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建永定土楼——振成楼【闽赣皖苏】

(2017-11-19 09:30:43)
标签:

杂谈

福建永定土楼——振成楼【闽赣皖苏】

http://s4/mw690/001JHfNjzy7fSwGRwcz83&690
振成楼,是客家土楼中的土楼王子,坐落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中南部,由洪坑林氏21世林鸿超兄弟等人于民国元年(1912年)建造。俗称八卦楼,以富丽堂皇、内部空间设计精致多变而著称。其局部建筑风格及大门、内墙、祖堂、花墙等所用的颜色,大胆采用了西方建筑美学所强调的多样统一原则,达到了极高的审美境界,堪称中西合璧的生土民居建筑的杰作。该楼坐北朝南,占地约5000平方米,由两环同心圆楼组合而成。外环土木结构,高4层,直径57.2米,内通廊式。
http://s3/mw690/001JHfNjzy7fSwHVQ4ic2&690
奇特巧妙的建筑设计,科学完整的功能设置,中西建筑的完美结合,精雕细琢的制作功夫,丰富的文化内涵,振成楼因此呢被誉为“东方建筑明珠”。
http://s8/mw690/001JHfNjzy7fSwJninl07&690
富丽堂皇的振成楼,按八卦观念结构建造,卦与卦之间设防火墙,它像其他土楼一样坐北朝南,调节阴阳。每卦与内层一楼采用北方四合院格式。全楼的设施布局既有苏州园林的印迹,也有古希腊建筑的特点。堪称中西合璧的建筑奇葩。1995年它的建筑模型与北京天坛作为中国南北圆形建筑代表参加了美国洛杉矶世界建筑展览会,引起了轰动。江西省赣州市五龙客家风情园里的龙安围,就是按1:1比例仿振成楼兴建的。
http://s8/mw690/001JHfNjzy7fSwKTLtdf7&690
振成楼是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的林氏家族十九代林在亭的后裔兴建的。
http://s1/mw690/001JHfNjzy7fSwFKEiQ50&690
http://s13/mw690/001JHfNjzy7fSDlGZRO1c&690
林氏家族创业史 
烟草工业的兴起成就了林氏家族的财富积累。
 林在亭因当时家境贫穷,生有三子,长子名 德山、次子名仲山、三子名仁山。太平天国时期为避战乱,率三子至永定抚市亲友家刻苦学艺——打烟刀。
早在北宋年间,我国由菲律宾引进烟草,时称瑞草,后从南雄地区引进永定县,又称南雄烟,那时烟草就成为该区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林氏三兄弟当时看准烟草走俏个国的时机,抓住机遇,回家乡洪坑自行经营,以3个银元起家,办起了第一家烟刀厂,字号“日升”。三兄弟团结奋斗、艰苦创业,以质量、信誉为宗旨,因经营有方,3年中先后在邻村创办起10数个厂家。老大负责在各厂检验质量,老二负责外采,老三负责推销。由于烟刀的工艺独特、价廉物美,产品走俏全国。三兄弟在广州、上海等城市设点推销,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成了大富翁。
三兄弟致富后,四处修桥、筑路、建凉亭、办学校,为乡邻做了不少公益事业。1923年民国总统黎元洪赠匾“里党观型”印缘于此。
兄弟三人又花了20万光洋建造一座府第式的方型土楼——福裕楼。按高中低三落、左中右三门三格布局,兄弟既可共居一楼,又可各自成一单元。既分又合,很有特色,被福建省评为最有地方特色的方型土楼建筑,现为永定县文物保护单位,旅游观光点。
http://s10/mw690/001JHfNjzy7fSDn8ZSx79&690

