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难忘下关“卤饵丝”

(2020-06-17 20:04:05)
标签:

下关“卤饵丝”

旅游

观远摄影

原创

美食

分类: 【影像日志】我眼中的大理
难忘下关“卤饵丝”




饵丝、米线,是云南人喜爱的一种地方食品,饵丝是用大米煮熟后压制成型,呈面条状的称饵丝,块状的称饵块。米线则是用米粉压制成线状。因气候水土的关系,饵丝以大理到腾冲一带的较好。米线则以昆明到建水一带的较好,因此常言道“滇西的饵丝滇南的米线”。
下关市是解放后云南省最早设立的4个市之一,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又是滇西交通要道,1983年与大理县合併为大理市。我是土生土长的下关人,下关有很多东西是难忘的,尤其是已经消失了的东西更是令人十分怀念,譬如下关“卤饵丝”。
1963年人们刚刚摆脱了饥饿,经济迅速复苏,物资供应日渐丰富,市场很快繁荣起来。下关市饮食服务公司在仁民街到鸳浦街口开了一家“小锅饵丝店”,专营小锅饵丝、米线和卤饵丝,伴以兰花豆、𤆵猪脚、卤肉等下酒菜。由一位厨师掌厨,旁边一位助手,熊熊的煤火上放着4口小锅,灶台上有各种佐料,火焰、油烟热气腾腾。炎炎夏日,厨师光着膀子,大汗淋漓的模样⋯⋯令人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人间烟火味,一种道地的市井生活。“小锅饵丝店”经营的品种虽然不多,生意却十分火爆,经常一座难求,后来在天宝街口又开了一家。
如今友人相聚,说起当年的下关“小锅饵丝”,老下关人都记忆深刻,尤其那碗油而不腻,鲜香可口的卤饵丝实在令人难忘,回想起来依然叫人馋涎欲滴。那时卤饵丝2两粮票两角钱一碗,汆肉饵丝、米线2两粮票1角3分钱。进入小店要先买个牌子,然后排队端饵丝,再找座位。微薄的工资不可能常去光顾,每月发工资总是要去打一回牙祭。有几位厨师是我父亲的老朋友,我每次去他们都会手下留情,“帽子”和那碗清汤的油水都要多给一点。
六十年代吃一碗卤饵丝,点个下酒菜,打上二两小酒,不到一块钱。如果现在吃这样一顿要几十块钱,看起来很贵,其实还是便宜了。因为那时我一天工资就几角钱,一顿就吃完了。现在一天的退休工资100多,一顿是吃不完的。何况当年的“粮票”也算有价证券,黑市交易也要几角钱一斤。


难忘下关“卤饵丝”


八十年代以后下关“小锅饵丝”还随处可见,“卤饵丝”却变味了,或者说是失传了。下关“卤饵丝”是要放进小锅中一碗一碗的炒,但又不同于一般“炒饵丝”的炒法。我觉得下关“卤饵丝”的特点就重在一个“卤”字,其火候的把握、饵丝的选择和佐料的搭配都十分讲究。尤其盖面的那一小勺“脆臊”更是锦上添花,所以口感鲜香滑嫩,饵丝不黏不腻,伴以“脆臊”的香脆,还有一碗非常爽口的清汤,味道与普通的炒饵丝完全不同。
现在市面上也常见一种“卤饵丝”,那是把饵丝放入锅中煮熟捞起,盖上一勺炸酱和捣碎的花生米。我说这是一碗不放湯的“炸酱饵丝”,根本不是我记忆中的下关“卤饵丝”。当然,十家锅灶九不同,也许是另外一种“卤”法。
真正的下关“卤饵丝”,年轻人没有吃过,老年人想吃找不着,买不到。对于别人来说这是一种普通的地方小吃,没有什么稀罕的,但是于我而言却是一种记忆,一种经历,也可以说是一种乡愁!
大理的名特食品很多,但下关“卤饵丝”被遗忘了实在可惜。
想吃找不着,闲来无事,我就琢磨着自己动手做,努力从记忆中搜索当年的味道、感觉,甚至和友人一起探讨。经过反复推敲实验,一碗象模象样的下关“卤饵丝”终于摆上了桌面。请了几位老下关人来品尝,都异口同声:“不错,象回事,当年就是这个感觉。”


难忘下关“卤饵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