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统计,2008年中期,欧洲银行(包括欧元区、英国和瑞士的银行)共持有8万多亿美元金额的美元资产,约占其总资产近10%。这部分资产中很大一部分是流动性较差的资产抵押证券。出现危机后,为了避免更大损失,欧洲各家银行只有寄希望于继续持有该资产,等待到期兑现本金利息或是在市场转好交易活跃后以较好的价格把资产脱手。但是要持有这些资产,他们又遇到一个新的问题:持有这些资产的融资渠道。由于这部分资产是以美元计价,为持有这些资产的融资必须是美元。欧洲银行所获得的美元存款及拆借和互换美元不足。据BIS统计测算,这一缺口到2008年3季度约为1.3万亿美元-1.5万亿美元。在正常时期,欧洲银行以从本国央行借入美元和从美国货币市场基金获得美元资金来弥补这个缺口。但是我们应该注意两个问题:第一,欧洲银行持有的美元资产到期或重获流动性的时间还很长,通过央行借款和货币市场基金融资来补充美元缺口的融资形式还将继续,一旦将来融资渠道发生不利变化,仍然会爆发类似的问题:无美元可借,美元兑欧元、英镑等欧洲主要货币迅速升值。第二,美联储的AMLF工具计划于2009年4月底停止使用,到时候对商业票据市场的冲击很可能会引起货币市场基金再次动荡,去年9月一幕的“减弱版”重现。美联储也不太可能长期实行与欧洲、英国和瑞士央行无限量的货币互换,一旦货币互换规模削减,可能会对欧洲银行的美元融资造成不利影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