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纪行(一)到呼伦贝尔去

标签:
呼伦贝尔草原敕勒歌旅游杂谈 |
分类: 远足纪行 |
上世纪70年代初,收音机里经常播放一首歌,高亢嘹亮的女声唱道“我爱呼伦贝尔大草原……”,我曾好奇地问过大哥什么是“胡萝卜大草原”?大哥听后笑得前仰后合,从此草原的名字植入我童年的心里。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一家公司工作,公司的技术顾问是辅仁大学毕业的方老,方老学贯中西,谈吐幽默,经常妙语如珠。一年夏天,方老应朋友之邀,去草原旅游加避暑,地点大概是在内蒙古的某个地区。一天,方老来到公司,由于一直对草原情有独钟,我请方老谈一下对草原的观感,方老听后朗声吟道:“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哦,这是那首《敕勒歌》,我上小学时就会背,我心想。不料接下来方老像刘宝瑞一般抖出了包袱——“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鞋帮!”。这最后一句把我们大家都逗乐了,可乐过之后,在方老的解说下,心情却都有些沉重,由于多年以来违反自然规律对生态环境的人为破坏,多处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已不复存在,草原的沙化日益严重,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
2004年夏天,单位组织去了内蒙古中部旅游。首先到了呼和浩特,第二天按行程要去一个什么草原,名字已经想不起来了。不料,去草原的路上开始堵车,导游介绍说,这条路由于尽是些拉煤的大车,堵车几乎成了家常便饭,最长的一次号称堵了一个星期,车辆首尾相接都到了河北,当时荒郊野外哪儿找吃的去?路边的老乡靠卖煮玉米都小发了一笔。经导游一吓唬,大家都同意取消原计划,原路返回,改去近处的一个草原,后来据说就是电影《草原英雄小姐妹》里龙梅、玉荣的草原。在那里以我所见所闻,深刻感受到当年方老言下无虚。但这次经历也得到了一个确实的信息,在中国的东北,呼伦贝尔仍然还有真正意义上的草原。一定要到呼伦贝尔去!我不禁心中暗想。
2009年7月的江南之行算是给我们全家热怕了,从此约定,如果夏天出行,选择目的地的先决条件就是必须要凉爽,于是去年去了山东半岛。今年思来想去,我突然灵机一动,何不一偿夙愿,到呼伦贝尔去?于是鼓动如簧之舌说服不喜欢吃牛羊肉的妻子,向女儿解说这比我们去过的龙梅、玉荣的草原不知要好多少倍。终于思想工作做通了,于是开始着手准备。
在看书、上网,做足了功课之后,定下8月5日至13日共9天,计划南至阿尔山(当然,阿尔山属兴安盟,不算呼伦贝尔),北至临江,做一次所谓的南北环线游。接着订好了往返海拉尔的机票,又几经周折与海拉尔的出租车司机孙先生取得联系,并与他在电话里基本确定了每天的行程路线。
但是阿尔山最终没有去成。事情原委是7月23日阿尔山发生了车祸,一位满洲里的朋友知道我最近要去阿尔山,对我做出了劝阻。8月1日,孙先生在电话里也向我转达公司已给他们开过会,要求建议游客尽量不去阿尔山,孙先生也委婉地表达不愿冒险的意思。我答应考虑他的建议,约定到草原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再作斟酌。
于是,在没有最终确定行程路线的情况下,我们一家踏上了呼伦贝尔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