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亲的感受与感想(三)—蹒跚学步
图(手机拍)文/心中那片海
小孙女马上就要两岁了,一岁至两岁间的宝宝,成长比较快,变化较为明显,可以说每天都能看到成长的惊喜。刚学会说话的宝宝,从咿咿呀呀到会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稚嫩的声音无论怎样发声都悦耳动听……。有了语言交流的能力后,更是万分的惊喜!在这个阶段,带宝宝的爷爷奶奶们也是最开心的,当然我亦如此。所谓的“含饴弄孙”、“绕膝之福”,也多是形容这个阶段祖孙儿间的情感。
一岁开始,大多数宝宝的成长,将进入一个崭新阶段,学走路、学说话。蹒跚学步是宝宝自主行动的开始,会特别的感兴趣,爷爷奶奶们自然更是期待已久的。宝宝学走路的阶段,是步入人生的第一步,需要家人的搀扶,更需要家人的保护。这期间是爷爷奶奶们享受快乐的时候,也将是带宝宝最辛苦的阶段。
一岁之前的宝宝,多由妈妈主导抚养,三岁之后送幼儿园。而一至两岁的宝宝,除了请保姆的家庭,带宝宝的重担基本都落在爷爷奶奶们肩上。而爷爷奶奶带宝宝,大多是爱有余而“力”不足,这个“力”包括:视力、腿脚、认识能力,这些因素对于宝宝的健康成长是很不利的。因此,爷爷奶奶仅有内心的爱那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对宝宝的爱变为行之有效的措施,落实到带宝宝的每一个细节,才能确保宝宝的健康成长。经历了这个阶段的我,有哪些体会呢?
一是宝宝对这个世界的危险认识还是零,在宝宝的眼里只要感兴趣,就会不顾一切。因此,摔伤、烫伤、撞伤、走丢,甚至是被坏人拐卖都是难免的。负有监护责任的爷爷奶奶怎样去避免这些风险呢?零距离的陪伴宝宝,是最直接最可行,也是最有效的措施。用遛娃神器系在手上,用大手牵着小手,或直接抱在怀里。总之,不能让宝宝离开家人的视线。那些边看孩子边玩手机或者边摸麻将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二是宝宝还没有学会安全平稳行走,即便是刚学会走路,也没有能力去规避环境中存在的风险。爷爷奶奶们又如何保证期间宝宝的安全呢?我们家的做法主要是消除危害因素,改变或选择环境。
首先是客厅的小环境。把容易碰倒、扒倒的花盆架、家具用具等移走,把茶几柜子等棱角安装上防碰角垫,地板上铺上软垫,防止宝宝碰伤。平时把厨房、卧室、厕所门都“锁上”。无法上锁的柜子门、抽屉,也想法子用绳子绑上,防止宝宝被挤伤、夹伤手指。热水杯、热饭碗、开水壶等高温物品不要随意放置,防止宝宝烫伤。锋利的刀具、叉具、剪刀、针等容易伤到宝宝的物品;特别小的物品,如硬币、扣子、珠子容易被吞咽的物品;各种药品、洗衣液、杀虫剂等容易误伤害的物品要妥善保管。带电的电源插头、插座要特殊设置隔离保护。
其次是外面的大环境。外面无法改变的公共场所,我们可以选择。去安静的步行街、小广场;去公园的小树林、草地;去有安全保障的儿童乐园。远离湖河池塘有水的地方,不去车水马龙的闹市、马路。远离高空坠落的临边位置,避开噪声超标的场所等等。
为刚刚迈入人生第一步的宝宝,扫清障碍,铺平道路。让宝宝快乐、平安、健康地成长!
写在后面:过十多天小孙女就两周岁了。目前的身高:90公分,体重11.7公斤。
爱运动。双脚原地能跳高10公分,跳远30公分;双手握杠能吊悬起身体并坚持数秒;能自如爬上爬下沙发和床铺,能踮脚够得着所有屋门的把手开门。
口齿伶俐。除了声母zhi、chi、shi、ri开头的字分不清楚以外,都能正确发音,数数能从1数到10。差距:还不会自己吃饭,没有脱下“尿不湿”。
小玉米是一个聪明的宝宝。记忆力比较好,她已经学会《鹅鹅鹅》、《悯农》、《春晓》、《静夜思》4首古诗。会唱《小白兔》、《小星星》等多首儿歌。她能识别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棕、粉红等颜色;能识别出方、圆、星型、长方型、四边形等多种图形。能认识几十种动物、蔬菜、水果。特别是动物的简笔画,寥寥几笔她就能说出名字。
小玉米还是一个乖巧的宝宝。她一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爱你哟……”!叫得特别的暖心。当她做错了什么事的时候,比如尿湿了裤子、弄脏了衣服。她一脸的诚恳表情,还会带着哭腔说“对-不-起”!让你那到嘴边的责备早已烟消云散。《世上只有妈妈好》那首儿歌,她才学会前几句就学会改歌词。唱给爸爸的时候是:“世上只有爸爸好”,唱给爷爷奶奶的时候,又改成:“世上只有爷爷、奶奶好”。
加载中,请稍候......