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从远古走来(四)怒江大峡谷中的福音


标签:
怒江老姆登教堂纪实观远摄影观远原创 |
分类: 【影像日志】游记·国内篇 |

怒江大峡谷的神秘,不是因为她太遥远、太古老、太封闭、太神奇,是她丰富的内涵与魅力实在与众不同……
遥远、封闭并没有使怒江大峡谷沉寂,没有使怒江大峡谷与世隔绝。早在18世纪就有西方人进入这个地区,其中有传教士、探险家、科学家和商人。他们给峡谷深处带来了全新的知识,带来了遥远而陌生的福音。
1888年,法国传教土在峡谷中修建了最早的天主教堂。1913年,英国传教土将基督教传入了泸水、碧江一带。之后,美国、瑞士、德国等国的传教士纷至沓来。到1949年以前,天主教、基督教在当地得到了广泛传播。
1920年至1925年间,英国传教士傅能仁和傈僳族信徒摩西、缅甸克伦族传教士巴拖创制的拉丁化傈僳文。以拉丁大写字母及其变体形式构成的拼音文字,翻译出版了《圣经》单卷本,1938年出版《新约全书》译本,1950年又出版《新约附诗篇》,隨着这种文字的推广,基督教在傈僳族、怒族地区得到迅速传播。至今星罗棋布在怒江大峡谷中的教堂构成了怒江一道独特的风景,被称为“人神共居的福地”。著名的傈僳族“四声部无伴奏合唱”就是源于福音。
在怒江这个福音谷里,最具代表性的是福贡县,据说全县现有教堂300多个,几乎每个村都有教堂,这在中国都是比较少见。
福贡县最大的基督教堂为匹河怒族乡的老姆登教堂,最早的老姆登教堂在1930年建成,上村和下村有两个,文革中被毁。1979年,两处教堂合并重建。此后又修建过三次,先是草木房,继而石棉瓦房,1984年圣诞节前,修建了现在的砖木教堂,朝向由东西改为南北,建筑面积300多平方米,能容纳1000人左右。
老姆登教堂,青砖墙,红漆木窗,白铁皮屋顶,简单朴素。从外表看,这座教堂并不壮观,没有常见的玻璃彩窗、穹顶、和标志性的哥特式尖塔,有的只是长条凳和红漆木窗,但这更显出人们信仰的纯粹和虔诚。每个星期天和周三、周六的晚上,周边乡村的基督教信徒都会集中在这里做礼拜,他们聚集在这里虔诚的念诵赞美诗,对于这些朴实善良的人民,上帝就住在他们心里,他们用傈僳语像呼吸一样自然安详虔诚的吟诵圣歌,让福音永远迥响在怒江大峡谷中……
在历史上交通、通讯和语言、文字、意识形态等严重障碍的条件下,怒江的少数民族能够接受外来的宗教文化,历经磨难而能传𠄘下来,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也是一个千古难解的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