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肝阳上亢体质的改善

(2013-02-06 22:00:59)
标签:

健康

分类: 中医
肝阳上亢体质的改善
 
概述
       肝阳上亢,病证名。又称肝阳上逆,肝阳偏旺。本虚标实证。多因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亢逆无所制,气火上扰。症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苦咽干,舌红,脉细数等。治宜平肝潜阳,滋阴降火。
  肝阳上亢证的发病男性多于女性,但无统计学意义;45岁前发病率较低,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与季节关系不大。
  
治法
滋阴潜阳
 
地黄,白芍,枸杞,首乌,五味子,女真子,旱莲草等。
 
食疗方

鲜芹菜汁】 
  
配方: 芹菜250克。
制法: 芹菜用沸水烫2分钟,切碎绞汁,可适当调味。
功效: 平肝降压。
用法: 每日2次,每次1小杯。
 【芹菜翠衣炒鳝片】 
  
配方: 黄鳝120克,
西瓜翠衣150克,芹菜150克,姜、葱、蒜各少许。
制法: 将黄鳝活剖,去内脏、脊骨及头,用少许盐腌去黏液,并放人开水中氽去血腥,切片;西瓜翠衣切条;芹菜去根叶,切段,均下热水中焯一下捞起备用。炒锅内加麻油,下姜、蒜茸及葱爆香,放入鳝片稍炒,再入西瓜翠衣、芹菜翻炒至熟,调味勾芡即可。
功效: 清热平肝,利尿降压。
用法: 佐餐食用。
 【菊花粥】 
  
配方: 菊花末15克,粳米100克。
制法: 菊花去蒂,研成细末备用。梗米加水适量,用武火烧沸,改用文火慢熬,粥将成时调入菊花末,稍煮片刻即可。
功效: 清热疏风,清肝明目。
用法: 可作早晚餐食用。
 【天麻鸭蛋】 
  
配方: 天麻9克,鸭蛋2个。
制法: 将鸭蛋放入盐水中浸7日后,在顶端钻1小孔,倒出适量鸭蛋清,再灌入已研成细末的天麻(若鸭蛋不充盈,可将倒出的鸭蛋清重新装入,至充盈为度)。然后用麦面作饼将鸭蛋上的小孔封闭,随即将鸭蛋完全包裹,放在火炭灰中煨熟。
功效: 平肝熄风,清热养阴。
用法: 每日早晨空腹时用开水送食鸭蛋2个,可连服5~7日。
 【芹菜凉拌海带】 
  
配方: 芹菜100克,海带50克。
制法: 芹菜洗净切段,海带洗净切丝,然后分别在沸水中焯一下捞起,一起倒上适量香油、醋、盐、味精调味食用。
功效: 平肝清热降压。
用法: 佐餐食用。

【牡蛎鲫鱼汤】
配方:牡蛎粉12克鲫鱼200克豆腐200克绍酒10克姜、葱各5克鸡汤500毫升酱油10克青菜叶100克
制作
  1.把鲫鱼去鳞、腮、内脏,洗净;豆腐切4厘米长、3厘米宽的块;姜切片,葱切花,青菜 叶洗净。
  2.把酱油、盐、绍酒抹在纫鱼身上,将鲫鱼放入炖锅内,加入鸡汤,放入姜、葱和牡顿粉,烧沸,加入豆腐,用文火煮30分钟后,下入青菜叶即成。
  食法:每日1次,佐餐食用,吃鱼、豆腐、青菜叶,喝汤。
  功效:平肝潜阳,降压止痛。高血压肝阳上亢型患者食用

 

   疾病名称(英文) excessive rise of liver-yang 
拚音 GANYANGSHANGKANG 
别名 中医:头痛,眩晕,耳疾,西医:高血压病,更年期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 
中医释名 因郁怒焦虑,气郁化火,耗伤阴血,阴不制阳而成。 
中医病机本证多因肝肾阴虚,阴不涵阳,以致肝阳升动太过;或因郁怒焦虑,气郁化火,耗伤阴血,阴不制阳而成。其证属本虚(阴虚)标实(阳亢),病位在肝,且与心肾两脏关系尤为密切。 
 
