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5/middle/001JGWjpgy6F5nhOci2ee&690
2013年12月19日记者专访了这位上海著名书法家张家琪。
张家琪,号农夫。斋名:罗溪草堂。一九四六年生,上海人。幼喜翰墨,入手唐楷诸碑,深得颜字精髓,书风醇厚恬淡,笔势沉稳含蓄。作品在国际及全国性书法大赛中入选和获奖达几十次,入编大典十馀部,并被多家单位收藏和国内外巡回展出。入编作品有《当代中堂楹联书画大观》、《中国国际书画艺术作品大观》、扩95亚细亚美术招待展》、《中国国际书画篆刻家年鉴》、《当代翰墨艺术精品集萃》、《跨世纪当代翰墨艺术家书画宝鉴》、《中华当代艺术家大观》、《中国硬笔书法大成》、《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中国艺术人才书画作品集》、《世界当代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中韩书画名家大辞典》、《中韩书画大师精品大典》、《菲律宾-中国-日本国际书画大赛》、《西冷印社第二届国际篆刻书法作品大展》、《新世纪首届上海市书法篆刻展》、《上海市首届、二届中老年书画大赛优秀作品集》、多次入展中国和上海市书协书法展。
张家琪出生在上海古镇的穷苦人家,家里几代是农村村民。从小受父亲影响和教育,常常习字,一写写了三十多年,练得一手好书法。现在镇里镇外,市内市外,城乡居民要他写字,远在海内外商人都寻找他书法。张家琪老师七十年代是生产队长,在那个时代,他成天带领社员战天斗地学大寨,等静下心来看书练字已经是夜深人静了。张老师就在那个苦难年代,从历史走过来成长的书法家。今天的张家琪已经是著名中国书法家,张家琪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张家琪老师深情地告诉中国名家记者:1980年时,著名书法家上海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小晴在文化馆创办书法班时,在七百年古镇掀起了一股书法热,一下子就有30余位学子报名学书法,他张家琪就是其中之一。说起当年学习书法的艰苦状况,他至今记忆犹新。当年张家琪是位天天扛铁搭、锄头的农村生产队队长,他白天耕田,夜里笔耕。当时经济贫困,练字舍不得用纸,就到废品站买来了一捆捆旧报纸,无论冬夏寒暑,不叫一日闲过。他有一首小诗《入夏偶成》,记下了他当年学书生活的写照。诗云:“毕生务农又习书,农耕笔耕两辔驰。烟酒雀牌乃无缘,千年风雅却情痴。”年深日久,张家琪书艺突飞猛进,他不再满足现有水平。中国名家记者笑着对他说:您是昔日生产队长,今日著名书法家呀!张家琪老师告诉中国名家记者,他只有大专文化,还先后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研修班,以及中国书画授函大学、西泠印社第二届书法篆刻培训班,接受正规系统培训。1994年他远赴郑州拜四体皆精、擅篆刻、理论、诗词的著名书法家李刚田先生为师。李刚田先生批改他的作业时教导他:“宁拙毋巧”,不要浮滑、不要受时风影响,要脚踏实地学习传统。他持之以恒,恪守师训,书艺为之一新。
http://s13/middle/001JGWjpgy6F7olgmle8c&690
在现场看着张家琪老师写书法,张老师的字体秀气而自然,让看了很轻松很愉快。他告诉我:以颜体筑基,师宗清代何绍基、翁同和一路。其书上溯周秦两汉,于北碑亦无所不习。每临一碑,多至百遍,少亦数十遍,或取其神,或取其韵,或取其度,或取其势,或取其用笔行气,或取其结构分布,故皆能入神化境。由于张家琪老师人品端正,学颜真卿能老苍之至,虽无意求工,而超逸更甚。时采众家之长,遂自成一家之法。于恣肆中见逸气,别具风采。
环视他工作室,位于小桥流水,亭台楼中央,古色古香的上海古镇。这里有假山、有石笋,有牡丹、芍药、桂花、海棠、腊梅、铁树、佛肚竹;这里有有古井、有猫、狗、金鱼……处处蕴蓄江南农村古韵,流淌浓浓春意,他能创作如此妙墨佳联书法也就不足为奇了。
张家琪老师现在很忙,他告诉记者,他生活很充实,很自然,很朴实,每当双休日二天,他都要安排给中学生讲习书法课,每周还有一天要组织群众性书法公益沙龙活动。
台湾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早在九十七岁时就给张家琪老师写下了斋名:罗溪草堂。上海书坛前辈高式熊先生和萧卡先生,都为张家琪题写艺术工作室斋名:罗溪草堂。上海书协主席周志高,高式熊先生,萧卡先生,古玩鉴定家书法家蔡国声先生,上海海派画院院长董之一先生都一一对张家琪老师有高度的书法评价,现在许多海内外人士,政府官员,普通老百姓都喜欢这样的人民书法艺术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