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未展芭蕉》《同儿辈赋未开海棠》赏析

(2013-03-25 08:58:08)
标签:

诗歌

鉴赏

分类: 诗词鉴赏

                                                        未展芭蕉

                              (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题目及答案】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还未展开 状态的植物,均以 芳心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2   

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分) 

    答案:  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 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背景】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乡,抱定了与世无争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法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诗句也许从一个侧面,借未开之海棠,寄托了自已的这种心态。   

【简介】  

《未展芭蕉》      

    以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由未展芭蕉的形状联想到蜡烛,这并不新颖;无烟也是很平常的形容。值得一提的是冷烛绿蜡之喻。蜡烛通常给人的感觉是红亮、温暖,这里却说绿,不仅造语新颖,而且表达出诗人的独特感受。绿蜡给人以翠脂凝绿的美丽联想;冷烛一语,则使人感到那紧紧卷缩的蕉烛上面似乎笼罩着一层早春的寒意。   

     芳心犹卷怯春寒。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别开生面,赋予它一个美好的名称——芳心。这是巧妙的暗喻: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从表面看,和首句冷烛绿蜡之喻似乎脱榫,其实,无论从形象上、意念上,两句都是一脉相通 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有心惜别的蜡烛本来就可用以形容多情的少女,所以蕉心——烛心——芳心的联想很自然。绿蜡一语所显示的翠脂凝绿、亭亭玉立的形象,也容易使人联想到美丽的女性。在诗人想象中,这在料峭春寒中卷缩着芳心的芭蕉,仿佛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由于寒意袭人的环境的束缚,只能暂时把自己的情怀隐藏在心底。如果说,第一句还只是以物喻物,从未展芭蕉的外在形状、色泽上进行描摹刻画,求其形似,那么这一句则通过诗意的想象与联想,把未展芭蕉人格化了,达到了人、物浑然一体的神似境界。句中的字、字,都极见用意。字不只明写当时的芳心未展,而且暗寓将来的充分舒展,与末句的会被东风暗拆遥相呼应。字不仅生动地描绘出未展芭蕉在早春寒意包围中卷缩不舒的形状和柔弱轻盈的身姿,而且写出了它的感觉与感情,而诗人的细意体贴、深切同情也自然流注于笔端。  

三、四两句却又另外设喻。古代的书札卷成圆筒形,与未展芭蕉相似,所以这里把未展芭蕉比作未拆封的书札。从第二句以芳心未展的少女设喻过渡到这一句以缄封的书札设喻,似乎又不相连属,但读时却感到浑然一片。这奥妙就在字上。书札紧紧封缄着,它的内容——写信者的一片芳心就深藏在里面,好像不愿意让人知道它的奥秘。这和上句的芳心犹卷在意念上完全相通,不过上句侧重于表现客观环境的束缚,这一句则侧重于表现主观上的隐藏不露。未曾舒展的少女情怀和包蕴着深情的少女书札,本来就很容易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但三、四两句并非用另一比喻简单地重复第二句的内容,而是通过藏何事的设问和会被东风暗拆看的遥想,展示了新的意境,抒发了更美好的情思。在诗人想象中,这未展芭蕉像是深藏着美好情愫的密封的少女书札,严守着内心的秘密。然而,随着寒气的消逝,芳春的到来,和煦的东风总会暗暗拆开书札,使美好的情愫呈露在无边的春色之中。既然如此,就不必深藏内心的奥秘,应主动地坦露情怀,迎接东风,欢呼春天的到来。这后一层意思,诗人并没有点明,读者却不难理会。句中的字,下得毫不着力,却让人感到芭蕉由怯于春寒而不展,到被东风吹开,是顺乎自然规律的;而字则极精细地显示出这一变化过程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这两个词语,对深化诗的意境有重要的作用。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诗句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如此深情地忠告?也许,诗人想到了,如果一旦开放,几场风雨之后,花就会很快坠落、凋零,为了它的不至于很快谢落,为了它的长久,诗人宁愿红蕾深藏。也许,诗人想得更深,认为真正的芳心是不应该轻易吐露的,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追逐、嬉闹,只是一种炫耀,一种浅薄的表现。诗句虽然用语平易,却意味醇厚,耐人咀嚼,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作者以一首海棠诗暗示、告诫自己的儿女们要稳重行事,要像海棠一样不轻易显露自己的芳心,保持自己内心的纯洁。  芳心是一个双关词语,一层意思是海棠花的花心。另一层是儿女的爱慕之心。 

【作者简介】  

 唐代诗人钱珝,字瑞文。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他是我国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 著有《元遗山先生全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