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韩梅
韩梅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1,393
  • 关注人气:52,14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年轻人正在大规模沦为啃老族?

(2010-04-22 20:38:50)
标签:

就业

工作

创业

前途

啃老族

中国

美国

榜样

生活

自立

韩梅

杂谈

分类: 社会杂谈

写这篇文字之前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啃老族”这个词是近来在网络上兴起的一个无奈又时尚的词汇,略带着一点调侃的味道,但也透着一股辛酸和无奈。如果非要名词解释一下,这个词语的意思大概是到了一定的年纪仍然无法独立生活,需要借助父母的资助才能生存或者在生活中处处需要依赖消耗父母的继续来维持生存的年轻群体。至于个中原因,大家各有各的理解,在我看来,它是今天特定社会形势下的一种特定现象,谁也不想看到,但却客观存在着。

 

在美国,年轻人成年以后都要搬出家庭,自己独住。如果谁在成人以后还跟父母合住,则会被很多人看不起。记得看《生活大爆炸》的时候,霍华德就因为和母亲住在一起,而被戏称是没有断奶的孩子,久久找不到女友。可是,讲究独立的美国人,如今也出现了“啃老族”。很多美国年轻人在成年之后,不是选择独立生活,而是仍然依赖父母,跟父母生活在一起。

 

讲究家族观念和父母格外恩宠孩子的中国,出现啃老族倒是可以理解,但是为什么独立至上的美国年轻人也频频赖在家里成为啃老族呢?

 

房价上涨让很多年轻人不得不赖在家里。中国房价一涨再涨,美国也不例外。在过去的20年中美国全国的平均房价上涨了三倍。刚刚成人的年轻人们很难像他们的父辈那样置办家业。尤其是经历了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就业困难,年轻人们更难有自己的房子,再加上房租也不便宜,离了父母的年轻人并不容易找到自己的容身之地,所以只好选择在父母的房子里生活。

 

此外学费不断增高,也让很多孩子不得不向父母伸出手。众所周知,在美国,很多孩子大学的学费大多是自己赚来的。但是,近年来就业形势不断恶化,导致学生自己赚取学费变得有些困难。在过去的几年里,四年制大学的学费涨了两倍多,年轻人们单靠自己的能力很难能够负担得起这些费用。所以,即使跟父母住在一起会被嘲笑,很多美国年轻人还是在高房价和高学费面前,放下了自尊和面子,选择继续住在父母的家里。

 

啃老族的父辈实力雄厚,资助子女并不困难也是啃老族出现的一个原因。啃老族的父辈们大多是婴儿潮世代出生的人,积极稳健,有自己的事业。

 

很多人都知道的“婴儿潮世代”指的是在二战之后的20年间,美国共有七千五百九十多万婴儿出生,约占美国目前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这些婴儿潮们跨越了上一代的摇摆与沉默,在性格上具有“二战世代”的坚定成熟和社会责任感,却少有贫困的心灵阴影。他们处世态度积极而慎重,富有挑战性却不盲动,还有较高的文化素质。这些优厚条件让他们很多人都获得成功。就连最普通的“婴儿潮”平民百姓,目前也多是中产阶级,拥有自己的房产事业,生活水平从小康到富裕。所以到退休时,这些人们大多有足够的财力来满足他们生活艰难的子女的需求的。

 

 其实,美国的啃老族和中国的啃老族并不完全相同。在中国,啃老族大多是到了独立生存的年龄而不去工作,只靠父母养活自己。他们是安然的享受着不劳而获的状态。在美国,年轻人们虽然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却并未放弃自己赚钱生存的努力。他们并不是安然享受,更多的是在面对高昂的房价和学费之时,所做的无奈之举。

 

看似表面上没什么差别,都是在接受父母的资助。可是,这实质上,一个出于主观情愿,一个是出于客观被逼。中国啃老族当得理所当然,美国啃老族做得心有不甘,而且大多数年轻人都在时时刻刻努力,以求尽快摆脱不够独立的状态。

 

中国年轻人目前面临的问题确实很多,处境也很艰难,这种艰难往往被看似繁荣的发展给掩盖了。时光倒退10几年,生活水平的确不如现在,但生活质量为一定比现在更好一些,因为那个时候大家没有太大的压力,也很难想象自己未来的大半辈子要交待给一套房子或者一份永远也稳定不下来的工作。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年轻人缺乏独立精神,也没有自主创业的热情,安于享受父母提供的一切,不管是有意还是无奈。

 

自己承担自己的人生,这是很多美国年轻人都有的认知。他们自小的选择便源于自己的兴趣,因为喜欢所以去做,这是很多年轻人都有的经历,不论他们的选择荒唐与否。我们看到过很多美国人去野外探险,或徒步旅行。在中国却很少难够见到这样的创举。因为很多中国孩子没有独立做出选择的觉悟。很多孩子长到二十多岁,面对无数词的选择,都不是自己选择的,大多是源于父母。父母帮着选学校,选专业到后来是选工作,甚至是选媳妇(丈夫)。过多的父母干涉,让孩子在接受资助时心安理得,反正自己的人生有父母担着,不会工作也有人养着。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的“啃老族”应该向美国同行学习,学习他们的独立精神和不甘于啃老的那种进取思想,因为能够真正改变自己未来人生的不是父母,也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不可能每个父母都能给孩子提供足以享用终生的财富和依靠,中国人也不可能世世代代靠着啃老延续和发展下去,即便是面临着越来越艰难的环境,我们不能丢掉的是乐观和对生活的热爱,很多时候活着不仅仅是为了活着,而是为了活得有意义,活得充实。

 

“啃老族”三个字在出现之时是带着强烈的贬义的。不能独立生存的人在这个社会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同。不论是家庭观念浓厚的中国,还是讲究独立的美国,一个成人都应该有自己独立生存的能力。当然形式并不重要,在很多客观现实面前,年轻人可以接受父母资助,但却不能将父母的资助当做理所当然。一个人的责任感是从独立开始的,只有独立了,才能承担对家庭和自己的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