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的大家园》说课及反思
(2014-03-23 17:49:24)
标签:
音乐教学说课反思教育 |
分类: 教学反思 |
《甜甜的大家园》说课及反思
我讲的是湘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四课第一课时《甜甜的大家园》。这首歌曲曲调活泼、节奏明快、情绪热烈。学习目标:1、能够准确表现弱起及力度变化,能准确地演唱音阶旋律上下行。能发现音阶旋律不同节奏的变化,并能说出其变化带来的不同的音乐感受;2、能用欢快、喜悦的情绪,明亮而富有弹性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甜甜的大家园》;3、了解幅员辽阔、物产丰富的祖国,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学习重点、难点:能用欢快、喜悦的情绪,明亮而富有弹性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甜甜的大家园》;感受音阶旋律、弱起等变化带来的不同感受。
根据学习目标、重难点,我设计了看大家园、进大家园、听大家园(自学指导)、唱大家园的教学环节。
在“看大家园”环节,由唱《爱我中华》引出大家园,以及观看我国五湖四海的瓜果图片(PPT),说“今天我们就到‘大家园’中去寻找那甜甜的味道吧”导入并板书课题-甜甜的大家园。然后,学生说说(课前预习)知道哪些水果来自我国何地?教师出示资料图片(PPT),要求“以‘对唱’形式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来师生互动。这样,既增加了趣味性,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又初学了歌曲的第一部分,还便于加深印象,快速有效地记住歌词。它不仅仅是牵强地看看而已,是用音乐的方法来解决音乐问题。不过,在这个环节,我能将这部分录音处理,有准确的旋律引领,学生就能更准确地接唱,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在“进大家园”环节,根据旋律上不断出现音阶旋律上下行,以及附点节奏、弱起小节等特点,我设计了“爬山”这一有针对性的音乐活动。以爬山的形式巩固演唱音阶上下行,并不断地改变节奏,以老师上山,学生下山的活动形式,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兴趣,以“边听边唱,感受比较,哪种更为轻松愉悦?由什么引起的变化?”引导学生准确地捕捉到每一次节奏的变化,并体验不同音乐元素,带给听者不同的听觉效果。再有老师带头,边唱边用手、跺脚的活动方式,有上山、下山的身临其境之感,学生情绪高涨地参与其中,为解决本课歌曲旋律中的重点及成功学唱部分歌曲旋律做好了铺垫。
在体验活动之后,学生对歌曲、主题有了充分理解后,我设计了学生的自学环节,也就是“听大家园”部分。先初听,感受“歌曲的情绪怎样?心情如何?”再复听,并跟唱,找出歌中最能体现欢快情绪的一句。(D.C.处歌曲从哪儿开始的?)
4/4 ||:
最后,提出“和同桌合作,各唱一遍,互相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请学生互相帮助,一个唱、一个听,找出问题;先通过学生自己交流解决小问题,共同难点,教师给予了解决。
在歌曲处理即“唱大家园”环节,我请同学们欣赏了由宋祖英演唱的《甜甜的大家园》,并用“歌曲里仅仅是水果的甜吗?怎样才能表现出发自内心的喜悦、幸福?”的问题,指导学生理解与表现,发现问题与重点,突破重难点。我再适当地用手势、动作(活泼的点头、动情的晃头等)给予学生准确的提示,帮学生感受音高、速度、力度变化带来的表现效果,从而带动孩子们的情绪,使演唱达到欢快而充满热情的效果。
在这个环节,其实我设计了师生的、生生的互动环节,可以有效地在学生的活动体验中,感受到这个同曲调的两次反复应该是“越来越强、越来越甜”的力度递进式的变化来表现的。但有些遗憾,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我压缩了这个环节,只好准备在下一课时,学生巩固时,运用充分的师生、小组,独唱与全体等方式,在活动体验中,感受到这个小小变化带来的表现作用。
高潮部分的节拍较长、节奏也与之前有了很大变化,较为舒展,意在抒情,为的是突出激昂的情绪。所以,我在学生发现此处为高潮后,先将这乐句完整听唱了2-3遍,整体掌握;再在结尾部分九拍延音的地方问学生:“有多少拍?怎样才能准确唱出这些拍?”学生脱口而出:“打拍子。”这时,打拍唱一遍尾音,再将此乐句完整打拍唱一遍,既能非常准确地唱满时值,还能唱出高潮的感觉,突破难点。
音乐课有它的音乐性。一切的教学目的、重难点,都要透过音乐的形式得到完满的解决。即使姊妹艺术参与了音乐课堂,那也是为了有效地帮助音乐课堂教学,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高段新课程歌唱教学让学生经历音乐实践过程,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对这种面向普通学生的新型教学形式我们都在探索。我会继续努力,推动我们的高段歌唱教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