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种一枝花

标签:
退休生活自娱自乐宋词三百首喜马拉雅朗读 |
从去年11月30日,至今年9月8日,每天一首,我在“喜马拉雅”上读完了《宋词三百首》。
清代词人上彊村民编辑的《宋词三百首》有三个版本,一是初编手抄本,共选词作312首;二是1924年刊刻本,选词作300首;三是重编定稿本,选词作283首。我朗读的是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姚敏译注、以上彊村民重编定稿本为底本的版本,共有词作283首。
之所以会想到上喜马拉雅“读”书,一是在这个平台上朗诵过一首诗,觉得挺好用,尝到了甜头,二是因为历时8年的整理百代旧文档的工作告一段落,每天没啥正事可干,觉得有点儿“慌慌”,总不能就这样刷刷屏、发发呆地“颐养天年”吧?于是没事儿找事儿,自我安慰没有虚度光阴。
我的古文底子甚差,即使是广为传播的唐诗宋词,也知之不多,宋词又比唐诗知道得更少。当然,从头到尾读一遍,并不会让我长进多少,只是比之前多“知道”了一些。朗读也只是停留在字正腔圆的层面上,表情达意尚做不到,因为好多词作的“意”我根本拿揑不准,即便读了解释,晓得了字面的意思,对作者的心境也未必懂得,达不到“共情”。
虽然对词意不求甚解,每次朗读前我还是做功课的,尤其是多音字、生僻字词的读音,力求正确。比如“乍暖还寒”的“还”,我一直读huan,但偶尔一次听康震读xuan,到底应该怎么读?于是查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上只有hai和huan两个读音,再查辞海,果然有xuan这个读音,解释为:通“旋”,旋即,立刻,很快。这就通了。还有“高处不胜寒”的“胜”,一直读第四声,没想到这个字还能读第一声,一查辞海,果然,当用作胜任、禁得起时,读第一声,而辞海中用作举例的,正是苏轼《水调歌头》中的这一句。
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求证的过程挺有意思,搞清楚了挺高兴,但也有搞不清楚的,只好似是而非地存疑。比如贺铸的一首《浣溪沙》,最后一句“东风寒似夜来些”的“些”,书(我读的这本)中解释为语气助词,辞海中也说“些”字作助词时读suo,作句末语气助词时读sa。书中对这一句的解释是:一阵春风吹来,竟似昨夜一样寒意袭人。然而,我又查到了另一种解释:把“些”解释为语气助词是不对的,因为这一句中的“似”并不是好似、好像的意思,它在文言文里有一种用法是表示“比较”,表示程度更深。而辞海中对“似”确实也有“比拟辞,超过的意思”的解释。所以这一句的解释应该是:东风比刚入夜时更冷了一些。两种解释好像都有道理,我找不到更多的援助,只好搁置。当然,我是按照书上的解释读的。
整本《宋词三百首》读完,是应该写点儿什么的,但迟迟动不了笔,因为感想、收获哩哩啦啦,形不成主题,不知从何写起,也不知是否值得写。直到今天早上,看到小林的一幅漫画:
对哦,每个人心里一亩田,用它来种什么?每天读一首宋词,就算是每天种一枝花吧,虽没有大收成,做不成大学问,也是尽力不让那亩心田荒芜。
这就是我每天“读”书的初衷。从明天开始,读《唐诗三百首》。
http://m.ximalaya.com/album/44290205
您若感兴趣,可以点开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