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分钟》教学实录

(2015-05-13 17:18:38)
标签:

股票

分类: 教学设计

《一分钟》教学实录

第一板块: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学习部分生字

师:和你们数学老师吵架了,我写了一个算式,你们看对不对?出示:

一      20

生(孩子们有点迟疑,不敢说,最后吞吞吐吐):不对

师:我错在哪里呢?

生:一个是语文的数字,一个是数学的数字

师:你的眼睛真亮,读读看课文,看看我这个算式有没有道理?

(这里的点评快且浅,而且完全抛开了前面的情境。其实,可以这么点评:你这么说,很有道理。看来,我还真可能错了。有没有办法让我的算式有点道理呢?)

(生读书,时间好像还不算充分)

师:你说说我的算式有没有道理呢?

生:(学生把课文内容喋喋不休地说了一遍,)

师:这里的“一”是指的是——

生:一分钟

师:20是指——

生:20分钟

师:小手拿出来,和老师写“钟”。一分钟等于20分钟吗?

生:不等于

师:那是怎么回事?如果我在一分钟的上面加“多睡”,那么,20分钟的上面应该加上什么?

生:迟到

师:老师把“迟”的最后一笔写成捺,问:对吗?

生:最后一笔是点。

师:为什么是点呢?这里有个小秘密,我们来一起发现。板书:达、逐、送、还,你发现秘密了吗?

生:都是走字旁

(这里,可以点拨一下:走之底的字在写法上藏着一个秘密)

生:都是半包围

师:你们看,里面的最后一笔都成了点。这就是汉字的收放自如。你“走字儿”要托起全部字,捺就舒展些,你舒展,我就收敛点,这样整个字才和谐。一般,走字儿的字中不可能同时有两个长捺。

(写下来,才发现这里有些问题:让学生发现,得把“大”“关”等字写出来,孩子们才能发现他的变化呀。)

师:多睡一分钟,迟到20分钟,这是谁呀?(元元)谁来把这个算式读成一句话。

生:元元多睡一分钟,迟到20分钟

师:把“等于”带进去读一读。

生:元元多睡一分钟等于多睡20分钟。

师:想一想,这个“等于”可以换个什么词?

生:元元多睡了一分钟,却迟到了20分钟。

生:元元多睡了一分钟,结果迟到了20分钟。

(这里缺乏引导,只是让不同的孩子说,然后等待。幸亏有个孩子说出了结果,要不然,不知道自己将要怎样收场。这儿的读是否需要?)

第二板块:聚焦课文二三段,读好元元与机会檫肩而过的遗憾与懊恼

师:元元在路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生:走到十字路口,红灯亮了

(这里可以是设问,不需要孩子们回答。问题应该调整为:元元在路上究竟遇到什么麻烦,我们一起到路上去看一看)

师:出示课文第二段,自由读(结果学生一起读,感觉不太好)

师:自由读,说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师:谁来读给我们听一听

师:可以打A,要是改掉一点,就可以得A+(学生平时的等第可能不是+,而是小红花之类的。因此,说这个等第时,孩子们没有多少兴奋。太过陌生的,孩子们当然找不到感觉)。你看,这段里,有一个字用得很多,谁?

生:了

师:是的。“了”是使用最多的汉字之一,他的作用可不小。如:他洗了脸,吃了早点若说成他洗脸,吃早点,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作用大,但是,他却很谦虚。从来不大声夸耀自己,名字读起来总是轻又短。出示——

吃了早点    洗了脸    上学去了   走了

生读

师:谁再读读这一段

(这里有点累赘。那些词不从文中提出来,只让孩子自己再练一练,然后指名读。当然,原先那个孩子应该再给个机会。)

师:想得A++吗?      生:想

师:你们把元元的叹气读好了,就能得到。

生读,然后加一个词“唉”,让学生读。(这只是外在的一种强加,让孩子们感觉到那种与机会檫肩而过的遗憾,才能表现这种情感。)

(很机械,完全可以让孩子们各显其能,让他们先读,然后在孩子的朗读中,问:为什么要叹气呀?聚焦到“刚”,孩子们,你们想想,就在自己已经抬起脚,准备过马路时,却吃了个红灯,多让人懊恼啊。像他这样读一读。)

师:一步迟,结果步步迟。你看,接下来又是一件糟糕的事。齐读课文第三段

(可以将齐读改成指名读)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个算式背后的声音,出示句子,教师引读。

早晨,闹钟丁零零响了,元元想——,可是,因为这一分钟,让人懊恼的事接二连三发生了。因为多睡一分钟,就在元元抬脚刚准备过马路时——因为一分钟,公共汽车与元元檫肩而过——于是,我们听到元元一声接一声的后悔——

中场休息:看绘图,我们要学字啦

第三板块:识字写字

师:刚刚我们已经学了两个词:分钟、迟到,还有几个生词,请小朋友看老师动作或图片,出示相关词卡

叹气    闹钟     后悔

看词做动作:哈欠

生(纷纷打喷嚏)

师:呵呵,你们都感冒了吗?

(有生开始打哈欠)

师:什么时候才会打哈欠?

生:想睡觉、刚刚起床时

师:指名一生上黑板表演

生:掩住口,很有礼节的打了个哈欠

师:是呀,人前打哈欠很不礼貌,所以掩住了口。不过,在这儿,老师允许你很自由的打个哈欠,老师能从你的样子中变出一个字来。

师(板书甲骨文“欠”):在3500年前,我们的老祖先们把字刻在乌龟的甲壳上,野兽的骨头上,这种字,我们就叫他——

生:好像叫甲什么来着?

师:叫甲骨文来着,呵呵。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字呢?

生:“哈”“欠”

师:这是“欠”,和老师一块儿写,大大的嘴变成了撇、横撇,下面依然是个人。因为,“欠”表示嘴张得很大,所以,很多与口有关系的字都是“欠”字旁,如:“歌”“吹”

师:开火车认识今天所有的生词

师:这些生词还会变一变,你看——

丁零零(了),闹钟(响了)

想想后面会变出什么?大家边猜,边说——

(打个)哈欠,他又睡了

(一)分钟(了),元元(起了)

(红灯亮了,汽车开了)

叹气(没用),(他)迟到(了)

(非常)后悔,(脸儿红了)

(如此,是想把生词重新融进一个语境中,让孩子识记。很巧的是,这么一编,课文的主要内容也这么一目了然了。在出示第一句以后,让孩子们再自由读课文,然后自己编编看,有助于调动孩子的思维。)

师:拿出作业纸,认认真真地写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