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钖钖一直对数学怀有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既不是遗传自钖妈,当然更不是遗传自钖爸。
钖妈冥思苦想了快两年,只能用这样的理由来说服自己——越是得不到的,越是好奇。就是说,钖妈平常都是按照自己的爱好来给钖钖买书的,很多的绘本,故事,还有各种各样的小百科之类的科普读物。因为本身自己对数学深恶痛绝,所以给孩子买的涉及数学的书也很少。
物以稀为贵,所以钖钖就对数学书充满了强烈的欲望。
之前在当当上面偶然看到了《阶梯数学》,没想到买回家之后钖钖“疯狂的热爱”。2周岁和3周岁都是很快就做完了,4周岁的前三册也做完了。这速度令钖妈有些害怕,就把4周岁的后两册给藏起来了。
我那可怜的娃儿呀,就经常可怜兮兮的把以前做完的那些书再翻出来一遍又一遍的看。
我这可怜的妈妈呀,只能在当当上面再次展开地毯式搜索。
于是,
这套《奇迹幼儿数学》就闯进了钖妈的购物车。
最先买回来的是4~5岁的,翻看之后连钖妈都喜欢上了。书里面有很多个亲子游戏,同时附带游戏道具,形式很多样,有贴纸、彩印纸、游戏卡片,另外还有听故事、看图讲故事、连线、涂色、迷宫等系统的思维小游戏,更有很多生活常识,比如常用的特殊电话号码等等。
为了让钖钖能学得更系统一些,也是为了让他适应这一套书的思维方式,钖妈赶紧又订购了3~4周岁和5~6周岁的。
鉴于钖钖之前做《阶梯数学》的速度,钖妈这次留了一小手,没敢把书一本一本的带回家,而是拆开了带回去。每个年龄段有6本书,每本书里面有6个章节,钖妈每天带一个章节回去,一周正好可以做完一本。
虽然3~4岁这一套里面的内容对钖钖来说可能有些简单,但是小家伙还是兴致勃勃,每天做完了一章,就会期待明天的内容了。钖妈想着男孩子年幼的时候思维的发展比女孩子要差一些,所以决定不着急,从头开始,先拿3~4岁的慢慢做着。
因为内容简单,所以钖妈采用了“考试”的形式。除非某一页有非常复杂的题目要求,钖妈才会给他讲解一下。其他的,都是钖钖自己看了例子自己理解着做。做完一页,就拿来给钖妈检查。

这是给钖妈带来惊喜的一页。
题目的要求是“数一数汽车的数量,画出同样数量的圆圈,再贴上正确的数字贴纸”。
因为钖钖会写7之前的数字,钖妈就说不贴贴纸了,直接写上去。
钖钖把做完的这一页给钖妈的时候,钖妈心中一动——儿子明白“零”的含义了。
右下角那里没有车,贴纸给的答案是“没有”。
钖钖没拿到贴纸,就直接写了“0”。钖妈问他为什么画个“0”,他还很不屑的说:“一辆车都没有,别的什么东西也没有,不写0还能写什么呢?”
以前没有专门给他讲过“零”的意义,小家伙竟然也自己弄明白了。
还有右上角的“4”,钖钖给妈妈解释:“妈妈我刚开始忘了4怎么写了,一下子就写错了,可是我后来使劲想,就想出来了,所以写在旁边了。”

这一页就做得非常顺利了。

这一页是按要求涂色,钖钖突发奇想,把蓝色和绿色都涂成了同一个色系的不同深浅。
看起来,娃儿不是色盲也不是色弱。
一边涂还一边念念有词:“1号车是消防车,马上要去救火了,我得赶紧给它涂上色让它出发。救火车要及时出发呀,还得把2号的救护车也派出去,要不然着火那个地方的人就死亡了。这些车,你们的颜色涂好了,立即出发,加油呀。”

第一排前两个5是钖钖自己照葫芦画瓢,后3个是钖妈把着他的手写的。
第二排的5个都是钖钖自己写的了。钖妈给他一个顺口溜,每次他都念叨着写,很好用——竖,鼓肚儿,戴个太阳帽。嘿嘿,孩子一下就记住了。

钖钖自己写的“6”,第二排有一个反的,好像照镜子一样,哈哈。
“10”,因为钖钖是倒着写“0”的,所以有两个“10”写成了“01”。
最可爱的就是这个小错误。
最后一排,那个“9”。还是因为倒着写“0”,所以钖钖的“9”那个小竖是写在左面的。
3~4周岁的这一套已经做完2本了,钖妈准备稍微停几天,越是抻着他,他就越是好奇。等再次得到的时候,也才会珍惜,才能认真的去思考里面的那些有趣有益的题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