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年级 语文期末质量检测分析报告

(2014-01-16 23:58:45)
标签:

为自己

短文

教师

词句

上下文

教育

分类: 反思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

语文期末质量检测分析报告

       一、对试题的认识。

本次测试由矿区教研室统一命题,试卷共设100个考察点,另设卷面考察点2个。本试题从积累运用、阅读、作文、书写习惯四个方面对四年级的学生的知识、能力、习惯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检测,试题考察范围几乎覆盖了本册书中所有的知识点、训练点。细细审视这份试题,我们不难看出出题者不仅高度把握了新课标精神,而且在设计考题时,花了很多心思:试题中巧妙地将本册书中的知识、能力训练点穿插于各类题型中,乍一看试题并不难,但要真正得分并非轻而易举,倘若没有平时的刻苦努力,没有考场上的认真思考,细心作答,得高分也不容易,另外此试题还有其他两个亮点:一、作文考察别具匠心,出题者巧妙地将书信与成长故事结合在一起,以统一指定写信人的方式进行考察,既考察了学生对书信格式的掌握又考察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二、注重了考察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将语文能力的考察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试题中让学生经过必要的字、词、句、段的理解和体会,去理解、去感受、去运用,真正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二、考试概况分析。

  本次测试年级共有210人参加,从整个答卷情况来看,这次语文学科的试卷成绩基本反映出本年级语文教学的现实状况。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够好,因此测试结果也不容乐观;阅读习惯的养成和独立阅读能力欠功夫,学生对阅读方法还缺少引导、训练。年级习作水平总体不错。具体得分为: 

 

总平

均得

点数

卷面

平均

点数

基础

平均

点数

阅读

平均

点数

习作

平均

点数

A

最高

得点

最低

得点

1

33

2463

74.64

1.03

34.35

14.16

25.1

51.6

3

29

93.9

90

46.5

 2

 33

2503

75.85

1.21

37.24

13.64

23.76

60.6

3.0

42.4

96.97

90

56

 3

 39

3101.5

79.53

1.28

38.04

15.41

24.82

64.1

10.3

53.9

97.4

94.5

50.5

 4

 34

2680.5

78.84

1.29

38.69

14.94

23.91

64.7

9.0

61.8

941

94.5

32.5

 5

 33

2380

72.12

0.94

35.12

13.03

23.0

48.0

0

24.2

87.9

86.5

52.5

 6

 38

3036

79.89

1.47

38.32

15.63

24.5

73.7

0

66

100

88.5

62

年级

210

16164

76.97

1.2

36.96

14.46

24.18

60.5

42

46.2

95

94.5

32.5

、典型错例分析

  (一)第一部分:积累运用中第2小题我会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此题失分严重,具体各班得分率如下:

班级

1

2

3

4

5

6

年级

得分率%

54.8

51.1

76.0

72.4

48.5

 63

61.0

  主要失分原因:

  1所考察的8个词中,有6个是本册书中出现的,学生掌握较好,而“提供”的“供”和“蒙古”的“蒙”是多音字 “供” “蒙” 组词延伸出来的,“蒙”又发生变调,虽教学中也多次强调,但因组词具有不确定性,学生对这两个词中多音字的读音掌握的并不扎实,因此造成失分。

2、有些学生在做题时缺少认真仔细的习惯,虽然理解了题意,但填写时,出现误读,造成失分

3、教师训练不到位,尤其是对于学困生落实还不够。

  (二)第一部分:积累运用中第4小题中对于“水(   )如(   )”一词的积累与运用的考察是此次测试得分率最低的一个题,各班具体得分率为: 

班级

1

2

3

4

5

6

年级

得分率%

15.1

12,1

12.8

27.5

15.2

18

16.8

主要失分的原因是:

1、此词的考察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有些难,因为学生从一年级到现在课本上从未接触过“水平如镜”这个词,答题时有的学生虽能根据课文《颐和园》中描写昆明湖的句子——“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进行想象,推测,但大多不够准确,有的写成“水清如镜”“水清如静”“水碧如玉”,造成失分。

2、此题存在连续性,第一步填写成语答不上来,下面的放到句子里自然也不对,造成重复失分。

3、学生课外阅读量不足,当课内知识不能应对时,没有充足的课外知识储备来弥补,造成失分。

(三)第二部分阅读的第7小题“文中采用了(     )结构,从(     )(     )(    )这三个方面来写小狗”此题失分严重,各班具体得分如下:

