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

(2009-10-26 18:33:43)
标签:

游记

随笔

人文

分类: 【影像日志】我眼中的大理


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

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

假日休闲,友人相邀到宾川,在大营山上的果园中,偶遇—位生在维西,长在宾川的纳西老人,年逾八十,姓曹名斌。我们同行的鲍先生亦维西人氏,俩人相见,自报家门,还是维西中学的校友,—个初3班,一个初18班,俩人顿觉格外亲切,真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鲍先生问:“你生在维西,为何落藉于此?”这可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曹斌长叹一声:“唉,说来话长,也就是为一句话呀”。嗬,为—句话就改变了老人的命运,我一听好奇,便过去凑热闹。

 

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

 

老人打开话匣便一发而不可收:“1960年我29岁,正值罕见的饥荒年,大家都在集体伙食团吃饭,过年每人定量供应半碗猪杂碎二两红糖。大年三十晚上,我坐在火塘边,几口吃完了那半碗猪杂碎,依然饥肠辘辘,不禁有感而发,火塘边捡个泡炭在墙上写了‘半碗猪杂除旧岁,二两红糖迎新春’。本来是闲极无聊,饥饿难耐,信手写了玩玩,岂知就闯下大祸。第二天大年初—就有人告发我写‘反动标语’。将我抓去审问,我承认是我写的,但不承认这就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对现实不满。不容我申辩,扣上‘现行反革命’的帽子就在全县批斗,然后逮捕法办,判了10年徒刑,经丽江押送至宾川大营劳改农场。一句戏言,便酿成十年冤狱。从此我便不与家中通信,家人也不知我的死活去向。生我养我的地方成我一生的伤心之地,刑满后我也不愿回家,就在农场留队劳动。后来在宾川说了个媳妇安下家来,就更不想回去了。”他老伴坐在旁边摆摆手:“莫说了,莫说了。”看来她也是听祥林嫂讲阿毛的故事,习以为常了。

常言道心不亏人话多,曹斌照讲不误。鲍先生紧追不舍:“多年来你回去过没有?”说起故乡,老人的心情显得有些苦涩:“前几年回去过,唉,好多人都认不得我了,认得的人都觉得奇怪,我居然还能活着回来……”老人停顿了一会接着说: “有一天在维西街上遇见当年告发我的那个人,人虽然老了,但我一眼还是认出他来,上去打个招呼,他一怔,很快也就认出我来。彼此寒暄客套几句,他说已退休几年了。我说你不该退休,你应该干到底呢。也不知他是否听懂我的意思……”

 曹斌今年78岁,有4男2女,12个孙辈,儿媳、女婿全家共有20多口人,真可谓儿孙满堂。平时儿孙们在宾川城里居住,老俩口在山上管理着20多亩果园,养了几条牛,鸡鸭遍地跑,晚年生活虽然辛苦,也还过得有滋有味。

 

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

 

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

 

   走进曹斌的堂屋,奇特的布置颇令人玩味。正中供着曹氏祖先牌位;左边供着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画像;右边供着圣母像。我仔细琢磨,方才对老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看得出曹斌是一位虔诚的天主教徒,也是一位纯朴善良的中国人,他现在对共产党没有怨气,我相信他过去也决不会“反党反社会主义”,他过去是无辜的,能活到今天是幸运的!

 

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

  

  真是无巧不成书,在大营街村委会的宣传标语旁又发现—幅奇特的画面: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旁边居然有人添上“狗屎滴夺嗅!”看来已经写了很长时间。

 

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

   

   这样的标语与曹斌的“半碗猪杂除旧岁,二两红糖迎新春”相比,更是 “反动透顶”,然而却无人理睬,也无人追究,写的人也平安无事。这应该说是社会的—大进步,我为之欣慰,国家幸甚,人民幸甚!

 

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

 

  临走时老俩口与我们依依惜别……

 此行给我感受极深,心中久久萦怀,难以割舍,草草成文,以此存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桥乡云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