     体征头晕,头胀、头痛,目眩畏光或视物不清,泛泛欲吐,喜静,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耳鸣,失眠多梦,口舌干燥,舌边红,苔薄黄,脉弦细或弦数。 
中医治疗 治疗法则: 平肝潜阳,滋阴清火。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天麻钩藤饮:天麻10克、钩藤15克、石决明20克、杜仲10克、牛膝10克、桑寄生10克、益母草20克、黄芩10克、夜交藤20克、茯苓10克、栀子10克。本方适用于肝阳上亢之证。(2)羚羊角汤加减:羚羊角3克、钩藤10克、石决明20克、龟板12克、夏枯草12克、生地20克、黄芩IO克、怀牛膝10克、生白芍20克、丹皮10克。本方适用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证。(3)枸菊地黄丸加味:枸杞10克、菊花15克、熟地24克、山药15克、山茱萸10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钩藤15克、怀牛膝10克。本方适用于肝阳上亢,肝肾阴虚证。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每日l—2剂,分2—3次服。
2.加减变化:若定见头痛者,宜基本方(1)加菊花10克、夏枯草15克、苦丁茶10克、珍珠母20克;若眩晕喜静,泛泛欲吐,脉兼细者,加龟板20克,并加服杞菊地黄九,每次10克。每日3次;若见耳聋,耳鸣,腰酸不寐,健忘,加磁石30克、朱茯神10克,并加服知柏地黄九;若见目赤,口苦,大便秘结者,加龙胆草12克、大黄10克、泽泻10克、栀子10克;若心烦失眠者,加夜交藤30克、远志10克;若面部烘热者,加地骨皮12克、白薇15克;若眩晕欲吐,四肢麻木,甚则手足震颤。宜基本方(2)加龟板20克、牡蛎20克、磁石20克;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甚则神昏,抽搐者,加生赭石20克、生龙骨20克、玄参15克、天冬10克。
(二)外敷药物
1.吴茱萸研末,用醋或凡士林调成软膏,于晚上敷双涌泉穴,每日1次,连贴10—15日。2.盐附子、生地各等分研末,开水调膏,晚上敷涌泉穴,次日除去,连敷10— 15日。3.胆汁拌制吴茱萸100克、龙胆草50克、朱砂15克、明矾30克、小蓟根汁适量,调成糊状,连敷7—10天。
(三)油肠疗法:若伴大便秘结者,用大黄20克、芒硝10克(冲)、黄柏15克,水煎,取汁150毫升,保留灌肠15—20分钟。
(四)饮食疗法1.忌辛辣、肥甘、炙碑之品,戒烟酒,少饮浓茶。
2.宜食清淡之品,多食海带、水果、绿豆、蔬菜、玉米油等。
3.(1)玉米须、西瓜皮堡香蕉(玉米须60克、西瓜皮60克、香蕉S支去皮),加清水煎煮,纳冰糖,每日分2次服完。(2)芹菜根10株、红枣10枚,水煎服,每日l剂,连服2周。(3)萝卜汁,每日2次,每次1酒盅,连服1周。(4)菊花泡茶饮用。
施治要点:
(一)本证为本虚标实之候,故治疗时尤应注意病情的轻重缓急,施治中本着“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兼顾”的原则随证变化。(二)本证的治疗以清滋柔镇之品为主,切忌妄加辛温香窜之品,以免煽动风阳,变生他证。
(三)木证常易出现危急证候,故病缓时宜治中防变,若急候出现则应多种治疗措施联合运用,以提高临床疗效。 
中药 
针灸 1.针刺:取风池、肝俞、曲池、足三里、太冲、太溪等,用泻法或乎补平泻法,
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
2.耳针疗法;取肝、心、肾、皮质下等穴,每日1次。
3.放血疗法:取大冲、关冲、中冲等灾,点刺出血,每日1次。 
推拿按摩在肋下,脐旁等区反复探按,每次10—20分钟,每日2—3次;或在左幽门、左章门穴区用污法反复揉按1~2分钟。 
中西医结合治疗 
护理 1.调情志,节哀乐,减少诱发因素。
2.起居规律,避免过度疲劳,保持环境安静。
3、保持大便通畅。
4.凡卧床不起者,应勤翻身,勤换衣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褥疮发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