苦短,来去匆匆,犹如彗星经天,在浩淼的太空瞬间绚烂,留下光影美丽的轨迹!
这大概正是佛祖用昙花对芸芸众生的开示吧。
(感谢陶金波拍下如此美妙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