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京国立博物馆观“颜真卿特展”记

(2019-02-10 22:22:58)
标签:

东京国立博物馆

颜真卿特展

《祭侄文稿》

怀素《自叙帖》

李公麟《五马图》

分类: 远足纪行

2019131日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观看了《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特别展,有幸一睹《祭侄文稿》真迹。

东京国立博物馆观“颜真卿特展”记

 东京国立博物馆观“颜真卿特展”记

 

博物馆位于上野公园内。从酒店步行10分钟,走过跨越铁路线的大桥,首先看到左侧的日本学士院、国立科学博物馆。再向前不远就看到路右侧的特展海报,红色的“颜真卿”三字极为醒目,并且标明距离入口100米。 

东京国立博物馆观“颜真卿特展”记

东京国立博物馆观“颜真卿特展”记
上午1037分购票入内。门票160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00元。正对大门的是主馆,左侧绿色穹窿顶的西洋建筑是表庆馆。夹在两馆之间的小路通往左前方的平成馆。特展就设在那里。


东京国立博物馆观“颜真卿特展”记

主馆(日本文物)。一楼的展览构成按文物类别分划。二楼的展览主题是“日本美术陈列”,展品按历史年代的顺序陈列。主馆于1938年建成开放,由建筑设计师渡边仁设计,为混凝土结构,屋顶铺瓦,是“帝冠式样”的代表建筑。2001年,主馆建筑被指定为国家的“重要文化财”。[1]

 

东京国立博物馆观“颜真卿特展”记

表庆馆。为纪念后来继承皇位的大正天皇成婚,由建筑设计师片山东熊设计,1909年建成开放。本馆是明治末期西洋风格的代表建筑,1978年被指定为国家的“重要文化财”。现在除临时举办特展及活动之外关闭。[2]

东京国立博物馆观“颜真卿特展”记

东京国立博物馆观“颜真卿特展”记
平成馆(特展、日本考古)。一楼设有考古文物展室、企划展室、讲堂、休息厅、饮食区等,二楼设有举办特展的专用会场。1999年开馆。[3]

 

东京国立博物馆观“颜真卿特展”记

展览设在平成馆的二层,全部展品共177件。这是“语音解说指南”上的示意图,号码是包含《序言》在内26个配有语音解说的展品标记。其中第12号标记的就是颜真卿《祭侄文稿》真迹。主办方将其布置在一个约50平方米的专用展室,位于第一展厅的末尾。图中的红色轮廓和黄色说明文字为笔者所加。

 

入口处可以租用讲解器,550日元每个,有日语、英语、汉语和韩语几个版本,日语版是白色的,汉语版是黑色的。感觉韩国观众不多,欧美观众没看到几个,中国观众至少占多一半,所以从周围东亚面孔的观众中,通过佩戴的讲解器颜色就可以分辨出同胞。当然日本观众相对安静,而一部分同胞还是喜欢边看边品评……

 

主办方很有经验,由于人们习惯在展览的起始部分细看,因此入口处和通道上,都有工作人员手举字牌,提示观众本次展览不设固定参观线路,请大家避开拥挤穿插观看。

 

全部展览共分六章:

一、字体的变迁

二、唐代书法 安史之乱以前

三、唐代书法 颜真卿大放光彩

四、日本对唐代书法的接纳和吸收

五、宋代对颜真卿的评价

六、对后世的影响

 

几乎每件展品的说明文字除日文、英文外,都附有中文、韩文,只是后两种字号较小。众多展品中,来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祭侄文稿》《怀素自叙帖》和本馆收藏的北宋李公麟《五马图卷》无疑是珍品中的极品,值得细细品味。

 

大家都是为了一睹《祭侄文稿》而来,专用展室内的观众摩肩接踵,但在工作人员的疏导下井然有序。在弯折四次的蛇形路线的入口处立有预计排队等候时间提示牌,每隔一段时间工作人员根据观众人数修改一次。10分钟、20分钟、30分钟,波动变化。我走到时提示为30分钟,于是径直走向第二展厅先看其它的展品。

 

怀素《自叙帖》《小草千字文》两幅长卷占据了展厅中央的一面展柜(位置参见示意图第17号标记)。其中《自叙帖》的观众数量仅次于《祭侄文稿》的,但只达其半;又因为作品尺幅较长(全长755cm),展柜前可以容纳更多人同时观看,所以只需排队雁行,并可短暂驻足。草书难认,尤其大草。主办者贴心地在每一行上方的展柜玻璃上粘贴了释文纸条,可以与作品对照阅读。观众多有一边观看一边挥指默划者,想必是草书练家。整幅作品笔走龙蛇,纵横恣肆,酣畅淋漓,气象万千。尤其结尾“戴公又云:驰毫骤墨列奔驷……”一段堪称神来之笔,已臻物我两忘的境界,令人叹为观止。看第一遍算是预习,又排队看第二遍,全文通读下来,如在跌宕起伏的交响乐中飞翔,心中大呼过瘾。

