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与反思
(2013-10-19 18:47:56)分类: 教学论文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实践与反思
巴班斯基在怎样评价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效果时指出:“学生的行为,他们的学习态度、个性中的优良品质数量和参与学习活动中所表现的教养水平等可使我们对教育效果做出结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就能获得最准确的评价。”根据这一理念,课堂教学评价应从对教师的评价转变为对学生的评价。以下是我在实施、探索新课程理念下对数学课堂评价的一些尝试与思考:
人的智力商数是先天已有的,而情意商数是后天的培养和努力的结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去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令学生如沐春风,人人轻松,个个心驰神往。在教学中,我用疑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在疑问中评价;用笑声营造生动有趣、幽默诙谐的情境,在笑声中评价;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各抒己见,在争议中评价。从而让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感受数学的严谨,如我和学生探讨这样一个问题:用一根长为50厘米的细绳围成一个长方形,怎样才能使它的面积最大?接着让同桌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一根长为50厘米的细绳围成一个长方形后,分别记下它的面积、长、宽等数据。然后教师观察学生是否能围出不同的长方形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将这些长方形排列,接着集中观察这几组数据,看能否从中发现什么规律。然后再小组讨论,是否能发现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从而进一步猜测到当围成一个正方形时,它的面积最大。最后全班汇报,交流结论。学生在操作期间,教师有意识地观察他们是否积极参加讨论,是否愿意帮助他人,是否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是否有合作精神等。交流时教师认真地对学生这些方面的表现也作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课堂观察和记载,可以促使教师更关注和了解学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育教学行为,也有利于教师作出正确、及时、恰当的评价,让课堂充满平等、民主、安全、愉悦,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教师课堂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因此,评价时的动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赖之时,选在师生情感在教育空间弥漫之时。
下面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中学习了“含义和方法”后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在我们的教室,在你我的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你愿意把它们请出来吗?请出来后用你喜欢的方法解答或者请同学、老师来解答。
生1: “认认真真学习”中“学”字的笔画数是“认”字的笔画数的2倍。用算式表示8÷4=2。答:“学”字的笔画数是“认”字的笔画数的2倍。
师:你认为他说得怎样?
生2:我认为他说得非常完整、又流利又清楚。
生3:我觉得他观察能力真棒,连字的笔画数都数得那么准确,说明他不仅语文学得好,而且数学也很棒。
……
师:现在谁能帮老师一个忙,让老师也能快速解答第一小组的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倍?
生4:我愿意帮老师这个忙,其实只要这样想:9里有3个3,也就是9是3的3倍,用算式表示是9÷3=3。
师:谢谢!噢,听明白了,要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只要看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就可以了。同学们真不简单,老师非常佩服你们。
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不仅让学生体验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无穷魅力和成功的喜悦,更拉近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为学生学好数学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下面是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
师: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占1/2。这句话对吗?
学生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意见分歧很大。对此,吴教师没有即时评价,而是让学生按不同的意见站成两队。
师:对这个问题有不同意见,可以开个辩论会嘛!认为正确的同学为正方,认为错误的同学为反方。请正反两方各推选代表,向对方阐述自己的理由。
正方派出两位同学,吴老师给他们提供一张圆纸片。一名同学从中间对折,撕开,拿出一片向反方振振有词:“我们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这其中一份难道不占1/2吗?”反方同学见状沉不住气,急于要反驳表达,吴老师也给了反方两名代表一张圆纸片。反方同学把圆纸片撕成大小不等的两片,拿出一小片,向正方同学示意:“像这样把圆纸片分成两份,这一小片难道也占1/2吗?”就这样,两队还是僵持不下。
正方一些同学陆续站到反方那边,最后还剩下2名正方代表坚持自己的意见。
师:你们不服,说明理由啊!
生(正方):这题是说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我们把圆片平均分成两份,难道不占1/2吗?
生(反方):你们是平均分成两份。可题目中并没有说平均分啊,难道像我们这样随便分成两份,也能说1/2吗?
生(正方)……
师:正方还有什么想说的吗?(正方代表无言以对)好,看来是否占1/2关键要看是否把圆纸片“平均分”了!
吴老师对于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没有简单评判孰对孰错、没有轻易揭示正确答案,而是巧妙地组织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辩论会。引导学生在树观点、摆事实、说理由、评思路的富有竞争意味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实现了知识的理解和意见的统一。我认为,吴老师采用“静观其变”教学策略比即时的直白评价要有效得多。当教师延迟评价从而延长了思考的时间后,使学生有了独立自主进行思考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联想,有了思考的真正自由,有利于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养成勤于钻研的习惯。
新课程的课堂评价提倡的是强化激励和反馈的功能,帮助学生发展多方面的潜能,认识自己、拥有自信。我们教师要学会“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意见”,走到学生中间,走到学生的心中,以我们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为我们的学生构建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让他们在数学的王国中自由地遨游。
例如,我们学习统计与可能性这一单元中的条形统计图时,我课前要求学生调查一个单元住户一星期丢塑料袋只数的情况,要求学生在调查之前先估计每家一星期丢塑料袋的只数,并把估计的和调查的数据记录清楚。等到一星期后的课堂上,我让学生算出平均每家一星期丢塑料袋的只数是多少,并提出预测:“一栋楼60户一星期丢塑料袋多少只?根据这些情况,你想到什么?”学生非常兴奋,先快速地根据自己调查的结果计算出平均每家一星期丢塑料袋的只数,预测出一栋楼60户一星期丢塑料袋只数。接着就让学生根据这些情况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想法。学生们非常积极地参与其中,大多数学生从对能源浪费、保护环境、环境恶化等方面发表了个人的看法。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倾听学生发言,我就围绕情感、态度和价值感方面给予学生及时的肯定,肯定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的责任心,表扬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有创见的学生。个人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不仅让学生对考试成绩感兴趣,而且懂得如何运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总之,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教师具有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需要教师创造出班级气氛,参与小组活动与交流,进行必要的解疑、补充.只有把“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真正融入到教学中,融入到教学评价中,才能促进数学教学充满生机,用“评价”点击孩子心灵的鼠标,充分发挥数学课堂评价功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是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