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期末质量分析报告
(2011-06-21 22:36:26)
标签:
宋体试题运用知识分析报告卷面教育 |
分类: 计划总结 |
10—11学年第二学期一年级期末质量分析报告
一、对试题的认识
本次测试试卷共设102个考察点,卷面整洁另奖励2个点。从试题的内容看,试题紧扣教材,没有偏题怪题;从试题的难易程度看,对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都有所兼顾,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考查;从试题的题型看,此试题题型灵活多样,不仅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考察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不足之处是:此试题容量较大,对于差等生和手慢的学生时间上较紧张;写话题过于老套而且要求不够明确。总之,此试题是一份质量较高,符合学生实际操作的好试题。
二、考试概况
本次测试年级共有227人参加,从整个卷面来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牢固,再加上有些中下等生学得较死,教师在平时训练不够,所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具体得分为:
班 级 |
实 考 人 数 |
总 得 点 数 |
总平 均得 点数 |
卷面 平均 点数 |
基础 平均 点数 |
阅读 平均 点数 |
习作 平均 点数 |
卷 面 率 |
优 A 率 |
达 优 率 |
达 标 率 |
最高 得点 数 |
最低 得点 数 |
|
|
3323 |
87.45 |
1.4 |
66.4 |
|
|
|
|
|
|
|
|
|
|
3280 |
91.1 |
1.4 |
70.96 |
|
|
|
|
|
100 |
|
|
|
|
3688 |
92.19 |
1.4 |
71 |
|
|
|
|
|
|
|
|
|
|
3435 |
90.39 |
1.4 |
69.49 |
|
|
|
|
|
|
|
|
|
|
3002 |
83.39 |
1.2 |
63.2 |
|
|
|
|
|
|
|
|
|
|
3504 |
89.85 |
1.7 |
68.6 |
|
|
|
|
|
|
|
|
年级 |
227 |
20231 |
89.12 |
1.4 |
|
|
|
|
|
|
|
|
|
第二题:我会读拼音,写词语,完成句子。
此题打破了以往看拼音写汉字的单一考察方式,把学过的生字放在了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不仅考察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还考察了学生对生字的运用能力。
此题失分最严重的就是:“你再到别的地方去吧!”的“再”字
各班具体得分率如下:
班级 |
1 |
2 |
3 |
4 |
5 |
6 |
年级 |
得分率% |
32 |
38.89 |
52.5 |
53 |
22.24 |
36 |
39.11 |
从以上数据我们看出:对于我们平时得分率较高的生字来说,这次的得分率却大打折扣,细细分析失分的主要原因:
1、学生对生字的掌握只停留在会写的层面,并没有真正达到会运用。
2、老师平时训练不够,尤其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生字的训练很欠缺。
3、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分辨能力较弱,所以在运用过程中乱用、混用的现象还时有出现。
第五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此题所考的五个题目都是本册书要求背诵的段落,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都一一进行了检查,但写到卷纸上的情况却不尽人意,各班具体得分率如下:
班级 |
1 |
2 |
3 |
4 |
5 |
6 |
年级 |
得分率% |
89 |
91.8 |
93.28 |
94 |
78.9 |
74 |
86.83 |
失分的主要原因是:
1、学生的读背和写是两回事,背对不一定能写对。
2、学生的拼音还不够扎实,由于在背写的过程中有很多没有学过的字,这时学生就会用拼音来代替,而有些学生前后鼻音不分、平翘舌音不分,所以也造成了一定的失分。
3、学生学习习惯不好,在补充填空时不是多字就是少字,造成了大量的失分。
第六题:请用学过的故事描述画面。
此题对于每个班来说,都应该很有把握,考前年级教师对于本册书中的四首古诗都下了大量的功夫,不仅进行了多次的背诵检查,而且进行了多次的背写检查,但结果却大失所望,各班具体得分率如下:
班级 |
1 |
2 |
3 |
4 |
5 |
6 |
年级 |
得分率% |
60 |
74 |
77.5 |
59 |
48.61 |
65 |
64.02 |
失分的主要原因:
1、学生审题不清,有部分学生误认为根据画面写句子。
2、学生运用古诗的能力不强,对于平时要求背的古诗,有部分学生只会背,对于古诗的意思全然不知。因而有些学生拿到题之后无从下手。
3、教师在平时这方面的训练不够,运用知识不够灵活。
第七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此阅读题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只要学生用心读文,仔细去找,就会找出答案。此题失分最严重的就是第2小题,题目要求学生依次从文中找出,然而学生绝大多数没有这样去做。各班具体得分率如下:
班级 |
1 |
2 |
3 |
4 |
5 |
6 |
年级 |
得分率% |
21 |
22 |
17.5 |
21 |
30.56 |
32 |
24.01 |
失分的主要原因是:
1、学生做题习惯不好,不能综合考虑整个题目的要求。
2、由于短文中第一种动物描写的句式和其他动物描写的句式不同,对学生答题也有一定的影响。
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通过本次测试,反映了学生基础知识的不扎实,知识的运用还应该更加的灵活自如,学会分析和思考,学会审题和读题解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特别是学生学习习惯更是我们低年级的重中之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培养严谨求实的学习习惯是当务之急。
从某种意义上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效果。习惯所起的作用绝对大于一时一地所取得的考试成绩,而且习惯和学习成绩是联系在一起的。当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必定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二者是密不可分的,是“磨刀不误砍菜刀”的关系。许多人的经历都证明,一个没有良好习惯的人,成绩是不可能好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扎扎实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读书、倾听、观察、思考、动手等习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肯定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受益匪浅。另外培养学生认真的审题习惯也是我们今后的一个主要任务。
2、口头与笔头相结合,使学生扎实地掌握知识,进而形成能力。在平时教学中,我们总认为孩子会说了,也就会写了,其实不然。孩子从说到写还有一个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在一旁引导,这样每个孩子才能真正熟练掌握。另外我们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多为学生搭建语文实践的平台,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不是依靠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在听、说、读、写、演等训练中逐步形成能力的。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必须要做到口头和笔头相结合,千万不能懈怠。
3、抓住我校打造“高效课堂”的契机,打破以往语文课上讲得多,练得少的定式,在课堂上加大题型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还需加大教研力度,在教研活动中研究知识点的考查方式,从而确定更有效的训练方法,这样学生练的多了,运用知识的能力也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2011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