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不要沦为眼高手低的跳槽族
(2010-05-11 20:37:04)
标签:
大学生求职找工作家境好择业杂谈韩梅 |
分类: 社会杂谈 |
有调查显示64.2%的大学生表示有信心找到理想工作。其中家境好、学校好的大学生就业信心更足。家境上、中上、中等、中下、下的大学生表示有信心的比例分别是:86.9%、80.7%、70.1%、58.6%、52.4%。
又到春暖花开的日子了,也又要迎来大学生的求职高峰,前一阵子的招聘会就夸张到把一个女生的胳膊挤脱臼了。上面是一组最近的调查数字,简单明了的表明了大学生择业信心与家庭状况的联系,很容易看出,家境越好的孩子找工作的信心就越大。
这其中的道理其实也很浅显,家境好,相对的孩子身上的压力就小,房租父母拿着,生活费父母掏着,哪怕你找个半年一年父母都没有任何异议。孩子没有必要饥不择食得去找工作养家糊口,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
而家境困难的孩子,终于熬到大学毕业,急匆匆的出校门,赶紧先找一份工作好缓解家庭的负担,哪怕工资不多,但总归能帮一点是一点。就这样,出现了很多毕业大学生去做一些不太符合他们学历的工作,比如:掏粪、卖猪肉、端盘子等等等等,于是也就引爆了很多的社会热点。
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改变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上世纪80年代,市场经济刚起步,商业机会多,出现了大学生经商热、公务员下海潮。后来,外资企业不断涌入,待遇比较好,外资和合资企业成为就业热点。现在国企通过抓大放小和实施股份化改造,剩下多为垄断性企业,工资也上来了,就又成了“香饽饽“,伴随着市场经济改革深化,社会发展日趋多元化,大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不同的选择,这是现如今大学生就业观的发展趋势。
表现在大学生择业的概率上是,据调查有43.1%的人找工作首选“国有企业”,36.3%的人看好“事业单位”,34.7%的人青睐“外资企业”,接下来依次为:党政机关(32.0%)、民营企业(28.1%)、自主创业(21.2%)、公益组织(6.6%)。
由此可以看出,现在的大学生在选择自己所要效力的单位的时候都是很理智的,而其所考虑的找工作第一个标准还是“收入”,其次是“职业发展前景”,最后是“行业前景”。
既然说到这里,我们就又不得不再次面对一个老生常谈却总也谈不完的话题:究竟是应该先择业再就业,还是应该先就业再择业?
这样的问题基本上都是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的,很多时候还是要看机遇,所谓的计划没有变化快。
假设你遇到一个国企,收入颇丰,发展前景也比较好,但是就是不是你所希望从事的行业,这种情况下,就业、择业你会怎么选择?假如你现在的工作福利等条件都很一般,但却是你梦想的行业,你如果选择了,就相当于一只脚已经跨入这个行业了,对于这种状况,你又会何去何从?
我相信就算是做了swot分析,问题的答案也不见得就是那么的明朗化。
有一部分人会选择先就业,抓住就业的机会,在实战中锻炼自己。在没有充分的工作经验时,很难判断自己的工作是否真正理想,所以年轻人跳槽我觉得都很正常,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的长短处,进而修正自己的职业规划。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第一份工作决定了将要从事的行业起点,即使跳槽也得凭借过去的工作经验,要转行并不容易,还是得慎重。其实这种想法也正确,现在往往经验要比学历更实用,企业也更愿意去用这样的员工,培养人才是需要时间的,企业的成长需求和成长速度或许和你自身比起来快太多了。
而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这要看大学生的个人情况。一般来说,有工作就有锻炼的机会,可以在工作中逐步提高自己,寻找更好的就业岗位,总是跳槽是不能够提高自己的能力的,建议大学生可以先就业再择业,而不是一直择业。
避免所有行业都只是肤浅的了解,没有一门精通和专长,也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不停地换工作需要很多时间去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这样反倒浪费了大把不必要浪费的时间。在自我成长中,每一分每一秒都得抓紧,不要让理想30岁买车的梦想断送在自己“眼高手低”的悲哀选择下。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去学习,并且坚信自己的能力。这样做自己不仅踏实,老板也会希望拥有和提携这样上进、全心全意为自己的部下的。
不要在犹豫之间失掉了机会,觉得自己准备好了,就马上去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