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打的”与“打滴滴”


标签:
打滴滴打的旅游杂谈观远原创 |
分类: 【影像日志】我眼中的大理 |
出租车,台湾叫计程车,港澳地区叫的士,新加坡及马来西亚一带则称为德士;是按表计程收费的一种交通工具。现在国内也习惯叫“的士”,因此打出租车也叫“打的”。近年来又出现了一种新的玩法叫做“打滴滴”,二者有何区别?好奇心驱使,我对“打的”和“打滴滴”琢磨了一番,茶余饭后,说几句闲话消遣。
出租车在大理兴起也有20多年了,为改善城市公共交通,为人们出行提供方便,功不可没。随着大理城市规模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巿场对出租车的需求量迅速增长,出租车行业也日渐兴旺起来,或者说“俏”起来,在上下班高峰期常常一“的”难求。世间的事情往往是俏起来的时候势必催生出新的竞争对手,俏起来的时候难免会滋生一些坏的毛病,俏起来的时候也许就是它衰下去的开始。萝卜快了不洗泥,一阔脸就变,就是某些人的徳性,这种人是让他俏不得的。明明自己的饭碗就是被自己砸掉,他还会怨天怨地,怨世道不公。
“打的”本来是一件很愉快的事,然而常常会给你带来一些莫名的烦恼。诸如计程车不计程,不打表,漫天要价;不合意的地方不去,拒载,甚至坐进车里还会叫你下去;吃着碗里想着锅里,拉着一个还想再带一个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些人宁可坐公交车转几次车也不愿“打的”。本来作为消费者可以投诉他,但很多人又觉得为点小事而对簿公堂不值,久而久之便把这些“的哥”惯坏了。当然,不能以偏概全,“的哥”好的也不少,可是出租车这锅湯确实是让几颗老鼠屎搅坏了。
有关部门要想对出租车市场整顿一下,人家会约起来停运,和你对抗。好像他们躺下不干,天就会塌下来,交通就会瘫痪,经济就会崩溃。为了维稳,也就合稀泥,息事宁人。
近年来悄然兴起了一种新的交通工具叫做“滴滴打车”,也叫“打滴滴”。开始我以为是年轻人玩的一种游戏,后来一了解才晓得其中的乐趣。
原来“滴滴打车”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兴的一种出行方式,比传统的电话或路边招车更方便快捷,无论在什么地方,召之即来。改变了传统的打车方式。使用线上召车和支付车费,价格公平,免去了司机与乘客的很多口舌。如果对司机有意见或东西遗忘在车上,手机上点一下就可以解决问题。诸多优势,必然打破了出租车的拢断地位。
儿女告诉我“打滴滴”好玩又方便,并教我怎么打法。我试了一段时间,果然如此。有时候发现“打滴滴”会比出租车打表要稍微贵一点点,但回头一想人家是专门来接你的,出租车做得到吗?况且大理的出租车又有几个打表的,心理也就平衡了。
很多司机见面都好奇的说:“还没有见过你这么大的年纪来打滴滴”。我说活到老学到老,能赶上这个时代是运气,能分享现代科技文明的成果是福气,有福不会享的人才叫晦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