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在博客过一百万时

(2009-06-23 07:48:28)
标签:

博友

百万点击

建博

春芽

金盆

耄耋之人

jenny

韩梅

杂谈

分类: 社会杂谈

   前言今天,快半年时间已过,连同这篇随笔,我共写了一百零一篇博客,可能这是一个偶然。在这个博客中,有我的生活故事、有个人的兴趣爱好、有我对人生思想的探索,当然,更多的是围绕教育、留学等相关内容所抒所议。

    从一开始只有个别朋友相互捧场,到现在每天有固定的三四千次点击,我惊喜的发现,在这个博客中,有一批与我有着共同爱好、喜欢深思的朋友。

    因此,我要感谢各位博友的鼎力支持,开博以来,我深得各位博友的厚爱。从 2月25日开博至今,各位博友让我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也不断鞭策我向着更高的目标加倍努力。至此,我对各位关注我的朋友们,道一声:“谢谢”。并以此篇为我的博客过一百万留念。望与君共享!

 

写在博客过一百万时
 

 “夜深闻私语,月落如金盆”。那时候,不是心腹话也是心腹语了吧?我不打算卖一个大关子,现在卖关子的人实在太多。但我按照平时写博的习惯,夜晚来临,月亮似有似无,光影摇曳地穿过密麻的窗帘,如水泄穿流洒在我的桌几上。不经易间,瞥到了博客的访问量,发现博客已经过了100万次点击。

 

实话说,这个数字相比那些新浪名人的博客,实在是少的可怜,即使是行业里,也有不少同行的博客点击早就过了百万、两百万甚至千万。只是对于我自己来说,100万次点击的成绩依然是努力的结果,所以,在这“月亮如金盆”的夜晚,就当是有人嘁嘁切切絮絮叨叨告诉你听,博客过100万的一瞬间,留下的些许痕迹。

 

其实很早就打算写博客,只是工作繁忙力瘁,迟迟到今年过年时,才有了一点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而对建博写博的兴趣,始于偶然,又行于责任。

 

这里要絮叨一下我生长的年代,那个文革快要结束的年代。如果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当时,就是物资匮乏。小时候我记得自己最大的兴趣,就是阅读书籍。而且书籍的种类远不及现在,装帧裱簿也很简单,但我竟养成了这样一种嗜好。由于我们娱乐消遣的单一方式,决定了我们那代人对书的感情掺杂了许多说不清楚的感觉。可能仅归于娱乐方式单一罢了。就这么简单而已!不过,多年来,我依然感到这种简单快乐的弥足珍贵。

 

但是,无论如何,每年春芽甫过,大地唤起生命的气息,我都要读一本、抑或两三本书。读书的时候,寄托了我太多的情感。春天碧绿的湖水、柳树摇曳在水波怀里娇嗔、小花嘟囔嘴气怨树儿的冷淡、却努力探身倾尽全力扎进共生的土壤。。。。。。品味着绿涌春姿,有时候我想,经过百年,想必这春芽定是一派“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的景象了吧。而我早已是耄耋之人,坐在自家门前,细心体会,“每一阵静静的春天激动,都成为一朵小花的生日”。当然了,这不免非分妄想,又让人好生伤情。

 

我始终认为,我从事教育行业多年、深深爱我的学生,得益于这个“春天的梦”的愉悦与启迪。我希望自己能为祖国的繁盛创造历史,然而吾力微小,只能寄望尽力栽培春天的“花朵们”,唯望于他们逐渐强壮后,能为祖国的繁盛创造嫦娥飞天的历史。

 

然而,现如今,我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当偶然成为习惯,书香的味道渐渐离我远去了。这也是我建博的初衷,我希望每天抽出时间写博,把我关于人生的思考、情感寄怀于斯。在这个博客中,同样渗透了我的喜、怒、酸、甜。然与读书相比,只是形式不同罢了。我能在这里寻找到愉悦心灵的感觉,并能够与志同道合之人交流探索知识,此已足惜。

 

不过,实际上,写博包括网络与读书确有不同。因此对于博客而言,夸大或讹传都不妥,我想写博的人心中都能彼此心照不暄。同样,我固执认为,简单快乐始终最好。

 

因此,无论是志堂高远的书籍、还是现今比较流行的博客著作,在我看来,都是一种探索知识的平台。重要的是,我们热爱着自己的祖国、盼着她富庶、文明、法治、和谐,人民有教养。而春天浪漫主义如期而来,季节更替,拜金主义遂复抬头。我希望,四季轮转中的墨台能够逶迤春的梦想,我领悟,对知识的尊重和对科学的追索精神,要始终贯穿于博客抑或工作生活当中。这也是我写博以来感到自己肩上责任重大的缘由。

 

总之,百万次点击,这个数字行于峰,始开端。下一个百万之际,我还希望与我的朋友们畅聊一番。突然地,就想到徐志摩一首名为《偶然》小诗里的片段,“你我相逢在黑暗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朋友们,无论时光斗转星移,留存于我们心底的——或将是——“在那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