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上半年,我在读的那些书。

标签:
杂谈 |
分类: 阅。 |
写在前面的几句啰嗦。
这些书多数是上半年在京东买的,也有一些是旧书重读。
因为颈椎的关系,拍的潦草,差不多就是半小时拍完,原片直接缩小、加个签名就传上来的。
所以,这次图片水准极差,仅作记录。
-------------------------------------------
阅读时忍不住有追本溯源的心情,就像香菱读<塞上>时、黛玉翻出"暖暖远人村,依依墟上烟",心内登时通透,"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
很多书都是这样找到的,是属于一个人的、乐此不疲的游戏。
不读犹可,一读不可收拾。
传家。任祥。
这位京剧名伶顾正秋的女公子,是位妙人儿。
一套共四册,按着四季慢悠悠的读,《春》《夏》两册已经精读。
世间的盐。高军。
有人说要含羞忍辱,还有“好死不如赖活着”,但那又是另一种人生了。
本地作家的一本。行文如流水,故事似信手而拈,热闹里却有真意趣。
全本已精度。
那些人,那些事。吴念真。
吴念真这个名字在很久之前总是和杨德昌的《一一》联系在一起。
书里他写到“该记得的不会忘记,会忘记的应该就是不重要的东西! ”
台湾的文人和艺人是很难界定的,也许你认识他时他是演员,其实他是作家,也许你认识他是歌手,其实他是教授或者企业家。哦,李立群也出书,《人生风景》。
全本已精读。
月色撩人。王安忆。
撩人的不是月色,是人心。
全书仅通读。
遍地枭雄。王安忆。
不止一次和朋友说,在世的中文女作家,我最推崇的是王安忆和龙应台。
看似荒诞却让人惊了一身汗,书中说到“大王不过叫叫罢了。只能自领了那三个小枭雄,也不能像古时的侠客云游天下,而是在地的缝隙里流窜,最终还是落入窠臼”,枭雄并非英雄,善恶的一步之遥,陡然惊心清醒。
全书已精读。
丁爸曾说过很多流行歌曲是口香糖音乐,可供一时咀嚼,却无回味,最后留不下一丝印象。
我不想说这本书是口香糖书籍,不过它确实营养成分不高,好在作者的插画很生动,摘了三幅喜欢的做记录。
哈,反复看了好几遍,到底算是通读还是精读我也分不清了。
燕巢与花事。苏枕书。
其实我是先在报上看到苏姑娘的专栏,觉得文笔清澈,搜了一下,挑了本回来。
旅居日本的中国女子里,多有一类如苏姑娘是七窍玲珑心,再比如唐七姑娘~
全书已精读。
花间十六声。孟晖。
闷来深院里,闲步落花傍。纤手轻轻整,玉炉香。
从前就为书里一句"女性在无聊中的遣闷之举"就把整本<花间十六声>束之高阁,不屑且厌恶那股子狎亵口吻。
多年后重读•添香•篇,只觉得物件细美,和某人笑说大概是悟了,所谓不垢不净应如是。
春末夏初做了件真丝中式上衣,对旗袍更是起兴。
找了这本书来看,除了封面俗套外,内容很好。
想着有机会要做几件精致旗袍,party什么的好穿的。
五十岁后,旗袍可做日常穿也不一定。
全书已精读。
缝熊志。西西。
作者是年逾七十的老太太,右手失灵,全靠左手完成缝熊及文字。
值得细读。
枕草子。清少纳言。林文月。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书。仅通读。还需要再花时间细细读几遍。
爸爸黑泽明。黑泽和子。
我有一本《蛤蟆的油》,是黑泽明的。
女儿没有遗传到他的好文笔,有些篇幅很有意思。尤其是描写到她外婆(即黑泽明的岳母)一家时。
书里是这样写的:“派儿子去艺妓那里讨债,那儿子也是,去了就不会来。在干什么呢?外婆气冲冲地出去看,只见儿子在雨中和艺妓合撑着一把伞,撩着和服单衣走着。"你看,两个走在一起还真相配。一个像模像样的好男人,我就别去管什么闲事了吧。"径自回家了。”
全书已精读。
源氏物语。紫式部。林文月。
最初只是想找松尾芭蕉的绯句,最后鬼使神差的买了套《源氏物语》。
已精度册一,通读册二。
细雪。谷崎润一郎。
其实我是想找他的《春琴抄》《阴翳礼赞》来着,怎么买了本《细雪》却无论如何也想不起来了。
不过我得记着去找改编的同名电影看,有吉永小百合呢,少女时娇俏甜蜜得像带露蔷薇,成年后风致楚楚好似山茶花,老年了又优雅气派雍容得跟牡丹花一样,正常的美,而后正常的老去,相比之下装萌卖腐是有多可笑。
本书仅通读。
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廖一梅。
这大概算是一本合集,有散文、谈话、剧本台词,还有剧照、海报、廖一梅和孟京辉两公婆的合影。
她有一句话我很欣赏:“痛苦其实是不必刻意谈起的”
本书已精读。
安吉拉卡特的精怪故事集。安吉拉卡特
一直没有看完的书,因为每次都会想起好久不见的朋友湿人KIKI和怪蜀黍孤城。
有时笑着想,说不定是这两人化名成安吉拉卡特的?完全就是这两人的文字风格。
雍正王朝。二月河。
争功劳将军存私意 忧爱子太后归渺真
都说去年四爷(雍正)很忙,翻出这套来看,小时候对作者编章回题目对佩服,如今更是。
嘻嘻,上初中就偷偷摸摸读完,旧书早就找不到了,这是京东活动时买的,全书三册已精读。
合肥四姊妹。金安平。
张充和先生题的字。先生的字真是又仙又美,赞。
合肥在近代有不少大家,张家是,卫家是,更不用提李家了,还有更远些的龚家。
作为一名土著,听老人说过不少这些人家的旧事,那些古巷旧宅如今都不复存在,唏嘘。
故宫退食录。
书名取自多来年在故宫退食之暇所写。涉及门类极多。
两册仅泛读。
宋人轶事汇编。丁传靖。
不得不说中华书局出的是精品。
全书20卷,辑录了宋代600多人的遗闻轶事.大体上按年代先后排列.1--3卷为帝后,4--19卷为臣民.最后一卷附故事,杂文等.此书引用书目达500多种,以各种笔记,诗话为主,搜罗丰富,可补正史之不足.
两册仅泛读。
唐人轶事汇编。周勋初。
全书收录了近两千七百人的人物事迹,更要命的是这家上海古籍出版社完全和严谨搭不上,成书仅两册,装订松散,印刷模糊,太扫兴了!!
只按感兴趣的人事搜索着看了些。泛读都遥遥无期啊~
-----------------------------------------------
从外面走回来,梧桐树里漏的点点碎光,让眼前一黑,心中亮起更新的念头,在伏天里有了这篇粗糙的博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