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质量分析报告
(2014-04-22 22:19:50)
标签:
同时难度上下文空题句子教育 |
分类: 反思 |
四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质量分析报告
本次测试由学校教导处统一命题,试卷共设100个考察点,另设卷面考察点2个。本试题从积累运用、阅读理解、习作园地、书写习惯四个方面对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能力、习惯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检测,试题考察范围几乎覆盖了本册书中所有的知识点、训练点。细细审视这份试题,我们不难看出教研员张淑萍老师不仅高度把握了新课标精神,而且在设计考题时,花了很多心思。具体看此试题有两大亮点:
1、试题中巧妙地将本册书中的知识、能力训练点穿插于各类题型中,乍一看试题并不难,但要真正得分并非轻而易举,倘若没有平时的刻苦努力,没有考场上的认真思考,细心作答,得高分也不容易。
2、注重了考察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将语文能力的考察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
3、突出能力、尊重个性、联系生活,在命题模式上有所突破,如:积累运用部分的四大题聚焦表达部分,让学生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填写谚语、名言以及读书感受并把以往大部分教师都忽略的口语交际也纳入了本次考察范围,给教师今后的教学提出了方向和引导。
二、成绩总体概况
班
级 |
实 考 人 数 |
总 得 点 数 |
总平 均得 点数 |
卷面 平均 点数 |
基础 平均 点数 |
阅读 平均 点数 |
习作 平均 点数 |
卷 面 率 |
优 A 率 |
达 优 率 |
达 标 率 |
最高 得点 数 |
最低 得点 数 |
1 |
35 |
2853 |
81.51 |
1.09 |
39.74 |
18.31 |
23.37 |
54.3 |
28.6 |
65.7 |
91.4 |
96.5 |
34.5 |
|
|
2854 |
89.19 |
1.62 |
41.58 |
21.8 |
24.19 |
81 |
50 |
91 |
100 |
98.5 |
76.5 |
|
|
3383 |
89.03 |
1.26 |
41.89 |
22.83 |
23.05 |
63.1 |
52.6 |
86.8 |
100 |
98 |
68.5 |
|
|
2935 |
86.32 |
1.36 |
40.49 |
21.06 |
23.41 |
73.5 |
50 |
82.4 |
97.1 |
98.5 |
13.5 |
|
|
2698.5 |
81.77 |
0.48 |
40.55 |
18.05 |
22.21 |
51.5 |
33.3 |
54.5 |
93.9 |
95 |
55 |
|
|
3292.5 |
88.99 |
1.57 |
41.39 |
22.56 |
23.47 |
78.4 |
56.8 |
89.2 |
100 |
98 |
61 |
年级 |
209 |
18016 |
86.14 |
1.23 |
40.94 |
20.77 |
23.12 |
67.0 |
45.2 |
78.3 |
97.1 |
98.5 |
13.5 |
三、试题各题的得分率统计
班级 |
1班 |
2班 |
3班 |
4班 |
5班 |
6班 |
年级 |
卷面 |
54.3 |
81 |
63.16 |
68 |
51.5 |
78.38 |
66.06 |
基础 |
90.7 |
94.5 |
95.2 |
92.02 |
92.16 |
94.07 |
93.11 |
阅读 |
69.8 |
83.85 |
87.8 |
81 |
69.42 |
86.77 |
79.78 |
写作 |
74.6 |
80.63 |
76.83 |
78 |
74.03 |
78.23 |
77.05 |
四、典型错例分析
班级 |
1 |
2 |
3 |
4 |
5 |
6 |
年级 |
得分率 |
92 |
93.75 |
94.98 |
88.9 |
88.26 |
97.13 |
92.5 |
主要失分原因:
1、学生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笔画不规范、占格不规范,甚至有些学生不能做到一次性写出规范汉字,写字时总是勾勾画画。
2、个别教师平时不注重写字教学,写字课对学生指导不细。
3、极个别学生对应知应会的生字不能烂熟于胸,写字时就出现和形近字或同音字混淆的现象,造成失分。
(二)第一部分:积累运用中二大题“聚焦课文”的第2小题“我最喜欢《桂林山水》这个语段(至少写一句)”此题失分较严重,具体各班得分率如下:
班级 |
1 |
2 |
3 |
4 |
5 |
6 |
年级 |
得分率 |
77.9 |
92.97 |
85.5 |
88.2 |
60.6 |
85.81 |
81.83 |
主要失分原因:
1、学生对排比句中各个分句是否为一句话不明确,《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中重点的也是写得较美的语段无非是写山、写水的那两组排比句,而题目又给出至少写一句的要求,故此有一部分学生就只写了排比句式中的一个分句,造成大量失分。
2、有些学生背写课文不够细致,平时总是忽略标点符号,因此答题时面对至少写一句这样的要求就不能有确切的把握,有些学生要么是半句话、要么是一句半,总之不是完整的一句或两句。
3、学习习惯不好,背写过程中多字、少字、错字现象还有发生,造成失分。
(三)第二部分“阅读理解”的课外阅读的1小题“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一题失分较严重,具体各班得分率如下:
班级 |
1 |
2 |
3 |
4 |
5 |
6 |
年级 |
得分率 |
64.3 |
62.5 |
71.05 |
63.2 |
63.6 |
72.97 |
66.27 |
主要失分原因:
1、“懈怠”一词,学生在平时的实际语言运用中接触较少,因此理解起来有困难,这是失分的一个原因。
2、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差,有的学生似乎理解了,但却找不到合适的词句表达出来。