 

“《五马图》为纸本白描淡彩卷轴,分五段,每段画一匹骏马及一名牵引奚官,高约九寸,长约七尺一寸。”[4](展出位置参见示意图第21号标记)是销声匿迹88年来首次面世,曾一度谣传毁于二战战火,有学者考证是1930年逊帝溥仪委派其老师陈宝琛的外甥刘骧业卖到东瀛。[5]因为有黄庭坚的题记和题跋,所以得以在第五章中展出。专家评价此画“看似简约的白描勾画,但线条粗细、墨色浓淡均恰如其分,马与人物比例精当,形象生动,甚至能让人感觉出马的肥瘦、光泽及性情。”[6]但给我印象更深刻的是牵马奚官的衣纹和眼睛,画家寥寥数笔勾勒出的衣纹自然洒脱,两位胡人奚官鹰隼般的眼睛灵动传神。真没想到900多年前的中国画家就有这样不输后世西洋油画的写实笔法。可叹的是相对于《祭侄文稿》和《自叙帖》,此件书画合璧的瑰宝多少受了些冷落,观众不多。

 

在看完其它展品之后,再一次来到《祭侄文稿》展室,此时等候时间提示牌上写着10分钟。此次借展给日方的台北故宫博物院饱受两岸人士的责难,舆论更是吵得沸沸扬扬,甚至因为日方有展品丢失的“前科”而质疑主办方对展品的安保措施。平心而论,此次借展实在是博物馆间的正常交流,不应该因为借展方为某国而变得“义愤填膺”。通过展览,至少宣传弘扬了中国文化,其实除了书道专业人士和爱好者之外,知道颜真卿的日本人真的不多。

 东京国立博物馆观“颜真卿特展”记

身临其境,就会发现一些同胞对颜真卿真迹安保的担忧是多虑了。本次特展只有唐玄宗《纪泰山铭》摩崖石刻拓片一件展品允许普通观众拍照。为了杜绝少数人偷拍,在展柜前使用手机会有工作人员跑来劝阻。另外展厅内禁止喝水,即使坐在中央临时休息区。真迹的参观队伍有工作人员随行,展柜前拉着警戒线,至少有两名工作人员疏导监督,观众到达展柜前由两路纵队合并为一队,被要求缓步通过,不许停留。

 

对于真迹的导览主办方真是用足了心思。入口左侧的墙壁上是颜真卿家族的世系表,上自五世祖颜之推,下至从子颜季明昆仲。正对入口的展柜上方高悬弧形并列的20多个红布字条,文字是原作每一行的放大,可以边排队边阅读。右侧的墙壁上,先是在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祭文第一段的书写动画,紧随其后是释文和段落提纲两块展板。所有这些使观众在看到真迹之前就对作品有了一个全面的感知。肃穆的气氛、低照度的灯光和血红的布条净化了心灵,激发出强烈的悲怆情感。当仰头读到“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时几至泪下。

 

当终于走到真迹前时,本想凝神静气仔细看上一遍,无奈工作人员手中的字牌上写着“你后面还有其他观众等待,请不要停留”,只有匆匆走过。于是走回入口又排队看了一遍。当意犹未尽准备排第三次时,等候时间变成了30分钟,并且离闭馆时间不到一个小时了。 

东京国立博物馆观“颜真卿特展”记

闭馆前,在馆内的商店购买了此次特展的图鉴,372页,2800日元(折合人民币约180元),真是物超所值。内有全部177件展品的照片、介绍和释文,纸质上乘,印刷精美。其中《祭侄文稿》正文更是1:1制作。下午五点,随着人流走出博物馆,走到来时的铁路桥时周围的高楼大厦已是华灯初上了。

 

东京国立博物馆观“颜真卿特展”记

 

距离《祭侄文稿》上次在台北展出的2008年已过去整整十年,此次能在日本看到这一中华瑰宝既幸运又感慨。期待有朝一日能在北京再次与它相见,届时又将是另一番心情了。

  

 

 



[1][2][3]东京国立博物馆官网首页“展馆指南”,201924日登录,https://www.tnm.jp/modules/r_free_page/index.php?id=162#other-lang-page--exhibition-halls 

[4][5][6]张明杰:《传世名画李公麟《五马图》为何会流失日本?》,澎湃新闻“思想·私家历史”专栏,201924日登录,链接: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6643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