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络牵线  博客结缘  我的两组作品载入英文《中国民族》

(2014-06-20 07:02:07)
标签:

《中国民族》

傣家早市

青索村海灯会

观远摄影

图片

分类: 随想录
网络牵线 <wbr> <wbr>博客结缘 <wbr> <wbr>我的两组作品载入英文《中国民族》

《中国民族》杂志英文版的编辑通过新浪博客和其它网络与我相识,向我约稿。我们至今未曾谋面,通过网络联系,交流,相识,相知,喜结良缘,我的两篇博文《傣家早市》和《青索村海灯会》,载入英文《中国民族》杂志2014年第三期,走出了可喜的第一步。第四期的专题也已经定稿。


网络牵线 <wbr> <wbr>博客结缘 <wbr> <wbr>我的两组作品载入英文《中国民族》


网络牵线 <wbr> <wbr>博客结缘 <wbr> <wbr>我的两组作品载入英文《中国民族》


傣家早市

 

傣家早市,也是傣族"赶摆"的一种形式,这是云南西双版纳、德宏乃至缅甸的傣族聚居地区的一种传统习俗。因为地处亚热带,气候炎热,每天黎明前,人们从田间地头采来新鲜蔬菜,到村寨中的早市交易,一般数量都不多,售完为止。消费者多为附近的村民。大多数早市都在路边、树下,没有灯光照明,人们就在黑暗中交易。过去用火把、手电筒照明,现在都时兴戴头灯。天亮后还到田间干活,中午就在寨子里衲凉。

随着时代的发展,傣家早市也在悄然变化,已经进入县城的农贸市场,有灯光照明,也有固定的商贩和外地的农产品。但在傣族村寨中依然保持着传统的习俗。


网络牵线 <wbr> <wbr>博客结缘 <wbr> <wbr>我的两组作品载入英文《中国民族》


网络牵线 <wbr> <wbr>博客结缘 <wbr> <wbr>我的两组作品载入英文《中国民族》


大理青索村海灯会


青索村位于云南省大理市洱海北岸的上关镇,相传当年诸葛亮南征到此,因弥苴河挡道,遂令将士结藤索渡河。明代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在此建青索桥(亦称天衢桥),是洱海上游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座石拱古桥,属大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索村因青索桥得名。弥苴河从洱源县南下,经青河村后注入洱海,是洱海的主要源头之一。

青索村一年一度最隆重的节日就是海灯会,(因青索村位于洱海之滨,故称海灯会。)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世居此地的白族村民从四面八方聚集到青索桥周围,弥苴河两岸。桥上悬挂着五彩缤纷的祭祀用品,老人在此颂经、焚香,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缅怀先辈,超度亡灵。傍晚,进入节日高潮,一对对少男少女,满怀虔诚之心,许下心愿,点燃一盏盏精美的海灯,放入弥苴河中,任其顺流而下。千灯齐放,映红了天,映红了水,映红了一张张满怀希望的笑脸……

在滇西北地区靠近水边的白族和纳西族,历史上都有燃放海灯(亦称河灯)的习俗。始于何时,己无从查考。但从海灯会的形式和内容看,与中国内地汉族地区的"中元节"有异曲同工之处。由此可见,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相互影响、渗透、和谐、包容的多元化特征。

由于时代变迁,放灯这种习俗已经逐渐消失,青索村海灯会能够完整的传承下来,而且整个活动都是按照村民的意愿,一切都朴实自然,没有任何人为的演练,真正原生态的民间习俗,这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了。



网络牵线 <wbr> <wbr>博客结缘 <wbr> <wbr>我的两组作品载入英文《中国民族》


网络牵线 <wbr> <wbr>博客结缘 <wbr> <wbr>我的两组作品载入英文《中国民族》


网络牵线 <wbr> <wbr>博客结缘 <wbr> <wbr>我的两组作品载入英文《中国民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