班级

1

2

3

4

5

6

年级

得分率%

35.5

23.2

46.2

49.3

23

41

36.4

  主要失分的原因有:

1、有些学生在做题时缺少细致深入的思考习惯,当拿到题目时没有认真去概括、提炼,而是简单地从文中找现成的词语,因此造成失分。

2、个别教师在方法上缺乏具体引导,因此学生拿到题目后不能有思路、有方法的去做。

3、教师训练意识不强,在平时的教学中训练不够。

(四)第二部分阅读的第9小题:文中划线的句子与丰子恺的《白鹅》中“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一句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说说你的发现,并谈谈这样写的好处。此题失分也较严重,各班具体得分如下:

班级

1

2

3

4

5

6

年级

得分率%

5.4

46.5

27.4

35.3

25.3

50

31.7

  主要失分的原因有:

1教师教学不扎实,在教学过程中只讲到“反语”这一写法,并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对反语写法做总结,因此学生在答题时出现要点不全,语言啰嗦,意思表述不清,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失分。

2、个别学生没有良好的审题和思考的习惯,当拿到题目时,不仔细思考,盲目作答,有答做比照的、有答拟人的……答案五花八门,造成失分。

(五)第二部分阅读的第11小题:联系上下文理解“眷顾”一词,此题失分也较严重,各班具体得分如下:

班级

1

2

3

4

5

6

年级

得分率%

46.8

34.9

53.9

32.4

45.5

53

44.4

主要失分的原因有:

1、“眷顾”一词,学生在平时的实际语言运用中接触较少,因此理解起来有困难,这是失分的一个原因。

2、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较差,有的学生似乎理解了,但却找不到合适的词句表达出来。

3、教师训练意识不强,在平时的教学中训练不够,这样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训练应贯穿在每一课的教学中,而不是为了训练而训练。

4、学生阅读习惯不好,心浮气躁,不能静下心来走进短文细细品读,因此,自然对词语的理解不够深入,造成失分。

(六)第二部分阅读的第14小题:读了这篇短文你明白了什么?此题失分位居整份试卷的第二名,各班具体得分如下:

班级

1

2

3

4

5

6

年级

得分率%

14

9

25.6

25.5

12.1

15

16.9

主要失分的原因有:

1学生读文不够充分,没有读懂短文内容,短文所揭示的道理自然不清楚。

2、阅卷过于苛刻,这个短文所揭示的道理在短文中并不明确,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生在答题时不够深入、全面,面对这一情况,我们的阅卷老师全盘否定把3分全部扣掉,造成很严重的失分。

四、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改进措施

  从本次试卷的答题情况看,我们在教与学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1、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有待加强。

  2教师对学生语言表达的要求不够高,以往阅卷时要求比较松,学生的答案只要意思沾边就都算对了,也造成了学生思想上不去求精、求准,马马虎虎,得过且过。

3.教师对学习方法指导重视不够,只注重了交给方法却忽略了方法的运用。

  4、学生阅读方面有一定的差距,课外阅读量明显不足。

  今后的改进措施:

1、重视习惯培养

从卷面上看,有的学生书写规范、端正,卷面整洁,看了赏心悦目;有的学生写字歪歪扭扭,糊涂潦草,多一笔或少一画现象比比皆是。从阅读和作文答题情况来看,有的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展示自己;有的学生则三言两语,敷衍了事;有的甚至出现空题现象。这些都与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要重视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除了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外,还应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主动探求新知、善于倾听、敢于展示、乐于思考、勤于积累等习惯,有了好的学习习惯,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

  2、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多为学生搭建语文实践的平台

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不是依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要为学生搭建听、说、读、写、演等各中语文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会积累、学会阅读,学会准确有效的表达和学用语文的规律(既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再凭借语感运用语言)。在平时的阅读教材和语文园地中教师应适时拓展练习的广度,引导学生在悟和用中提升语文学习能力。

  3、增强训练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把重点放在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上。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将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教学形式作为我们的努力方向。其次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段、篇等知识。

4、教会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生养成好的读书方法,掌握“活”的读写有机结合的方法,将有助于提高阅读与习作的效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进行实践,获取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答案,而是吸取知识的方法。充分发挥“受之以渔”的重要作用,多教怎么学,少教怎么做。

5、丰富语言积累

要想学好语文,仅仅靠课本上一学期30多篇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多读书,善积累是提高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学好语文的金钥匙。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给孩子们推荐一些课外读物,拓宽他们的课外阅读量,在引导孩子们读书过程中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段,培养积累词句段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积累运用于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