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年级语文期末质量检测分析报告

(2010-06-23 11:44:29)
标签:

教育

卷面

音序

现代文

杜甫

庐山

分类: 计划总结

六年级语文期末质量检测分析报告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

    一、对试题的认识。

    本次测试由矿区教研室统一命题,试卷共设100个考察点,另设卷面考察点2个。仔细研究这份试题,我们发现这份试卷涉及的知识面极广,它几乎涵盖了小学阶段学生所接触到的知识点,并在六年级教材的基础上做了适当的延伸。从音序、生字、课内外成语的积累到文学常识、口语交际、阅读、习作均有考察,更重要的是每一道题目都在单项练习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为学生创设了一定的语言环境,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体现了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二、测评概况:

    本次测试年级共有369人参加,从整个卷面来看,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还有一定的欠缺,具体得分为:

班级

总平

均得

点数

卷面

平均

点数

基础

平均

点数

阅读

平均

点数

习作

平均

点数

A

最高

得点

最低

得点

1

43

3397.5

79.01

1.0

34.4

17.38

26.2

53

24.3

51

95

97.5

39

2

47

3753.5

79.86

0.98

34.9

18.49

25.49

48.9

12.8

53.2

97.8

97

55.

3

45

3569

79.31

1.02

34.89

17.89

25.51

51.1

13.3

57.8

95.6

95

25

4

46

3716

80.78

1.17

35.27

19.12

25.22

58.7

19.57

65.22

95.65

96

11

5

46

3572

77.65

1.13

32.3

19.1

25.1

56.5

8.7

47.8

95.7

91

40

6

45

3494.5

77.66

1.1

33.76

17.8

25

55.6

4.4

48.9

100

90

60

7

48

3825.55

79.70

1.29

24.9

19.3

25.5

64.6

12.5

56.3

97.9

95

47.5

8

49

4030.55

82.26

1.47

38.51

17.18

25.10

73.47

16.33

65.3

100

95

60

年级

369

29358.5

79.56

1.15

33.62

18.28

25.39

57.73

13.98

55.69

97.2

97.5

11

    三、典型错例分析。

   (一)、积累运用部分:

    第2题按字母表的顺序排列以上音节的音序,部分学生审题不清,要求排列音序,写得却是音节,还有部分学生写的是小写字母。其实此类题型平时的训练,考前的复习是下了一定气力的,但答题情况却不尽人意。

    第4小题,根据提示写诗句,全年级失分较严重。其中杜甫《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学生只了解诗中写的是杜甫登上泰山后的感受,而题目中没有出现“泰山”,而是说“登上五老峰”学生便不会答题了,原因是:六年日积月累中的句子,只要求学生大致理解,但其实杜甫写得与山有关的诗句学生只接触过这一句,由此也反映出学生应试技巧的不足。唐代诗人李白写过庐山瀑布,宋代苏轼也写过庐山,并揭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这两首诗在复习中也多次练习过,但仍有很多人出错,由此可见学生审题不清,灵活应用能力较差。

    第7题中将口语交际与寻找,修改病句,补白合在一起考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全年级答对的人寥寥无几。出错都集中在“画出不得体的句子,并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这一问上,有些学生们连病句都找不到更不用说修改了。

   (二)、阅读部分。

    这次阅读部分共有两篇短文,第一篇为文言文,第二篇为现代文,从答题情况看现代文比文言文好一些,原因是文言文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遥远,因此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尽管教师在复习中也做过这类短文的练习,但还是不尽人意。

    现代文失分的主要原因是:

    1、学生对短文理解不深不透,抓不住中心意思。

    2、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知识储备贫乏,因而运用时感到困惑。

   (三)、习作部分:

    本次习作是写一次语文实践活动:本学期我们也开展了一些活动,想必学生一定有话可写,但是,有个别同学审题不清,草草读题后,只凭印象是写实践活动,却没有关注前面还有语文这一定语,因此写成了清扫文明一条街、扫雪等等。

    四、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改进措施。

    通过本次试题,反映出了学生中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审题的能力和习惯较差。面对试题,审视学生的状况,挖掘出现如此状况的根源,教学中的纰漏在反思中暴露出来:

首先,学校早已大力倡导加大课外阅读量,我们教师也多想办法加以实施,可是没有调动起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还没有把阅读转变成学生一种内在的需要,学生完全是在被动的完成老师布置给的任务,没有兴趣的学习也就没有质量可言。

    其次是课外阅读还没有形成一种可行的检测手段,对学生的阅读处在一种安排但失控的状态,检测跟不上,阅读就会自流。再有就是阅读方法指导不到位,没有系统的阅读方法的训练,学生读书存在盲目性,学生只是一味的读,一味的摘录,到用的时候,又成了大海捞针,不知从何下手。

    征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今后打算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在继续抓好基础知识和积累运用的同时,要抓住我校打造“高效课堂”的契机,探索有力而有效的训练方法,做到既因人而异,又使各种训练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这样学生乐学且有效果。
    2、继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强对差生的辅导,从字、词、句抓起,严格把握好基础关。
    3、重视对学生读写练习的指导,使不同基础学生的读写能力都有所提高。

    4、在平时的课内外阅读中,要教给学生不仅要读懂句子、文章的表面意思,更要透过表面看本质,想想句子、文章表达的深层含义及情感,做到“学而又思”。

    5、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写字,读书,观察,倾听,思考、写作、审题等习惯,因为很多时候影响学习效果的是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很多时候学生的智力水平是相当的,而学生却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效果,和学生的习惯密切相关。实践证明,有了良好习惯的人,即使智力平平,也能取得优秀的成绩,而一个智力突出的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习惯,往往没有多么出色的表现。“磨刀不误砍柴功”,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必然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