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长结对、帮扶学校发展工作报告

标签:
教育 |
为了进一步落实《佛山市禅城区“三名”人员的职责和义务》,根据禅城区“三名”办的安排,本人作为禅城区名校长,从2014年9月开始,主动承担了结对、帮扶学校发展的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制订计划
2014年9月,制订了《名校长结队、帮扶学校发展工作计划》,目的在于搭建一个对口帮扶平台,在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文化建设、学生互动等方面构建帮扶机制,在区内外选取2-3所学校进行深度帮扶,通过输出南庄中学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从而提高帮扶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经过分析比较,我们决定选取本区的佛山市城北中学、高明区的更合中学、阳江市阳东田畔中学(现改名为田畔学校)作为帮结对、帮扶对象,之所以选择这三所学校是考虑到它们分别代表了区内外、市内外的薄弱学校,具有代表性。结对、帮扶周期为三年,即从2014年9月到2016年7月。
二、积极开展活动,落实帮扶措施
首先,我对城北中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研,发现并指出了该校所存在的问题:学校发展目标定位还未形成共识,学校管理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校本课程增加,学生更趋活跃,但课改理念未能充分认识到位,课程体系尚未形成,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缺乏引领研究,教师队伍领军人物作用发挥不足;校园文化系统的重新确立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新精神支撑,但在共识的全面达成、实施的步骤安排、检验的目标要求等方面,尚需进一步细化,特别是在如何落地生根、如何内化为师生自觉意识和行为方面,尚有许多工作要做;学生发展已经呈现多元化趋势,但对于学情缺乏深入研究,特别是对于培优脱困缺乏有针对性的办法和措施,容易造成培养目标要求的达成程度难以科学有效地掌控。
其次,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二)2014年以来,我先后6次到高明更合中学指导工作。第一次是互通学校基本情况,确立双方共同发展的长远计划。第二次,我带了南庄中学的一批科组长和骨干教师到更合中学,与他们的骨干教师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建立起两校间的教学交流小组,为两校间学科教学交流搭建平台,为之后的多次联考奠定了基础。第三次,我到更合中学,专门为该校的行政班子开了一个“如何增强行政领导的执行力”的专题讲座,并亲自为该校老师上了一节化学示范课。
第四次,为了进一步落实两校学科组教师人人结对的学
科帮扶措施,我把南庄中学的化学科组和英语科组的老师带去更合中学与该校教师进行了同课异构活动,把南庄中学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带去,让两校优秀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对话,互相切磋,互相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第五次,我把初三级的行政和科组长、备课组长带到更合中学,组织了两校中考考前备考交流,提高了该校教师中考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六次,我为更合中学全体教师举行了一场《活在当下,做有责任感的幸福教师》的专题讲座,让该校老师对教师的职业感和责任意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本人还充分利用两校的德育资源,每学年度联合开展了一次德育系列教育活动。如2014年12月,本人带领南庄中学的德育团队和班主任到阳江市阳东县那龙镇田畔学校开展“千校扶千校”专项活动,参加了田畔中学举办的班主任德育研讨会。并做了专题发言,我说:“作为学校,必须坚持‘德育为首’的理念;作为班主任,必须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新形势下,班主任工作面临更大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这就更需要班主任做到‘爱、智、勤’……”。讲话中,我还与大家一起分享了自己以前做班主任时的酸甜苦辣,赢得了在场的老师们的一致好评。
三、帮扶成效
通过三年的帮扶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使结对学校的办学水平、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各方面工作上新台阶,管理走上规范化,教师队伍素质有明显提高,骨干教师层面和人数不断增加,也保证了双方的教育教学质量在当地的领先地位。
近年来,本人去得最多的就是城北中学,通过走访调研,为学校的发展把脉问诊,提出了一系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现在,城北中学有了更明确的办学理念,已初步形成了学校的“篮球特色文化”,把“篮球文化”融入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德育管理当中,通过“篮球运动”的特色创建作为学校一种新的发展,坚持“以特色求发展,以质量求生存”的宗旨,把乐学上进、乐群共进的精神融入到各科教学中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培养“励志立品 阳光自信”的城北特质学生。学校管理由粗放型走向精细型转变,紧紧围绕“礼德励志、立品育人”的办学理念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开发校本课程,加快“名师”队伍的建设步伐。最后,在我的指导下,城北中学在很快迎来了区优质学校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