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校长的教育价值追求

一、新时代的校长:先进教育价值的引领者
1、学校教育寄托着人类的理想,需要先进的教育价值来引领
教育事业出现在人类里上中,就面对一个天然的挑战: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孩子,过明天的生活。我们知道,昨天的知识,只有被重新注入新的内涵,才有可能用来教今天的孩子;即使把人类的知识都教给了今天的孩子,那也不等于就教会了他们过明天的生活,尤其是过明天的幸福生活。
这就意味着,教育事业注定了是一个充满理想、也充满挑战的事情。学校教育,作为有计划地培养一代新人的崇高事业,更明显地寄托着人类的远大理想,也就更需要有崇高的思想来引领。具体落实到办学行为当中,这就意味着,学校教育需要有先进的教育价值来引领。
2、学校的先进教育价值,首先就体现在校长的办学思想之中
先进教育价值应该体现在学校的各个方面,例如各种具体的教育活动、课程、文化……其中,首先需要关注的就是学校的办学思想。这是因为,只有在先进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学校教育的各种因素才有可能进入到一种更为理想的文化场,发挥出更为合理的教育作用。否则,无论多么先进的办学条件,都有可能“明珠暗投”,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在学校自主发展条件更为充分的今天,这一点表现得更为明显。我们常常看到:条件相近的学校,产生出不同境界的教育质量,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校长的办学思想是否先进。校长是一校之魂,校长的精神气质和价值体现就在于其思想。就像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晏阳初的“平民教育”、黄炎培的“职业教育”、陈鹤琴的“活教育”,无不洋溢着他们熠熠生辉的精神气质和教育思想。校长没有独特的思想,就不可能形成学校文化和学校精神,学校也就无法承担起其应有的文化地位和精神使命。例如:我校是佛山市禅城区一所公办全日制初级中学,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该校自一九七一年创办以来,经历无数艰难曲折,从一所规模小、设施简陋、教学质量低下的中学,今天发展成为初具规模、设备先进、环境优越、教育教学质量高,让领导满意、社会认可、群众厚爱,学生欢心新型学校。我们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提出了“把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身心健康、个性优良、特长明显,即合格加特长的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把学校建设成为现代化、高质量、有特色的省级示范性初中”的办学目标。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形成了这些共同的信念:“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获得成功,要给学生最好的教育”、“学生好似片片‘绿叶’,要满怀深情的呵护每一片‘绿叶’,甚至是有‘斑点’的‘绿叶’。此外,我校还形成了一些为大家所共同遵守的教育原则,如“关爱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发展;尊敬家长,让每一位家长都感到满意;善待教师,让每一位教师都获得成功”。 我校全体教师在这些办学理念和信念指导下,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完成教学目标,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和学校的价值。
3、新时代的校长,必须承担起引领学校先进价值的使命
我们同样可以看到的是:有不同办学境界的学校,其宣传话语却惊人地相似;例如,“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曾经同时成为同一所城市多所重点中学的办学理念。
透过这类现象,我们可以思考:在这些时髦的话语中,校长是否真的有自己的主见?他的自主的办学思想是否真的先进?有学者专门对此进行了如下分析:
我们可以得到的启发是:为了让学校有效地完成培育新人的使命,校长必须承担起引领学校先进价值的使命。为此,新时代的校长,需要形成自己先进而清晰的价值追求。如:在教育学生方面,我校要求教师做到如下几点:
(1)要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是能够教育好的;
(2)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有爱心,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使得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愉快感、安全感、尊严感,在这样的环境里人的潜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地发展;
(3)不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不以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志,教育应该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4)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但学生有主观能动性,学生能否学习好,与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有直接关系;
(5)要承认学生之间是有差别。教师对“学困生”要宽容。教师非常重要的任务是要挖掘学生的潜能。每个学生的潜能是不一样的,因此对学生的成长要因材施教,各展其长;
(6)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要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价值;
