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东汉】张衡《归田赋》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东汉中期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他见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乃拟班固《两都赋》,创作了《二京赋》。《二京赋》包括《西京赋》、《东京赋》两篇。【二京,指汉代的西京长安与东京洛阳。】《二京赋》由于其结构的严谨精密,被多数人认为是汉赋中的精品,为张衡赋作中的代表作。
张衡不仅创作了《二京赋》那样表现出传统特色的京都大赋,同时,他还写作了《思玄赋》、《归田赋》等抒情之作。
《归田赋》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语言运用,也同他所展现的内容相称。作者一反《思玄赋》等作品中的艺术表现习惯,此赋篇幅短小,语言清新自然。与作品所展现的环境、心情浑然一体。这些特点使《归田赋》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描写田园隐居乐趣的作品,同时,它也是汉代第一篇比较成熟的骈体赋。无论从张衡的全部创作看,还是从汉赋的发展过程看,《归田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说张衡的《归田赋》是散体抒情小赋的先驱,一点也不为过。
《归田赋》【东汉】张衡
第一段原文: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第一段翻译:
京都做官已长久,没有良策辅君主;只在河边羡慕鱼,等待河清没有期。感叹蔡泽不如意,请来唐举解疑虑;天道幽隐难预测,跟着渔父乐川泽。远远离去别尘埃,与世长辞不回来。
第一段解读:这一段写作者仕途艰难,决心抽身归隐。所谓“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作者以蔡泽自比,通过卜相决疑后归隐,追随楚辞中的渔父,过与世无争的生活。这段表现了作者失意而悲愤的心情。虽然语似旷达,但掩盖不住他对朝廷的失望,“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黄河千年清一次,古人认为河清是政治清明的标志,作者感叹自己是等不到清明盛世了。“临流羡鱼”他羡慕蔡泽终于建功立业,而他自己满腹经纶却没有机遇。只好长叹一声,悄然离去。
第二段原文: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鸧鹒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第二段翻译:
正是仲春二月天,万物清新天气暖。平原树木茂盛,低地草木丛生。鱼鹰展翅低飞,黄莺婉转鸣唱。水禽交颈依偎,群鸟上下翱翔。聒聒嘤嘤,美妙动听。如此逍遥,令人愉悦。
第二段解读:这段想象归田后的愉悦心情。抒情由第一段的悲愤转为欣喜。心情由抑郁转向开朗。天晴气爽,草木繁茂,天高鸟飞,水阔鱼跃。万物自由自在,令人欢欣鼓舞。此时此刻作者的心潇洒地超脱了,忘掉了一切的世事烦恼,“超埃尘以避世,与世事乎长辞。”
第三段原文: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魦鰡。
第三段翻译:
于是仿佛听到了湖边龙吟,山丘虎啸,仰射高空鸟,俯钓长河鱼。飞鸟遇箭而死亡,鱼儿贪吃上了钩。云中鸿雁落下来,深渊魦鰡上钓鈎。
第三段解读:
“龙吟方泽,虎啸山丘”给意境披上了雄奇、诡秘的色彩,令人心旷神怡,有脱离凡世,远蹈仙境之意味。如此良辰美景,作者岂肯辜负,接着文章通过听觉继续点染这一虚设的幻境,他设想像古代隐士那样,“仰飞纤缴,俯钓长流”,在渔猎中悠闲度日,颐养性情。
第四段原文:
于时曜灵俄景,系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廻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第四段翻译:
这时夕阳西下,皓月升空,游乐已经尽兴,夜来不知疲劳。想起老子的教导,驾车回到了茅屋。弹着舜的五弦雅音妙琴,咏诵周公、孔子的圣贤典籍。奋笔书写文章,陈述三王的法则。只要置身于世外,哪管荣辱之所在。
第四段解读:
“感老氏之遗诫”指的是老子所说的“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意思是不能疯狂的沉迷于田猎,一味耽于般游之乐。作为儒士的张衡理想的生活应是居蓬庐之中读书写作,作者设想罢游归庐,弹琴、读书、著文等闲逸高雅的生活乐趣。
这段潇洒旷达。以老庄哲学游于物外,达到了齐荣辱,忘得失的理想境界。情感在这一节中转向了昂扬开朗,全赋在旷达中收笔。
张衡的《归田赋》是一篇言志赋,作者在对现实的否定与批评中,探讨人生玄妙的哲理,寻找自己个性化的理想天地。以田园晴朗的环境,对照官场的黑暗,以归田后的轻松愉悦对照仕途的勾心斗角。
文章形式、语言、内容统一,抒情写景浑然一体。可以看作为是中国游记文学比较完备的开山之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