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优秀班风建设的重要性

(2011-04-07 09:33:17)
标签:

杂谈

谈优秀班风建设的重要性

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东冶完小

在学校教育中,一切教育和教学都是通过最基本的活动单位——班级进行的。因此,班风的建设对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优秀的班风对于集体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班风即班级风气,它是班集体在思想觉悟、道德品质、意志情趣诸方面的具体体现,它是班集体长期形成的情绪上、言论上、行动上的共同倾向。它是一个班级特有的、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它的特点是稳定而具有导向性。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运用行动研究法和个案追踪法对自己担任的班级进行个案研究,探寻班级管理的规律,能对与此相类似班级的班风建设有启示意义。建设优秀的班风,使学生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

一、个案情况

(一)学生基本情况

一(4)班,普通班,学校是根据学生的性别、家庭背景、户口类别及学前测试成绩在同一年级进行平衡分班。学生的年龄是6-7岁,共有47人,男生27人,女生20人,常住户口18人,暂住户口29人。32人是独生子女,其余的非独生子女一般是广东籍贯。学生父母的学历情况:本科或本科以上9人,大专26人,高中或高中以下56人,其中有三名学生是单亲家庭。

(二)学生基本特征

学生依赖心理强,特别依赖老师,很在乎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评价,教师的要求甚至比家长的话更有权威。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较多地评价他人,不善于客观地评价自己,很喜欢在老师面前打“小报告”。喜欢交朋友,邻里的伙伴,同座的同学,均可能成为朋友。朋友关系很不稳定,朋友之间经常出现“朝吵夕和”的情况。学生爱表现,争强好胜,喜活动。在他们身上时常可以看到学前儿童那种容易冲动、外露、可控性比较差的情感特点,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破涕为笑”之类的表现时常见到。

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自理能力差,有的学生还不会穿衣服和系红领巾,不会收拾书包,经常可以看到学生的书包和桌面都是乱七八糟。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经常违反纪律,上课不听讲,坐不住,好动,讲小话,作业不按时完成,上学迟到。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贯性。有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脾气比较暴躁,难于听取别人的意见,难于与同学相处。

二、原因探究

(一)学生年龄在6-7岁,具有依赖心理强,朋友关系不稳定,争强好胜等心理特点,是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的。

(二)学生自理能力、习惯养成的不同跟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教育和成长经历是息息相关的。学生自理能力差跟家庭过于娇惯小孩有直接的关系,学生生活在物质比较优越的特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庭包办制,事事不让小孩干,小孩的自理能力无能得到锻炼和培养。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原因有:一是父母工作忙,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而且习惯的培养不是朝夕之事,没有时间的保证,习惯难于养成。二是父母没有以身作则,父母本身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可以说小孩是父母的影子。三是父母的文化水平制约了小孩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从学生父母学历分布来看,学历普遍较低,学历在高中或高中以下的学生父母一般是在工厂上班的蓝领,他们一般上班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经常是没有时间和精力顾及小孩的教育,又由于知识水平和教育素养的局限,没有意识去培养小孩各方面的能力和习惯,也不太懂得教育小孩,教育方法比较粗暴,小孩犯错误,一般是叱骂和打小孩。小孩一般是老人照看,相当多的老人都娇宠和迁就小孩,这样的小孩一般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比较散漫和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智力的开发也比较少,这给班级的管理增加了难度。四是幼儿园教育的不同,有些幼儿园注重孩子各方面常规的养成,从这些幼儿园出来的学生一般有较良好的习惯,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较强。有些幼儿园倡导孩子自由发展,没有给孩子一定的规则约束,这样的学生比较自由散漫,较难于适应有各种规章制度的小学生活。

三、对症下药

根据原因的探究,制定了“提高自理能力,养成好习惯,争当小主人”班风建设的目标,小学一年级班级管理的重要任务是抓好常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也是低年级优秀班风的核心表现。建设策略是联合家长的力量,使家校教育形成合力;确定小主人岗位,为学生提供锻炼和展示的舞台,提高自理自立能力;抓好常规管理,促进习惯养成;让学生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创造一种平等、宽容、友好班级氛围。具体措施:

(一) 搞好家校配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经常反思,改进不足,提高家教水平,不能“只养不教”。学校是强化教育的主阵地,家长应密切配合老师,与老师一起齐抓共管,这犹于车之两轮、鸟之两翼,是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家长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家长工作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困难来自学校和家庭两方面。就学校来说,班主任工作很忙,几乎抽不出时间做家长工作。

基于班主任和家长之间这样的矛盾,班级成立家长委员会,成立家长基金,家长委员会由5-8人组成,成员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乐于奉献精神,有一定教育经验和教育方法。家长委员会在班主任和家长之间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在家委会的组织下,开展了基于解决班级家长身上存在问题的活动。

小孩自理能力差,我通过家长会呼吁家长绝不能娇惯小孩,要让小孩多干事,决不能包办,特别是小孩自己能做的事,一定要让小孩做。任何能力不是靠说教能培养出来的,必须要去不断地实践。自理能力的培养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同时在开展一系列关于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活动竞赛,比如收拾书包、穿衣服、系红领巾比赛等。学生为了在活动中取得好成绩,努力训练,家人要帮忙收拾,学生都不让,意识到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同时也教育了家长,让家长认识到不能包办小孩的一切。学生在活动中锻炼了自己,自理和独立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针对家长忙于工作,疏于孩子的教育,疏于与孩子沟通交流,组织户外亲子活动,亲子活动不但加强了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与家长之间较沟通,而且加强了家长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家长再忙也不能忽视小孩的教育,并且时间总是会有的,只要你愿意去挤,就像海绵挤水一样。

针对家长不大懂得怎样教育孩子,开展“家庭教育大家谈”的沙龙活动,在活动开展之前由家委会设计调查表,调查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有哪些困难或哪些经验,从中提炼出一些主题展开讨论。利用家长基金聘请家庭教育专家为家长开讲座,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并且成立了“家庭教育互助小组”。“家庭互助小组”一般按住房的远近来分组,在互助小组里,家长不但可以使交流和探讨教子的方法,并且还可以帮助一个小组的孩子组织活动,这样解决了独生子女难于找到伙伴玩的苦恼。通过小组的活动,学生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这样就巩固和发展了班级这个集体的融洽关系。家长和老师、家长与家长之间有好教子资源相互共享,如知心姐姐卢勤出版的光碟,家长相互刻录。通过搞好家校配合,可以加快班风建设的步伐。

(二)明确“小主人岗位”

明确岗位责任制,值周班长轮流制,人人有事做、个个有职责,人人互相监督。每一个岗位学生只能连期两个学期,没有“终身制”,任期满了,通过竞选来确定另外的岗位。每一位学生都是班级的小主人,如何能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小主人,而不是旁观者,就是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到班级管理中来。班主任应把学生看作是班级管理的合作者和帮助者,而不是被领导者和被管理者,这样班级才具有活力,学校的教育和管理才能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分派一些需动脑又灵活的工作让“捣蛋鬼”们负责,如午习、路队等,既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又增强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分派一些比较琐碎又容易做到的工作,让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负责,可以大大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又调动了他们关心参与班集体建设的积极性,一个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女孩,在班级事务管理责任制中,让她承担了流动书柜的任务,书柜是摆在教室的走廊。每天早晨她都把书摆出来,下午放学有把书放回书柜的抽屉,每天都要清点书目,哪本书破了,她会及时地粘好。全班同学都表扬她认真负责,她终于从集体中看到了自己的价值。从此以后,她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实践证明,实行班级岗位责任制让学生体会到了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增强了集体责任感。

(三)抓好班级常规管理

根据学校各年级段班级管理任务的侧重点不同,低年级班级管理的重头戏是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而良好习惯的养成,要从班级常规管理抓起。所谓班级常规管理,就是班级中经常进行的、相对稳定的、集体认同的班级管理工作。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它不以班主任的更换,不以时空的变化而转移的,班级常规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可以提高班级整体的教育质量,造就班级优秀的风气,培养班集体成员的良好素质。

