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教学反思

(2011-03-31 08:35:02)
标签:

杂谈

分类: 我的反思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教学反思

                                  阳城县东冶完小  裴岩霞

本节课选自教育科学版实验教材《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在观察了花、果实、种子的基础上,对植物果实和种子特征做进一步探究,让学生经历猜想、推测、验证、说明的探究活动,明确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科学意义。为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认识几种常见植物散播种子的方式,理解种子和果实的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获得关于植物的多样性、植物与动物、与人类等知识的直接认识。

  2、科学探究:让学生采用观察、假设、实验等方式,经历寻找证据、验证推测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探究植物种子和果实的兴趣;培养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理解植物巧妙地利用不同的方法把自己的种子传播到远处;

 教学难点:猜想和推测不同的植物把种子散播到远处的方法。

 教法学法:本节课我以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架构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演绎验证结论的活动过程中经历观察、交流、比较、重组的科学思维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体验“做中学”的学习乐趣。

 教学得失:教学过程中合理组织教材。本课可以看作是自体传播和借力传播两大块,也是可看作是自体传播、动物传播、风力传播和水流传播四个活动。如果再细化,在动物传播部分也可分为粘挂皮毛和吞食等几种方式。在教学中,我并不是让学生知道植物种子有几种传播的方式,而是让学生:一、感受植物种子传播的多样性;二、是植物自体结构与种子传播方式之间的密切关系,这是几个活动指向的核心目标。第一个活动自体传播着重引导,直接从豆荚入手,学生很感兴趣,豆荚属于黄豆的哪一部分,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指向果实和种子,再来关注果实的结构及种子的特点,从而推测种子的传播方式。存在问题是很难找到合适的豆荚,这个季节里,找到的只是上年的陈豆荚,豆荚外壳不脆了,很难出现一碰就爆开的现象,只能是辅之以实际生活的联系及视频资料的补充才能达到一定效果。

 动物传播和风力传播则通过学生的观察和推测来完成。我们的核心问题是研究植物种子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与它们传播方式之间的联系。所以,在研究水中传播的种子的时候,我反其道而行之,先给前提,如果想要被水传播,必须要有什么样的结构。这个讨论是非常有效的。

 教科版《科学》课标中提出:小学科学教学应特别注重学生科学概念的培养,科学概念即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达的对事物或现象的理解和解释。反映事物或现象间的联系,体现的是一种科学观念。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就明确确定了两个科学概念,其教学目标符合小学生对科学探究活动的要求,各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层次合理,分类准确,描述语句具有可测量性。

 在课堂引入时,利用学科之间的联系,兼顾了旧知,引发了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多次利用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充分地对学生的理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了训练;填写表格进行巩固复习,加强了知识的归纳与梳理;要求学生课后收集其它植物散播种子的资料,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注重成果的汇报。 学生们亲身经历了探究的过程。在这节课,为了促成学生回顾自己的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我注重让学生进行交流和汇报,进一步深化认识。在学生们参与了四个教学活动后,我发动学生讨论,你们觉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植物种子?它们各属于哪种传播方式?并且每人拿到一份《植物种子传播方法调查表》作为课后作业,使学生做到课内外结合应用,把科学课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