3、教师训练意识不强,在平时的教学中训练不够,这样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训练应贯穿在每一课的教学中,而不是为了训练而训练。
4、学生阅读习惯不好,心浮气躁,不能静下心来走进短文细细品读,因此,自然对词语的理解不够深入,造成失分。
(四)第二部分“阅读理解”的课外阅读的4小题“读了文章,你一定领悟到了喝彩的力量。请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一句话”此题是本次试卷中失分最严重的一个题,具体各班得分率如下:
班级 |
1 |
2 |
3 |
4 |
5 |
6 |
年级 |
得分率 |
51.4 |
71.88 |
53.95 |
52.9 |
39.4 |
56.76 |
54.38 |
主要失分原因:
1、审题不清,题目要求仿写句子即仿写文中的排比句,而有部分学生由于没有读懂题意,故认为是让仿写“喝彩能……喝彩能……”由于学生的语言积累少故此凭空写这样的句式就有一定的难度,故造成失分。
2、学生平时的语言积累欠缺,积累也比较死,缺乏理解和运用的意识。
3、教师平时的教学引导不够,不注重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段。
(五)第三部分“习作园地”请以“成长需要……”为题,写一篇习作。“写自己经历的一件错事”二选其一,答题情况不够乐观,具体各班得分率如下:
班级 |
1 |
2 |
3 |
4 |
5 |
6 |
年级 |
得分率 |
74.6 |
80.63 |
76.83 |
78 |
74.03 |
78.23 |
77.05 |
失分的主要原因:
1、从学生的习作内容看,大部分学生能基本将文章通顺条理的描述清楚,思路清晰。但是从语言运用上讲,仍有一定的差距。
2、叙事不具体,对于人物的语言、神态描写不够。
3、选材不具代表性,不能很好地为中心服务。
五、 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纵观语文试卷,反映出我们教与学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学习习惯不良。学生读题草率,审题不清,答题后没有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
2、基础不够扎实,课内的知识掌握不牢,似是而非。“积累与运用”中,背写喜欢的语段以及积累的谚语、名言、诗句等不能做到精益求精,出现了会背不会写,背写多字或丢字的情况。
3、阅读教学的训练不到位,不系统,学生做起题来无法可循,缺漏大,属于薄弱环节。
4、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不力,检查跟不上,加之学生的阅读没有成为习惯,课外阅读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5、教师对学生语言表达的要求不够高,以往阅卷时要求比较松,学生的答案只要意思沾边就都算对了,也造成了学生思想上不去求精、求准,马马虎虎,得过且过。
6、习作训练指导不够。
六、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1、重视习惯培养
从卷面上看,有的学生书写规范、端正,卷面整洁,看了赏心悦目;有的学生写字歪歪扭扭,糊涂潦草,多一笔或少一画现象比比皆是。从阅读和作文答题情况来看,有的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展示自己;有的学生则三言两语,敷衍了事;有的甚至出现空题现象。这些都与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要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除了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外,还应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主动探求新知、善于倾听、敢于展示、乐于思考、勤于积累等习惯,有了好的学习习惯,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
2、夯实基础,灵活组织教学。
今后应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力求形式多样,不拘泥于死记硬背,不僵化于机械认读,立足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灵活机动地运用各种手段和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识记水平。特别是在过程与方法上要指导学生。
3、增强训练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把重点放在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上。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将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教学形式作为我们的努力方向。其次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段、篇等知识。
4、教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生养成好的读书方法,掌握“活”的读写有机结合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阅读与习作的效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进行实践,获取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识的方法。充分发挥“受之以渔”的重要作用,多教怎么学,少教怎么做。
5、注重落实,提高效率。
改变以往只重传授,不重落实的教学现状。将落实放在重中之重,但凡要求掌握的应知应会的知识点,必须做到100%过关。
总之,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能力的培养,在学语文的同时学会阅读,学会思考,学会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