常规管理是一项需要坚持不懈的工程,必须要落实到每一天,落实到每一个细节上。比如学生在每上完一节课之后,要把上完这节课的书本放好,同时要把下一节课的书本摆在桌面上。习惯的培养就是要渗透到每一天的每一件小事上,每一个细节上。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班主任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在实践中做到:一是“动情、晓理”,对学生以诚相待,关怀备至,说理诱导,耐心细致。二是“施德、授爱”,为人师表,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奉献爱心。三是“循章、约规”,健全制度,落实“规范”,从“我”做起,一抓到底。为了健全制度和规范化,制定了班级的班规班训和“争当常规小标兵”表,在“争当常规小标兵”表中,记录学生每天的表现,如果有违反记律的,就在违反纪律相应项打一个“×”。一个星期没有违反纪律或者违反纪律一次的同学可以得到一面小绿旗,这样的同学可以得到奖状。有2至5次违反纪律同学得一面小黄旗,违反纪律超过5次的同学得一面小红旗。

常规管理非朝夕之事,因此我们班每个星期都有一个目标,如学生的桌椅卫生差,桌子抽屉尽收垃圾,针对这种情况,制定搞好桌椅卫生的目标,具体做法在教室的墙壁贴一张学生名单表,学生名单表上写着“桌椅卫生”,是由一名学生每天专门负责检查桌椅的卫生,学生桌椅有垃圾,就在名单表上打“×”。如果学生一个星期当中没有打“×”,就可以获得一张“周之星”的奖状。经过一段时间,学生的桌椅卫生有改善,就针对班级存在的新问题,制定与之相关的目标。这就好象攻克了一个堡垒,又去攻克新的堡垒。

(四)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低年级学生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较多地评价他人,不善于客观地评价自己,经常爱到老师面前去“告状”。针对这种情况,组织了“夸夸××同学”班会主题,让学生去学会看到人别人的长处,认识自己不足。为了促进学生之间“手拉手,同进步”,成立了互助小组,四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命名为带“海”字的名称,四人的组成是以座位的编排来定,每个小组的总体实力要相当,如性格开朗和内向的学生、常规好和常规不好的学生等要相互错开,小组间的成员之间取长补短,为了使小组之间形成相互竞争,力争上游的局面,设计了《团结就会胜利》的表格,小组在一天当中特别是在课堂上表现好的可以在相应的表格中打“ü”,一周后看哪些小组打的“ü”多,这样的小组就是胜利者,胜利者都可以获得奖品。学生在这样小组竞赛中慢慢地学会了包容,学会了与他人相处,打破了他们选择与自己的兴趣、习惯、性格和经历相似的人做朋友的特点,同时增强了集体地荣誉感和归属感。

四、个案效果

经过一年的时间,在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努力下,良好的班风逐渐形成。

(一)几乎所有家长意识到小孩教育的重要性,花在小孩教育的时间增长了,有的学生的母亲为了能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和教育小孩,辞掉了工作。班上打骂小孩的家长减少了,能做到去鼓励和赏识小孩。

(二)学生自理和自立能力大大提高,学生自己的事情都乐意自己去做,还有的学生学会了做简单的菜。但是还有三个都是老人照顾生活和学习的学生自理和自立能力提高不明显。

(三)学生慢慢地养成许多良好行为习惯,如上课、做作业的好习惯,以前在课堂上坐不住、爱讲话的学生,现在基本能听课了,每天的作业基本能交齐。

(四)“争当小主人”的意识蔚然成风,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在参与班级管理中慢慢培养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并且好些学生为班级的管理出谋划策。

五、个案反思

(一)良好班风的形成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本案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搞好家校配合,使家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因此优秀的形成并非某种单一力量作用的结果,而是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努力的结果。家庭教育对推动学校教育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从本案研究结果证明,教师班级管理的理念对于优秀班风的建设起到灵魂的作用。本案的教师不是传统班级管理中领导者和管理者,而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引导者,与学生一起管理班级,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由此得到激发和强化。

(三)班级制度和规范化管理是优秀班风建设的保证,本案设计了一系列考核和评价学生表现,制定了一系列班级制度,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做到有制度可依,使班级管理规范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