(7)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健全的、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决定一个人对社会贡献大小的重要因素;
(8)要把德育,也就是把教育学生做人放在首要位置。克服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
(9)要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0)要从小在孩子的心理植下中华文化的根;
(11)要重视美育。美育可以促使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均衡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12)重视学生掌握现代的信息技术,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这样的价值追求,是历史与现实的统一。它要将学校教育的历史使命,落实到现实的学校教育之中。
这样的价值追求,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它要将崇高的理想、先进的理念,融合到学校的办学实践之中,融合到每一项教育活动之中。
这样的价值追求,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它要将适用于同一时代所有学校的先进教育思想,落实到本校的教育行为之中,实现富有学校特色的发展。
二、新时代的教育价值:实现每个人有尊严的发展
著名教育学家叶澜教授提出,在21世纪,中国中小学变革的走向是,实现从“近代型”学校向“现代型”学校的转变。实现这样的转型性变革,具体体现在5个方面。其中,首要的就是学校教育价值的提升。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这一价值的提升,体现在:新世纪的学校,不能满足于传递“昨天的知识”,而应该在“教会今天的孩子”时,着力于培养他们“过好明天的生活”的能力,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不断创新发展。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这一价值体现为:让每个人都实现自觉主动的发展。许多人都提出过多种主张,如“和谐发展”、“主体性发展”、“自由发展”、“多方面发展”;相比之下,他们主要从人的发展的理想结果来考虑。而让人实现自觉主动的发展,则强调发展的过程特征、尤其是发展主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素质。
从学校发展的角度看,这一价值就体现在:实现每一位学校成员的自觉主动发展——这也就是我们所主张的“每个人的有尊严的发展”。这是因为,教育事业是一项通过教育者的主动发展激发新一代人主动发展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实现自觉主动的发展,我们需要让每一位教师、每一位领导首先实现自觉主动的发展。
此时,我们就看到:学校的发展,需要超越技法、策略层面的创新,实现制度性的变革,追求用先进的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三、新时代的校长:用先进的文化引领学校发展
新的教育价值,也就是实现人的自觉主动发展,可以聚焦成一句话:让每一个人都实现有尊严的发展。为此,我们需要关注每一位学校成员的精神生活需要,着力先进的学校文化,从而实现每一位学校成员的自觉主动发展。
其中,从校长角度,我认为,需要有一个重要的工作策略,即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更新每一位学校成员的生存方式,实现自主发展,获得足够的内在尊严。
具体来说,这可以体现在3类主体的共同发展之中。
1、建设优秀的领导团队,让领导方式从管“事”到导“人”。
学校领导要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思想,着力更新领导方式,在各项具体工作中关注教师和学生的自主发展,关注导“人”,而不是通过管“事”约束人的发展。在此过程中,领导与教师、学生相互欣赏,共享学校生活的高尚与学校成员的尊严。如:我校提出的教师为人准则:“与人为善、互相欣赏、精诚合作、渴望崇高、追求卓越、共同发展。”
2、培育优秀的教师团队,让教研方式从干“事”到育“人”。
为了用先进的办学思想引领教学研究、班级管理,需要发挥教研组、年级组的团队作用。其中,我校通过开展“名师工程”,鼓励教师业务上冒尖,为学校创名牌、树品牌奠基,名师的引领作用,教师梯队的逐步建设,教师团队的共同发展,可以融合在一起;最终,让每一位教师都能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实现自主发展,享受自主的专业发展带来的尊严。
3、培育优秀的学生班级,让活动方式从做“事”到成“人”。
我校有位年青班主任围绕班的管理和生活情况。召开了一次题为“实话实说”的讨论会,让大家畅所欲言,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踊跃地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我们生活很累,处处被人监督和管束。”“我们已经长大了,希望教师尊重我们的人格。”一句句慷慨激昂的话语,猛烈地撞击着教师的心灵,让教师从陈旧的观念束缚中挣脱出来,清醒地重新审视自己。以上例子我们认为,相对于管理型班级、学习型班级、团结型班级、自主型班级而言,更高级的班级形态是民主型班级。其中,通过让学生民主参与班级的各种事务,逐步实现学生文化的更新,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生命的“阳光”。
总之,我相信,一位有先进思想的新时代校长,既会扎实地推进学校的各项实践,更会把握宏观的历史脉搏;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把握学校教育的最新价值取向——让每个人实现有尊严的自主发展,并将其落实在具体的管理策略和工作思路之中,这就是新时代校长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