http://s3/mw690/001JHfNjzy7fSwQOWuS12&690
兄弟们事业发达,首先想到的是教育事业,因为当时农村落后,前后村都无学校。兄弟三人分家后,老二仲山在洪坑村口独资兴建了一座光汉学校,现为下村小学。1903年老三仁山在洪坑村头又独资兴建了一所古色古香、中西合璧式学校 ——日新学堂,当时汀州府府太爷张星炳为学堂题字——“林氏蒙学堂”。至今犹存。学堂门的对联是:“训蒙心存爱国,为学志在新民”。
http://s2/mw690/001JHfNjzy7fSwRZhtvd1&690
之后老大、老二相继去世,老三又想独资兴建一座工程浩大的土圆楼振成楼,因劳累过度,不幸病逝。 为了继承父志,仁山次子林鸿超,又名逊之,是清末秀才(后为民国中央参议员),他一生研究易经,琴棋诗画,无所不通,亲自设计并邀集了叔伯数兄弟合资共建振成楼。振成楼的楼名是纪念上代祖宗富成公、丕振公父子而命名的。
http://s5/mw690/001JHfNjzy7fSwT5Hqk54&690
振成楼建于公元1912年(民国元年),因当时地处深山密林之中,交通不便,所以整整花了5年的时间,花费了8万光洋才建造而成。
http://s15/mw690/001JHfNjzy7fSwUd2ua6e&690
1988年,被永定县列为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3月,列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对外开放以来,先后接待了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和游客前来参观考察,被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土楼建筑”。
http://s14/mw690/001JHfNjzy7fSwPKKJf6d&690
振成楼的建筑结构奇特,圆楼外左右有对称的半月形馆相辅,外观建筑恰似一顶封建官吏的乌纱帽,主体是以我国神奇的八卦楼所布局,是楼中有楼的二环楼。外环楼是架梁式的土木结构,内环楼是砖木结构,有外土内洋之称。外环楼墙是当地取材的生土经加工后夯筑而成,墙内每10公分厚布满竹板式木条作墙筋,楼高19米。内外三环共有208个房间。第一层作厨房和饭厅,二层作粮仓,三、四楼则为卧室。每层楼有房间40间,配4付楼梯,按八卦方位设计,乾巽艮坤卦位为公共场所,分别为后厅、门厅和左右侧门;坎震况离卦方位为住房,各配楼梯,概设门户,户闭自成院落,卦门开连成整体,卦与卦之间设防火隔墙,建造成辐射状八等分,每封之间设有男女浴室和猪舍。具有卦门开即连成一体,卦门闭则自成小单元。
http://s11/mw690/001JHfNjzy7fSwZ4P8K9a&690
大厅非常壮丽堂皇,天井中有两个小型的花圃作点缀,更显雅致。楼内的东西两侧设有两口水井,也就是八卦图中的阴阳二太极,代表日月。令人奇怪的是,东西方两口井水的水位高低不同,东高西低而且水温也有所不同,但井水都清凉可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http://s2/mw690/001JHfNjzy7fSx09R7j31&690
全楼设有三道大门,为八卦图中的天地人三才布局,大门门板厚20cm,配用0.5cm的钢板加固而成,门内墙中埋有30cm方型门栓。大门一关,门栓一栓,楼内妇孺老幼则可高枕无忧了。
http://s15/mw690/001JHfNjzy7fSx1eY2O1e&690
平时楼内居民皆从左右两侧门出入,东方住户走地门,西方住户走人门,而天门则长年关闭,抑或要逢年过节或婚丧喜庆等重大节日才启开。但一般客人来则一定要开中门迎接,但有一规矩,一般客人开外环楼大门而内环环楼则不能开,从内环两侧门进入,内外两道大门齐开时,则要七品以上的要员来到才启开,是最隆重的欢迎仪式。
http://s5/mw690/001JHfNjzy7fSx2cncw04&690
土圆楼有抗地震功能,据永定县志记载,1940年农历正月初六日,县内发生强烈地震,倒塌不少方型土楼,而所有圆型土楼则安然无恙,而南溪村有一只土圆楼“环极楼”的大墙当时被震开尺余宽的裂缝,地震后又自行复合,现尚有一裂缝为证。有人说这不是神话吗?不,是有科学道理的,因所有土楼的墙体都是设计向内倾斜,自身有“向心力”。圆形土楼可防风,因外形为弧形,风压力不大。振成楼的独特设计可防止火灾,因卦与卦间有隔火墙,万一失火,只能烧一卦,不会蔓延。现后厅有两卦在1929年被人放火,现在重修的痕迹是保存下来的土楼可防火的历史见证。土楼还可防盗,盗贼进入土楼后,八卦门如果关闭,盗贼是难以逃脱的。楼外顶墙处每卦设有瞭望台,作为土楼里面军事防御设施。厨房煮饭时火烟是从每间厨房中间墙中预设计好的烟囱直上瓦面冒出的。
http://s4/mw690/001JHfNjzy7fSwXUgnNf3&690
http://s15/mw690/001JHfNjzy7fSx738zsee&690

http://s3/mw690/001JHfNjzy7fSx8s5tob2&690

http://s11/mw690/001JHfNjzy7fSx5HJGica&690
http://s15/mw690/001JHfNjzy7fSxdyg5E3e&690

http://s13/mw690/001JHfNjzy7fSxeO8Hicc&690

http://s2/mw690/001JHfNjzy7fSxg6ujfd1&690

http://s15/mw690/001JHfNjzy7fSxbV8jIae&690
http://s11/mw690/001JHfNjzy7fSxkNKGu9a&690

http://s1/mw690/001JHfNjzy7fSxlYbTyf0&690
http://s10/mw690/001JHfNjzy7fSxru8FHd9&690
有关资料来自网络                                                                           照片摄于2017年10月24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