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一生都在洱海的怀抱中
—记那国印畅游洱海60年
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那国印就是洱海养育出的一位骄子,他1947年3月出生在洱海边上,马久邑村一个白族农民家庭,在海边生,海边长,同洱海的情缘与生俱来。搏风击浪60年,他是第一个在洱海冬泳的人;第一个连续冬泳41年的人;第一个橫渡洱海的人;第一个赤身潜水抢险的人;第一个倡议组织游泳协会的人……。
他平凡的一生,在洱海边写下了闪光的一页!



那国印8岁开始游泳,十多岁时已经成为大理小有名气的游泳健儿。老下关人都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在西洱河上经常看到一个骄健的身影从新桥、黑龙桥或闸门上飞跃入水,那就是新华书店的那国印,人称“小饵块”。

1977年,大理人还没有冬泳的先例, 刚刚歩入而立之年的那国印,决心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那年冬天,他独自一人开始在洱海中冬泳,也留下了一段佳话。
有一天早上天还没有亮,有个老大妈看见一个人从黑龙桥上跳下去,她就急忙向公安局报警,说她看见有个人跳进河里。
等警察赶到“出亊地点”,那国印从水中钻出来笑呵呵的说:“我在游泳!”
大冬天下河游泳,在当时成为奇闻。
坚持游完一个冬天,那国印认为自己的身体可以适应,同时也体验了冬泳的乐趣。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到现在已经连续冬泳41年,成为大理第一个开始冬泳和连续时间最长的第一人。



1982年冬天,那国印邀约了13个游泳爱好者,自发成立了大理市冬泳队。到1988年冬泳队已经发展到200多人,在大理开始形成一股“冬泳热”。在他的倡议下,向大理市体委提出申请,经批准正式成立大理市游泳协会,那国印当选为协会主席,属于兼职,没有工资报酬。2005年经大理州体委批准,成立大理州游泳协会。
从此,体委对游泳协会的工作经常给予帮助指导,经费给予一定䃼助,协会的管理也进行分工负责,使游泳协会这个松散的民间组织走上了规范化管理的良性发展轨道。
自从成立了游泳协会,那国印的业余时间就全部投入到协会的工作中。他的妻子是一位挖色的白族船家姑娘,从小也喜爱游泳。丈夫风里来,雨里往为游泳协会义务奔忙,她不仅没有怨言,还热情帮助丈夫的工作。凡是新会员加入,她们夫妻都要赠送一条亲手缝制的游泳裤,绣上协会的海鸥标志,先后已经送出1000多条。她们的家也成了游泳爱好者经常聚会的“俱乐部”。

那国印认为游泳不仅是一项休闲性的全民健身运动,也是一项挑战性的体育运动,既要培养大多数人的兴趣,又要有新的突破。
1989年,他提议组织一次横渡洱海活动。民间组织群众性的横渡洱海,可以说史无前例,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为确保横渡计划成功,那国印和协会的几个负责人作了认真周密的策划,他心中还不踏实,就邀约了一个好友,俩个人提前几天进行了一次试探性的横渡。他们从海西的龙龛下水以后,海面上狂风大作,巨浪滚滚,将俩人打散。在没有任何船只救援护航的情况下,那国印顽强地向对岸游去。3公里多的距离,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拼搏,终于顺利到达洱海东岸的天镜阁,成为真正意义的横渡洱海第一人。

1989年7月16日开始首次群众性的横渡洱海活动,组织了水性较好的
54人,专门安排了护航船和救生人员,沿着那国印摸索出的路线,获得了园满成功。中央电视台、云南电视台及大理的各新闻媒体都对此作了专题报道。



首次横渡成功,取得了一些经验,也检验了大家的体力和毅力,增强了信心,横渡洱海就成为大理游泳爱好者喜爱的一项具有挑战性和刺激性的活动。游泳协会先后又组织过6次橫渡,还邀请昆明、曲靖和个旧的游泳协会来进行过联合横渡。至今游泳爱好者自发组织的横渡洱海活动每年都有,那国印几乎毎次都要参加帮助指导。
2001年7月8日为支持北京申办奥运会, 游泳协会组织了一次有67人参加,从海心亭到天镜阁12公里的长距离直渡洱海活动。这是在大理的群众性游泳活动中最艰苦的一次,距离长,水情复杂,参与人数多,风险比较大。有关领导都出面叫停,那国印依然坚持按计划进行,很多人都为他捏着一把汗。经过严密的组织指挥,终于取得成功,67人多数游完了12公里全程,顺利抵达天镜阁。2002年11月3日组织过一次有160人参加的3公里长距离冬泳活动。 还组织过3次从海心亭到小关邑近3公里的横渡活动。除这些大型活动之外还经常组织游泳比赛。
在洱海中开展这些活动是有一定风险,由于有那国印和他周围的一班热心人,对每一次活动都进行严宻的策划、组织和现场指挥,从来没有发生安全亊故。








大理市游泳协会还经常应邀参加全国、全省和澳门的各种游泳比赛。先后共取得各种奖牌
83块,其中金牌8块。
游泳协会参加大理三月街一年一度的龙舟赛,也年年获得好成绩。

在洱海蓝藻暴发那段时间,水质严重恶化,看到母亲湖病了,就好比自己的亲人病了。那国印整天忧心忡忡,愁眉不展。作为一个普通市民,面对这样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能够做点什么?他和大家商量,决定发动一次人人动手,从我做起,清理垃圾,保护洱海的活动。有一次在海心亭一天就清理出各种垃圾、水草两吨多。同时还组织自行车或歩行,环洱海清理。从那时开始,保护洱海,人人有责成为游泳爱好者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只要见到水面上有垃圾、水草就会有人将它捞上来,见到有人使用洗涤用品都会去劝阻,多年来已经形成约定俗成的规矩。
那国印从小在洱海边长大,练就了一身良好的水性。他不仅游泳、跳水技能超强,潜水能力更是超乎寻常。他可以不带任何潜水装备,潜入水下10米左右,被人们誉为“潜水王”。
1993年,宾川花桥水库的闸门水下阀门出现故障,不能开闸放水。当时正是栽插季节,农民急需用水。同时雨季来临,如不能及时泄洪,将危及附近军民的安全。当地驻军派人到大理州航运公司求援,航运公司感到难度较大,就推荐他们到新华书店请正在上班的那国印帮忙。他义不容辞的和来人一起赶赴水库现场,迅速潜入5米多深的水下,排除了故障,及时解决了农民的燃眉之急,也消除了一次严重的亊故隐患。
那国印无偿帮人排除水下故障,打捞失落水底的遗物之类的亊不胜枚举,还见义勇为,先后救起由于各种原因落水者十多人。他做的这一切都是无私奉献,助人为乐,不要任何报酬。
几十年来,那国印把他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他热爱的游泳亊业上,从1982年成立冬泳队至今35年,由13个人组成的冬泳队,到现在正式登记在册的游泳协会会员近1700人。有些人由于年龄或健康原因没有继续游泳,有些没有参加协会的游泳爱好者,都一直在关心支持协会的各种活动。



那国印8岁开始游泳,现在已经年逾古稀,畅游洱海61年,依然精神抖擞,宝刀未老,雄风不減当年。2016年5月22日我为他拍的几张跳水图片,你相信这是一位69岁的老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