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CPI被拉低说法难成立

(2011-02-21 09:55:50)
标签:

统计

分类: 转载

CPI被拉低说法难成立

/小寒

20111月起,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开始计算以2010年为对比基期的价格指数序列。同时,根椐2010年全国城乡居民家庭消费支出调查数据和有关部门调查数据,国家统计局对居民消费价格统计中的八大类商品权数构成进行了相应调整。其中,居住提高4.22个百分点,食品降低2.21个百分点,其他六类商品权数下降了0.05~0.51个百分点不等。

按照新的权数,2011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9%,大幅低于此前市场5.4%左右的预期。据此,不少人认为正是权数调整拉低了CPI数据。但这种说法其实是没有依据的,因为用2010年的旧权数测算得到的20111月份CPI同比涨幅仅比用新权数测算得到的涨幅低0.024个百分点。

之所以造成这一错觉,究其原因,一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个体感受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二是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和计算程序的不了解。

首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全国性的平均指数。然而中国地域广袤、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人们的生活和消费习惯也有差异,因此不同的人对居民消费价格的个体感受难免会与平均水平有差异。其次,公布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总指数和大类指数,但消费者在做比较时,一般是用自身感受的某种具体商品或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情况与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或某大类指数作比较,从而得出自身感受与价格指数走势不一致的结论。再次,受某种心理的影响,人们通常对有利于自己的事情不敏感,而对不利于自己的事情过分敏感。例如人们往往对价格下跌不敏感而对价格上升极其敏感。最后,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同也导致了对价格指数感受的不同。收入水平高的人对价格变动更不敏感;而消费水平的不同直接决定了个体“商品篮子”与总“商品篮子”间的差异。

而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过程,特别是对不同类别商品权数的确定和价格计算程序的不了解,则是造成公众错觉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关于权数确定,国家统计局《流通和消费价格统计调查方案》指出,是“根据居民家庭用于各种商品或服务的开支在所有消费商品或服务总开支中所占的比重来计算,并辅之以典型调查数据进行补充和完善。”“首轮基期为2000年,每5年更换一次基期。”“基本分类及以上类别计算权数,一年内固定不变。”再结合国家统计局相关人士的阐述,可大致推知我国CPI基本分类权数每五年调整一次,八大类权数则根据城乡居民12万户消费调查资料及相关调查资料每年调整权数。

在价格指数计算程序上,国家统计局是先计算环比价格指数,然后依据计算得到的环比价格指数推算出定基价格指数、同比价格指数和累计同比价格指数。也就是说,所确定的权数是用于环比价格而非同比价格的计算。这一点为不少学者所误用。

理解了这两个原因,市场有关“居民消费价格走势与感受不一致”和“采用新的权数拉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质疑就不难理解。尽管如此,这种质疑却难以成立。因为不管是对比基期的改变,基本分类权数(商品篮子)的变化,还是大类权重的调整,都是制度早已规定了的,并非是在当前通胀压力加大这一背景下的被动反应。

至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大类权重的调整,如提高居住类权重的同时降低食品权数,则顺应了经济发展大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条件下改进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编制的方向。经合组织(OECD)的数据显示,2010年,在其成员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编制中,食品权重的中位数为12.54%(最大为土耳其的26.23%),居住类权重的中位数为20.92%(最高为美国的36.72%)。虽然中国与经合组织国的发展水平存有较大差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编制中的分类权重存有差异是正常的,但随着经济发展,调高居住费用权重之同时降低食品权重是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编制方法改进的趋势。

具体到食品权重,参考处于类似发展阶段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情况,我国的这一比重也是合理的(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徐奇渊的有关研究)。这一点较好地印证了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八大类商品的权重是根据居民实际消费支出情况所确定的。有鉴于此,更早的时候对中国食品权重过高的质疑,如称中国CPI波动周期为“猪”周期,或者最近有关食品权重下调以掩饰真实价格上涨清况的猜测,主要可能是由于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编制、权数确定等相关统计制度的不了解所致,并不成立。当然,国家统计局也需要进一步增强信息的公开化和提高透明度,加强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编制和权数调整等相关制度的宣传和解释工作等。

总之,国家统计局有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权重的设置和调整是根据居民实际消费支出情况来确定的,与世界处于类似发展阶段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相符,并顺应了经济发展大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条件下改进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编制的方向。另一方面,国家统计局进一步提高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度,加强对CPI编制和权数调整等相关制度的解释工作,逐步公开各类商品的权重数据等,则有助于增进大众的理解,减少人们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质疑,最终也会增加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公信力。

 

    注:本文转载自《中国证券报》2月21日A07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