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与去年对比,在今年的高招政策中,主要有6大变化,此前,十分引人关注的“异地高考”问题在这里也有了明确的规定办法。其中,对“异地高考”做出了新的条件限制,明确指出,“要在两地试卷相同的前提下,并满足其他相关条件方可申请借考”。
一直以来,大批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加快了城市化建设步伐,也带来一些新的社会问题。国家近几年来,加大了对外来务工人员的重视程度,尤其在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上,目前,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学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但是,对这些长期生活在非户籍所在地的外来务工人员,其子女在当地高中毕业参加高考时,仍然有相当多的城市规定,必须要有学籍和户籍才能在当地参加高考,不允许非户籍所在地的学生在当地进行考试,这即是所谓的不允许学生在“异地高考”。因此,大多数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只好在高考前夕,回到原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
这些不能在“异地高考”的学生,长期以来跟随父母在外地环境生活、学习,他们对所谓的“异地”其实早已适应,包括生活环境、习惯思维及行为方式的适应等。而一旦被许多城市以“不允许在异地进行高考”的壁垒挡在大学门槛之外时,这些学生为了不放弃高考机会,就必须选择要回到原户籍所在地参加考试,而回到原户籍所在地后,绝大多数要经历一段生活及学习的适应期,这样,在其他同学以分秒必争来应战高考时,对这些“异地”考生而言,不利于高考成绩的发挥。另外,如果这些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不能尽早回户口原籍所在地落好学籍,那么,他们就陷入读书地无户籍、户籍地无学籍的尴尬局面,最终使这些学生历经“寒窗苦读”却绝缘于高考。如此说来,绝对不允许学生在异地参加高考,从某种程度上,间接剥夺了“人人享有平等教育”的权利。
围绕是否能够在“异地高考”的问题,其实在刚闭幕的两会期间,一些代表和委员就已经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中,更有代表通过书面形式提交了关于“建议国家有关部门放宽门槛,允许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父母从业地参加高考”的议案。
因此,这种“异地”考生必须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的常生态,困境之根本,就是始终与户籍所捆绑,并成为破解之难题所在。诚然,这是社会问题在教育领域的反映,城市化进程与流动人口增速,必然导致短期内难从根本上解决。但是,国家正在积极采取一系列相关教育改革措施,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的光亮所在。譬如,前不久,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就表示:“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也有可能有一天会实现不以户籍为高考报名的主要依据”。此前,由国务院牵头,包括公安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劳动保障部等14个部委,正在积极协商户籍改革的相关事情。
强调的是,在针对目前所存在的“异地高考”问题中,除羁绊于“户籍”制度之外,我们也要充分考虑到,教育资源是否真正做到了公平分配。虽然我国教育公平的整体状况在不断改善,但目前仍存在一定区域性、城乡化差异,这一差异化在高考中体现为,部分公共教育资源在配置和使用上缺乏公平机制,高校招生名额分配趋向于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倾斜。这种情况,直接导致很多人口大省的优秀考生考不上拥有高质教育资源的大学,从而迫使他们向少数录取分数线低的地区进行“移民”,造就城市中考生“移民”外地参加高考的独特景观。
教育公平所面临的突出问题,亦然造成“异地高考”的另外一种困境。当约瑟夫·儒贝尔喊出,“让我们维护公平,将会得到更多的自由”,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更进一步加大教育公平增长的空间,维护其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从而破解关于有失教育公平之原则的诸多教育困境,毕竟,教育公平乃社会教育之本,更是教育振兴的基础。基于此,其实在教育方面,我们还要有许多工作要做。
那么眼前,对“异地高考”做出新的“要在两地试卷相同的前提下,并满足其他相关条件方可申请借考”条件限制,从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不允许异地高考”绝对化壁垒,而一些符合条件的“异地考生”,才适逢真正迎来公平竞争的高考春天,那么对其他“异地考生”,春天离他们还要有多远呢?
韩梅博客的文章均属原创,如需转载请通知博主并注明出处!
如果有什么关于出国留学的问题需要咨询,可以给我留言、评论,或者发邮件:
jenny798798@sina.com
博主推荐——
留学英澳支招大全

赴英留学一定要过语言关吗? 英国留学签证新变化抢先知
出国留学 英国VS澳洲两难选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