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庆白族服饰的“一点红”·人像40幅


标签:
鹤庆白族服饰大理白族服饰纪实观远摄影观远原创 |
分类: 【影像日志】我眼中的大理 |

经常走村串寨,我总喜欢观察各种民族的服饰特征,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特征,甚至同一民族在不同的地区都有不同的特征。真可谓千姿百态,异彩纷呈……
说到白族服饰,人们总习惯将目光投向洱海沿岸地区的“金花服”。其实在鹤庆、剑川、洱源等白族聚居的县都分别有很多种白族服饰。
鹤庆白族的服饰目前集中体现在女装,男装已经基本汉化。
鹤庆白族在审美观念上比较务实,不刻意追求服饰的绚丽多彩、豪华富贵,而是简洁、庄重、淡雅、朴素,在大理白族服饰中独树一帜。姑娘装的色彩艳丽而明快,以蓝、白、黑、红色为主调;媳妇装色彩较稳重而素雅,中老年装更以青、蓝、黑为主调。甸南、甸北,山区或坝区虽有差异,亦大同小异。
鹤庆白族视红色为吉祥、喜庆,而在服饰上又忌大红大绿,无论姑娘装或媳妇装都有红色点缀装饰,但总体基调还是以青、蓝、黑、白为主,尤其中老年妇女可以说是“惜红如金”,和她们平时花钱一样,精打细算,慎之又慎,仅仅在胸前或耳环缀以一点点红色的珠宝、纽扣或红毛线、红绣球
、红纪念章。钮结处再挂一串银饰,非常醒目,与服饰的色彩搭配得很协调。红多了显得艳,红少了又有点素,点到为止,恰到好处,堪称点睛妙笔,因此我称它为“一点红”。如果家中亲人去世,摘掉“一点红”,便是素服。
“一点红”是鹤庆白族服饰的一大亮点,
现在很多少数民族的服饰都趋于汉化,但愿鹤庆白族妇女的服饰能够传承下去,珍贵的“一点红”不要失传!
说到鹤庆白族服饰的“一点红”,使我联想到鹤庆白族妇女的性格、品德和地位。鹤庆白族妇女素以勤劳、善良、节俭、贤惠而闻名遐迩。她们一生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孝敬公婆父母,伺候丈夫儿女,里里外外,农活家务全部承担下来,男人在家里很享福。她们将这种习俗从上辈继承下来,又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认为这是很正常的,做女人就应该这样,没有什么不合理。因此历史上就传下来一句俗语:“讨个鹤庆婆,当做骡子驮”。听起来虽然粗俗,但粗俗中明显透射出对鹤庆白族妇女吃苦耐劳,勤俭持家精神的赞美。
鹤庆的白族妇女就象她们服饰上的“一点红”,醒目但不张扬,华丽而不炫 耀,与世无争,与人无争。服饰上没有“一点红”便失去了光彩;家庭中没有女人便不成为一个家。
鹤庆的男人在家里很享福,因此有更多的时间读书、经商、做手艺。所以鹤庆的能工巧匠,文人墨客比较多,鹤庆商邦自古就闻名于茶马古道上,如今在西藏还活跃着许多鹤庆的商人和工匠,布达拉宫都用了鹤庆的银饰品。
鹤庆男人的成功离不开女人的支持;而鹤庆懒汉的墮落也和女人的勤劳有关。
家有“一点红”是福气,鹤庆的男人还望倍加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